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犯罪嫌疑人崔某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在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高速演艺吧租用4套包房,雇用6男1女利用电脑上网以女人身份与客人聊天并留下客人电话,再由佘某、贾某等女“酒托”与客人联系,将客人约至高速演艺吧,事先不让客人看账单,女“酒托”在点高价洒水后借故离开,由崔某、裴某等人向客人要消费费用,客人如不给钱.崔某就用言辞相威胁,客人被迫交付费用,对于没带现金的派裴某与客人一同取钱,共以此手段获取孙某、刘某、杨某、黄某人民币15000余元。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老爹给了七毛钱,让小非去大队商店买一斤红苕酒。酒打完后,小非盯着玻璃柜里七分钱一块的芝麻饼不肯离开。卖酒的邻家表叔善解人意,就把酒瓶里的酒倒回去少许,给了小非一小块芝麻饼。小非明白了,钱可以这样来。读小学,小非看到同学玩一种既可以打子弹又可以打水的塑料枪,心里羡慕得不行,于是他以学校要买日记本为由,缠着妈妈要了一块钱。于是他拥有了一只自己心仪的玩具。读中学,学校发放助学金,小非就谎称自己家里有八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母亲常年患病。于是学校给他补助了十二块钱。他除在餐馆里…  相似文献   

3.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怀仁堂里摆好了国宴的餐桌,靠墙的桌子上已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名酒:茅台、通化葡萄酒……有些已经开了盖,整个大厅里飘着浓郁的酒香。  相似文献   

4.
胡健 《政府法制》2008,(23):9-9
笔者虽然从不抽烟、不嗜酒,但活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供”产品。后来发现,不仅是烟酒,哪怕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也有不少冠上了“国宴专供”、“内部特供”的头衔,而打上“XX海”、“XX堂”、“XX台”旗号的,更是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5.
客随主便     
净土傍晚,夕阳西沉,单位来了客人。客人其实就是本县城兄弟单位来此办事的人。客人事情办成了,就说了许多感谢主人们的话。主人们当然就是这个单位的头头们。客人感谢后,就要回去。主人说:“不能走。”客人懂得,这不能走的意思就是要留他在这里吃晚饭。客人说:“不麻烦了。”主人说:“这有啥?下次再去麻烦你们就是了。”客人连说:“欢迎,欢迎。”又敬了一排香烟后,就起身告辞。几个主人见客人真心要走,就都一下子围了过来。一个主人拉住客人的左手说:“你不能走,咱俩都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好长时间未‘战斗’了,今晚再交交…  相似文献   

6.
古陵镇产“古陵醇”酒,名扬荆梦,享誉神州。凡喝过“古陵醇”酒的无不交口称道,其酒香、纯、甜、净,酒度高而柔和。故凡到古陵的公私客人,主人必以“古陵醇”款待,非喝得天昏地暗不可。 近些年,市场竞争如中原逐鹿,讲品牌、精包装、上档次,于是乎“古陵醇”也有了高中低之分,圆瓶扁瓶之别。其实,所谓圆瓶就是一个圆圆的玻璃瓶,贴上不干胶商标,也不乏玲珑剔透,但被指定为低档酒。而扁瓶乃瓷瓶,烧制了花形图案花鸟风景人物,不免流光溢彩,遂定为高档酒,故身价比圆瓶高出二至三倍。 时下,大小“冒号”,坐车、分房、拿薪水、…  相似文献   

7.
家里来了一位远方客人,父亲让儿子去买点菜和酒,准备招待远方来客。没想到,儿子走了好久也没回来,父亲等得不耐烦,急忙奔往去商店的路。路经一座狭窄小桥,发现儿子正在桥头跟另一人争吵不休,各讲各的理儿。父亲上前责问儿子:"你买了菜和酒,怎么不马上回家,在这儿吵什  相似文献   

8.
酒之祸     
庄严 《法庭内外》2009,(12):32-34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和“无酒不成席”的传统习俗。亲朋好友相聚,推杯换盏,把酒问情,适量地喝一口酒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凡事皆有度,喝酒亦如此。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9日,远隔大洋的美国与中国的两场宴会引起了新的话题。 2011年1月18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出席了一系列国事活动,包括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出席欢迎仪式、国宴等。其中,白宫会在国宴上用什么菜肴招待中国贵宾,激起了众多大小媒体和网民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某县城以温泉著称,这里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说,年底了.很多部门要过来参观考察、检查验收。有一天,他接待了十来批客人,大多数来的人要体验一下当地的温泉。他一天陪洗了八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最后一次他都没有更换衣服,直接就在洗澡池子里等客人到来。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7,(8):59-60
上周日,我带小孩赴宴。走进一酒店大厅时,发现该酒店店堂有一块很大的告示牌,告示声明“小心地滑、摔伤自负”。有客人就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真的有客人摔倒,酒店会因为作过公开声明而不负责任吗?由于没有学过法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特来信咨询一下。  相似文献   

12.
李亭 《天津检察》2009,(1):68-68
李某自2006年开始经营一间酒吧,由于生意一直不景气,遂与王某商议采取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即招募酒吧女服务员担任所谓的“酒托”,并指示女服务员以“酒吧女”的名义通过网络联系男网友,勾引男网友来酒吧消费。李某事先告知酒吧女,不要让客人看到酒水单,由酒吧女来点该酒吧用可乐、雪碧、二锅头勾兑的假洋酒“绿薄荷酒”,并以每杯360元的价格出售(实际每杯成本不到2元)。当被害人结账对高达几千元的消费金额提出质疑、拒绝付费时,李某、王某等人就以要告诉其家人、单位为手段。强迫被害人交钱:并采取写欠条或押手机、身份证等方式要求付款。  相似文献   

13.
上期揭秘     
五j母  云海 《警界科海》2004,(2):61-61
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俄罗斯。由于地处的纬度较北,俄罗斯一年中天寒地冻的日子很长。许多人就以喝酒驱寒,久而久之,酒便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可酒喝多了就会闹出事来。  相似文献   

14.
李六合 《政府法制》2008,(14):49-49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4月21日乘搭快铁时,竟然没有买车票,还被查票员逮着而当场出丑。他面红耳赤地辩称,自己没有现钱买票。看了这则报道,实在让咱国人难以理解。布莱尔是刚刚卸任的英国前首相,而且现在仍居要职,是个世界级的名人。可在英国,他外出办事不仅没有专车,而且坐快铁还有人敢查他的票。  相似文献   

15.
《商务与法律》2006,(3):55-55
芬兰议会2006年6月13日通过一项法案,从2007年6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餐馆、酒吧和咖啡馆全面禁止吸烟,以改善这些场所的工作环境。根据这项法案的有关规定,各餐馆、酒吧和咖啡馆必须为吸烟的客人专门设置吸烟室,但客人不得把食物和饮料带进吸烟室。在此之前,芬兰1995年就已禁止在购物中心、室内聚会场所以及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对外公共场所吸烟。  相似文献   

16.
保廉贤内助     
2000年 8月 21日,博兴县国税局陈湖分局局长刘洪信的家中来了两位客人,自我介绍是陈湖某企业的厂长和财务科长。正值刘局长不在家,家属就热情地接待了来客。客人说:“感谢刘局长多年来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年发展,只是近期资金回笼不到位,请转告刘局长准予缓交税款。”客人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千元钱放在桌子上,一边接着说:“我们来的急,没有给孩子买点什么,这点钱给小侄子买点学习用品,算是伯伯和叔叔的一点心意。”没等刘局长家属反应过来,俩人急急忙忙地溜走了。   刘局长一回家,家属就一五一十…  相似文献   

17.
高贵的自由     
有一次,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携夫人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  相似文献   

18.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4,(26):63-63
18世纪,在法国的一条公路上,有辆长途旅行的马车突然坏了,需要停下来好好修理一下。车上的一位旅客下车散步,发现附近有座修道院,便进去参观。 这座修道院的修士们属于圣芳济教派,他们殷勤地向客人们介绍了他们的教义,不料,这位客人对此十分熟悉。修士们又谈起他们教派分布在各地的修道院,客人更是谈得滔滔不绝。他不仅知道法国的,而且还列举了德国和意大利的。修土们对客人敬佩极了,便提出了他们自认为最尊敬的建议:请客人加人圣芳济教派,并担任神父的圣职。客人婉言谢绝了,并对修士们说:“你们对我的思想和禀性也许估计过高了。”  相似文献   

19.
高贵的自由     
不久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  相似文献   

20.
《文摘报》2007年5月17日刊登罗西的文章,该文说,几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