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末.为配合和主持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毛泽东果敢作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继而运用“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高超的战略艺术,把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拖住美国,使之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卑劣的侵略行径,同时,也争取了台湾当局,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利益。这即是著名的“绞索政策”。胸揽全局,高屋建瓴,制定出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战略决策台湾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内政。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  相似文献   

2.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瘳心文1958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炮击金门有力地支持了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更重要的是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3.
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炮击金门”,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毛泽东精心指导这场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序幕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就适时作出了解放台  相似文献   

4.
钟兆云 《党史博采》2004,(10):18-25
毛泽东点将,工作重心已转到地方的叶飞受命指挥炮击金门1958年夏,美英入侵中东,台湾蒋介石集团也蠢蠢欲动,毛泽东面对世界风云,从国际战略全局上运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定下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一则打击台湾当局的嚣张气焰,揭穿其反攻神话,以争取长期稳定的和平建设环境;再则配合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把美国的注意力和海上力量吸引到远东地区来,以减轻中东的压力;三则试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和“台湾决议案”的效能及美国在台湾地区介入的程度,至于是否进行登岛作战,则视情而定。北京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  相似文献   

5.
时光倒流到1958年夏天。在那个时候,谁不知道福建前线有个被蒋匪帮占据着的金门岛,谁不知道那震天撼地的炮击金门作战。然而,毛泽东亲自导演了炮击金门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却显为人知。 1 1958年夏,与美、英等国在中东的侵略行径相呼应,蒋介石集团大  相似文献   

6.
1985年炮击金门,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令人琢磨不透的奇特战役。中共中央原来设想采取先收沿海岛屿再再解放台湾的“两步走”的方针。然而,在金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又很快改变原定计划,进而决定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以待将来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关于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史学界多有评说,其中谈论毛泽东如何调度和亲自指挥了这场大规模的炮战居多,至于炮战的胜负,有的认为是我方取得了胜利,有的则回避胜负问题,还有的则认为毛泽东早在1 955年就决定放弃解放金门、马祖了,这显然与实事不符.直到1958年8月,毛泽东还是下决心要武力解放台、澎、金、马的,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身为军事家,他的胸襟里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战略作风;作为诗人,他的骨血里饱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壮志豪情.台、澎、金、马一拖九年,这决不是毛泽东的风格!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炮击之前,毛泽东并非没有登陆金门的考虑.在1 958年8月20日,毛泽东的决定是:"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从金马撤兵或困难很大还要挣扎,那时是否考虑登岛作战,视情而定,走一步,看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中这句豪气干云的呐喊,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一段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后,国家统一大业仍在推进,西藏、台湾正待解放,周边地区也不太平。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双边在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两边时有冲突。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被猛然引爆。两天后,美军决定武力进攻朝鲜人民军,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附止对台湾地民的任何进攻",由此打乱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发回美国的备忘录中认为:台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9.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0.
赵子云 《世纪桥》2005,(4):66-67
蒋介石秘密派特使这是一段尘封了55年的历史片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即于年底访问了前苏联。在与斯大林会晤时.谈到了解放台湾问题,斯大林表示支持,决定给予1.5亿美元的贷歉.装备人民海军.并提供200架作战飞机及训练人员。此时,失去美国支持的蒋介石,眼看”山雨欲来风满楼”,形  相似文献   

11.
鏖战东山岛     
朝鲜战争一声炮响,使得风雨飘摇的台湾蒋介石政权得以暂时苟安。强大的美国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我解放大军只好望洋兴叹。1953年,惊魂初定的蒋介石见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打得难解难分,我军无力两线作战之际,遂又发出了“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梦癔。从哪里下手呢?他那阴鸷的目光盯住了地处粤闽两省交界、又与金门岛不远的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蒋军陆、海、空三军联合出动,向我仅有一团守军的东山岛发动突袭。蒋介石宿意东山岛,“金门王”衔命又出征1949年仓惶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陷入了一种风声…  相似文献   

12.
从“一手”到“两手” 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蒋介石集团逃到台湾之后.中共中央曾设想了多种武力解放台湾的方案。作为中共军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周恩来也对武力解放台湾作了多种构想。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蒋介石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百般阻挠,起了负面作用。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云泥之别。毛泽东力争解放台湾而蒋介石却长期以武拒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祖国统一。海南岛解放和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台湾,就是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1958年8月23回到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海快的金门和马祖两个沿岸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作“台湾危机”的事件,几乎把人类引向世界大战的边缘。后来、在中共与苏共的意识形态“大论战”期间,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毛泽东是所有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在一些有关“台湾危机”史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说:“炮击岛屿是苏联政府首脑同中国领导人七月末八月初在北京会晤后立刻开始的,似乎进行这次战争是征得苏联同意的.实际上,毛泽东没有向苏联代表团通报关于中国军队的动向,这是对《苏中友好…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 ,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 ,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20世纪50年代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中共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武力解决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拖延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49年底,国民党政权从大陆全面败退,撤到台湾。其时,台湾人心浮动,经济恶化,再加上一直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也因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而准备不再支持国民党政权。而在海峡的对岸,取得了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高昂,在东南沿海一带加紧渡海训练,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台湾岛,解放全中国。当时,整个形势的发展,使得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海外观察家都认为,国民党政权不可能在台湾存在太长时间。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直犹豫是否继续支持逃亡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美国,转而开始全面支持蒋介石政权。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于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次年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得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专事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以防武装攻击”。美国出兵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严重的战争挑衅”。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不仅使得台湾海峡局势陷于紧张,更使得中国的统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湾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在“一个中国”这个关乎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争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 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当局声明:“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影响到台湾内部,引起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于是加紧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蒋介石希望大陆方面有所行动,以维系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1959年,毛泽东跟当时苏联驻中国大使透露,1957年蒋介石曾经托人带话给周恩来,希望我们能好好地把金门炸一炸、打一打。1958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对我国台湾的干涉也进一步升级。是  相似文献   

19.
李松林 《新视野》2006,(4):71-73
文章从中国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和“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中国共产党武力解放台湾构想的提出与实施、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朝鲜战争爆发与前苏联对远东局势的误判等诸方面,探讨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加深对台湾问题形成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后,美国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是如何对金门岛进行补给。炮击前,台湾当局为维持对金门的供应,每天都以大型登陆运输舰船进行昼夜补给。炮击后,为了维持供应,减少损失。只好把白天运输改为夜间锚地卸载。但是,我驻闽海军部队立即给它来了个"大炮欢迎、鱼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