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纠纷,其核心是利益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我国经济利益主体多元社会格局的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单个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互相交织、冲突和博弈,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社会矛盾多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高风险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思考的必要性1、利益格局的多元化需要工会在稳定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格局转型的深入,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3.
现代行政协调的模式与运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迈向现代化里程所必需的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原有的社会组织格局、文化态势的剧烈变动,既为行政系统带来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也对行政系统形成了新的问题与压力,并使行政系统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处于相应的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变数纷纷呈现。在行政系统的外部,如何为加快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如何处理好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分配公平性的关系,从宏观上搞好对经济发展与物质…  相似文献   

4.
童里 《党政论坛》2009,(3):26-2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关系深刻调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整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已经使中国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及时研究和把握现时国民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心态,有助于为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故此,我们针对社会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以取得社会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的更详尽的资料。一、工人阶层:工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主体力量,其政治心态的积极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党的信念是衡量工人政治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利益格局调整与工会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利益的互相制约不能达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如果缺乏国家立法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一些社会阶层往往因为地位较为薄弱而受到更多的损害.近年来,随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企业开始确立了市场主体的地位,同时,职工利益趋于独立,职工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日见明显.在利益格局调整时期,由于立法的滞后,也由于代表职工利益的社会组织——工会尚未顺应新的利益格局调整组织和职能,职工和企业利益关系上不相协调的情况明显增多.最近一个时期,各地均有职工利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的报导…  相似文献   

7.
寇军  赵泽洪 《党政论坛》2009,(17):23-26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利益分布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由于部分利益分配制度的非合理性,多元化了的个体(局部)利益得不到有效整合,相互捍格,社会失序与放权让利便如影随形,难解难分。由于社会中不同利益主体所掌握的博弈权势不同,强势群体在自利竞争中占有优势,弱势群体难以与之抗衡,利益分配上的失衡便难以避免。同时,社会中缺乏一套利益超脱的仲裁机制,无法司当地平衡和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强者恒强,弱者匣弱,利益分配失衡积累日甚。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的关系调整 ,不同利益主体在价值观、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不同选择。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了 ,应提倡自我价值的实现 ;还有人认为提倡社会主义价值观会抹杀个人利益 ,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等等。面对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冲击 ,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 ,面对我国还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道德秩序的失范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选择 ,走出误区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价…  相似文献   

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为保障国家计划的贯彻与实施,行政管理的触角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释放了多重利益,社会逐渐从一元格局向多元格局发展,多元格局要求承认不同利益,要求建立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要求提供个体公平发展机会。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回应这种需求,做出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在一定的权利结构下各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追求形成了权益格局,权益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演变,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制度是协调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理应随着权益格局的演变作出相应的变迁,才能协调新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这一理论逻辑的分析,结合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益严重流失的现状,说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主旋律,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也使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作为一场革命,打破了旧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尽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很多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进一步深化改革,涉及更复杂、更深刻的利益调整,消除制约经济发展体制性障碍的难度越来越大,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面临更艰巨的任务,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这种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崭新实践。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必然面临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就是其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会变革时期的利益矛盾具有超常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将会有效克服改革阻力,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改革条件下的利益分化与利益矛盾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总和。以利益的社会性质和基本…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利益主体多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在经历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所谓利益主体多元化,是指个人利益独立化和多种利益群体并存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单一化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开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林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为标志,中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思...  相似文献   

15.
企业要改革、要发展 ,必须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 ,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本人认为 ,提高职工思想素质 ,造就一支有良好思想素质的职工队伍 ,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走向成功之路的主要途径。一、加强职工思想建设是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的观念被打破 ,企业的兴衰与职工的基本利益息息相关 ,职工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明显加强。企业兴旺发达 ,有利于职工安居乐业 ,奋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决定》指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去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18.
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道德的现实基础,规定着道德的本质。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产生,根源于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多重利益格局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成为道德困境产生的现实根源,集中表现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功利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因此,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利益分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主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双重作用,这种双重作用实质上是我国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政府权力悖论。这一政府权力悖论的形成原因如下: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角色矛盾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表现为改革主体与改革客体、公共权力主体与国有产权主体及制度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三组矛盾;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冲突是其产生的主观动因,表现为某些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背离及一些政府组织机构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是其产生的制度环境,表现为权力格局发生变化及中央与地方委托-代理关系错位加剧;少数特殊利益集团在形成、发展与壮大过程中扭曲政府的决策及其执行,助推了政府权力悖论的强化。  相似文献   

20.
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社会矛盾消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旧体制摩擦碰撞加剧、利益调整速度加快,一些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呈集束多发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减弱,依赖于各种体制内资源预防、化解矛盾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则是对形势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