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朱友硅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畦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毫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蛙,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毫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硅,其母毫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征收“房产税”的记载见于周代典籍《礼记·王制》:“廛,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  相似文献   

3.
王勇 《公民与法治》2012,(17):50-50
平时读史书,时常看到“三秦”、“三晋”和“三吴”等的称谓,那么,何谓“三秦”、“三晋”和“三吴”呢?他们的来历又是如何呢?又都是指的哪些地方呢?现根据有关史籍的记载,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诽谤木“诽谤木”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木”,《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五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在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第八》里也有记载“尧设诽谤之木”。这里说的“诽谤”,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在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立柱,作为辨认道路的工具,即为路标。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称为“诽谤木”。到了晋代,“诽谤木”改为“华表木”、“表木”。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担保法第75、76条规定:汇票权利可以质押;我国票据法第27、34条规定:出票人、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但是我国担保法、票据法都没有明确规定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是否可以质押。有些票据法教科书云:背书从其目的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转让背书”;一类是以设立委托收款或设立质押为目的的背书——“非转让背书”。即使出票人、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也不妨碍持票人将该汇票质押背书。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先不去评论,但是这种观点在金融界、司…  相似文献   

6.
“琉璃”一词作为外来语,源自西域的巴利文Vehriyam,又译“流離、壁流離、瑠璃”。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相似文献   

7.
庆明 《法学研究》1985,(3):62-67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五三六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五一三年晋国又“铸刑鼎”。郑国子产“铸刑书”时,遭到晋国大夫叔向的激烈斥责;晋国“铸刑鼎”时,遭到孔丘的无情批判。春秋时期这场“铸刑鼎”与反“铸刑鼎”的斗争,不仅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整个中国文明史中带有分界标志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一向不被史学界所重视,只是在批判孔子思想时着重提到。近来,学术界重新评价孔子的呼声渐高,持肯定孔子思想的学者,有的对《左传》记载孔子批判晋“铸刑鼎”的话提出疑问,认为此话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合,因此断定孔子批判“铸刑鼎”的这段文字不可信。  相似文献   

8.
龙儒文 《政府法制》2012,(23):19-19
当下“裸捐”已成为人们交谈和网络媒体的热门话题和词语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1932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现在“裸捐”的事件,某人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给社会慈善教育事业。这位“裸捐”者就是担任过民国总理的熊希龄。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3):43-43
在中国古代,抢劫罪叫“强盗罪”,被公认为最严重的一种侵犯财产罪,历朝历代都是严打的。有关强盗罪案件的最早记载是在秦朝,只是当时只有五人以上的群盗案的说法,并无“强盗罪”一说。据秦史记载,当时有戊、丁、己、庚、辛五人,以武力强抢了一个大地主后逃到了深山里,最后被围剿捕获了。  相似文献   

10.
环球 《政府法制》2009,(10):45-45
查看清代文献,朝廷对贪污行为的公文记载一直是直言不讳的.如索额图“贪侈倾朝右”等类似记载,历历在目,为何偏偏对贪首和坤在皇帝的谕旨中惜“贪”如金呢?这其中暗藏雷人玄机。当时,嘉庆对和坤位极人臣、揽权索贿、乱政祸国的狂妄行为,早有耳闻目睹,此害不除,难稳江山。只是因为即帝位后,老爹乾隆仍然控制朝政,爱和如痴,一时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1.
1古手印研究现状记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这条源远流长的清泉,滋润着中华民族灿烂似锦的历史文化,其中古代指印的研究,就是这似锦的花簇中之一叶。追溯历史,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应用指印最早的国家,并对其它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已被古今文献和发掘出的古代文物有关指纹印痕的记载所证实。目前关于古指印的应用记载和实物指印主要有以下内容。有关古指印的记载主要有,周礼卷十五“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汉代郑康成注释周礼,“质剂……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唐代贾公颜注疏曰:“郑云若今下手书者,汉时下手书,即今划…  相似文献   

12.
岳飞不纳妾     
张笑 《政府法制》2013,(27):36-36
《宋史·岳飞传》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却推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皇帝又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相似文献   

13.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915条所规定的“债务人名薄”乃是将各国的金融制度中存在的不良债务人记载于“债务人名薄”之上,并允许一般人阅览之制度,故此“债务人名薄”亦被称之为“黑名单”。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债务人名薄”制度修正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吴明 《政府法制》2013,(11):16-16
一提到“鬼子”二字,大家都会联想到日本人。其实从古时候起,中国就有把妖魔鬼怪称为“鬼子”的记载,宋代陆游《北窗病起》诗云:“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而把鬼子作为对侵略者的蔑称,是从西方洋人入侵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查一查腐败官员的案卷,常常会发现傍“大师”的离奇记载。滚滚红尘,搅得佛门也有些躁动,某些名山古刹的个别“大师”已经成为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座上宾。原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副厅级)李会刚,电话本上记录了七八个“大师”的电话号码,每遇干部变动,或仕途不顺,李会刚都要请来“大师”,祈求保佑,逢凶化吉。  相似文献   

16.
木子 《政府法制》2011,(32):31-31
鲶鱼汤 美食简介:《曹操集四时食制》记载了一道名菜是“羹鲶”,即用鲶鱼做的肉汤。  相似文献   

17.
殷会群 《政府法制》2012,(24):43-43
在我国古代,“楷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唐朝《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枋,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楷树,俗称黄连木。众树茂盛它隐退,众树枯萎它茂盛,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所以又称“孔木”。  相似文献   

18.
张翔 《行政法制》2002,(3):40-40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令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  相似文献   

19.
20.
汉文帝拒马     
赵青新 《政府法制》2014,(31):59-59
千里马,善跑的骏马,顾名思义,可以日行千里。有人给送如此好马,不要的人大概不是傻子就是呆子。不过汉文帝就愿意是这样的“呆子”和“傻子”。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元年的夏天,有个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向汉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