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基本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适用减刑的根本性条件系统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即悔改表现、立功表现以及重大立功表现,对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辨析了理论上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并提出如何对非监禁刑如死缓犯、缓刑犯适用减刑的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军  严肃 《法制与社会》2010,(21):38-39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减刑制度的现状、反思及若干制度设计构想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罗慧 《法制与社会》2012,(16):100-101
刑法之中职务侵占行为和挪用资金行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是由于法律的模糊性以及社会现实的多样性,这导致了在具体认定案件的过程之中通常会出现认定之困难。与从抽象理论角度进行区分所不同,以具体案件的分析更能突出其中的差异之处。刘某案件的认定就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而认为刘某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才是符合罪刑法定之原理。  相似文献   

4.
姜瀛 《行政与法》2016,(4):110-116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服刑人员通过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获得减刑的激励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服刑人员重拾自我,为其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以发明创造来获得减刑的利益驱动却催生出了专利减刑产业链。治理发明创造减刑之乱象,应推动发明创造减刑程序的公开化与审查的实质化,发挥刑罚机制的威慑作用,对专利减刑产业链上的相关人员应以帮助伪造证据罪和徇私舞弊减刑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经济学的激励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东莞中院赔钱轻罚的司法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考察赔钱轻罚的发生和运作机制。在中国当下司法状语境中,作为一种信息甄别的激励机制,赔钱减刑对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问题是有效率的;对法院而言,还有特别的社会和政治效果——这是赔钱减刑得以发生和运作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6.
7.
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制度在促进罪犯改造、强化监管秩序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减刑制度预后性差,招致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减刑制度不少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浅析“行政黑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广安 《行政与法》2004,(3):25-26,64
行政权力具有嬗变的特点,如果制约不好,很容易与行政主体的逐利本能相媾合,背离依法行政的目标,在行政系统内形成信息的正反馈,使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出现恶性循环,并最终演变为"行政黑洞".文章认为,行政体制的严重缺漏是造成行政系统出现信息正反馈并产生"行政黑洞"的根源.文章从系统论和经济学角度对"行政黑洞"的演变机理、形成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颇具实践意义的防范进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法院开始尝试在处理刑事重罪案件时适用"赔钱减刑"。即法院在审判刑事重案的过程中对附带民事部分先行进行调解,如果刑事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被害人的原谅,则法院将在量刑时考虑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部分社会舆论的反对,但从刑事被害人保护的角度看,这一做法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津检察》2007,(4):68-68
“赔钱减刑”的问题,一就是有钱而又肯花钱的人可以寻求到一个减刑甚至免刑的门路,没有钱又筹不到钱的人就只能错失这样的机会。所以,它只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不公正制度,无法普遍适用于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就容易导致出现同罪不同罚现象,有违法律的平等适用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1.
立功作为我国刑法领域的重要制度之一,在鼓励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线索,从而节约司法资源,更好的打击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关于如何认定这一制度中"查证属实"的标准问题却存在一定分歧意见。因此,本文试就立功制度"查证属实"的认定标准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东莞市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案件中,对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履行的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媒体简称“赔钱减刑”,所称“减刑”其实并非法律术语,易与对监所服刑人员的“减刑”相混淆。正确称谓应为“赔钱轻判”,是指刑事审判中,对附带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赔偿的被告人,可予酌情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13.
李松 《法治纵横》2011,(13):14-15
在有效监督缺失的情况下,有些“另案处理”变成了“另案不理”。或降格处理。这是司法腐败中的又一新黑洞。  相似文献   

14.
张仁平 《政府法制》2009,(19):33-33
驻看守所的张检察官感到纳闷:被告人吴国泰被一审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两天前还为自己无从轻情节叹息,两天后却传出他有重大立功行为。追问之下,吴国泰交代:立功线索是别人提供并从外面送进来的。吴国泰假立功因检察官的发觉“功亏一篑”。2009年6月中旬,为吴国泰假立功“不辞辛劳”的4名相关涉案人员被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处;7月16日,检察机关将此案向法院提起公诉,8月25日,秀屿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5.
间隔减刑法的缺陷日益显现。减刑功能的阶段性、价值目标的功利性和改造行为的从众性,都直接影响到减刑立法之意。而与间隔减刑法相对应与传承的一次减刑法,是在符合法定条件与考核条件的前提下,由法院所作出的一次减免罪犯所剩刑期的变更范式。其作用显然更为科学,能建立长效减刑机制、树立正确改造观,有利于监狱执法尺度的统一,与现行的法律精神,与现行的考核体系和呈报程序保持一致和连贯。通过具体的技术设计,一次减刑法的刑罚变更范式在现行减刑政策框架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袁登明 《人民司法》2012,(17):54-58
一、减刑制度与非典型形态的减刑减刑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刑事司法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刑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适用减刑的对象应当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显然,适用减刑的对象条件只有刑罚种类的限制,而无犯罪性质、罪过形式和刑期长短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立以“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出狱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法学杂志》2012,33(1):44-49
我国重减刑、轻假释的现状源于刑法规定中的逻辑悖论,由此影响了减刑假释制度对罪犯更新改造、重返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降低刑罚成本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假释的广泛适用,不利于监狱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应适当降低假释标准,提高减刑标准,以此来完善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协助抓获同案犯的,在满足一般立功所具有的主体、时间、行为、来源要件外,还需有协助行为、客观上产生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结果以及协助行为与抓获结果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立功。[案例一]赵某伙同熊某实施盗窃,赵某被抓后,于2013年6月27日带领民警前去同案犯熊某住所,因未在住所中找到熊某,民警于2013年7月16日再次去熊某住所附近蹲点,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熊某、陈某。公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定立功,立功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该问题,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该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该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不应成为成立立功的前提条件。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否将“悔过性”作为立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郑东  杨翠芬 《河北法学》2011,29(10):198-200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扩大了先行赔偿的适用范围,加大了赔偿减刑的力度,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纷纷,公众视赔偿从宽的做法为"赔钱减刑""花钱买命",并对由此可能加剧的司法不公深表担忧。"赔钱减刑"契合恢复性司法理念,有助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但"赔钱减刑"的适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基础、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