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国家出台新的户籍制度改革文件,对县域的户籍主要完成了“子女身份”、“地位”、“生活条件”,“就业”,“教育”等五个维度的改革.本文通过对县域户籍制度改革维度变化的分析,总结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应与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等因素相适应;县域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考虑先改形式、后改内容;县城户籍改革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司法改革的深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正在酝酿司法改革。关于这场司法改革的性质 ,日本的一些学者称为“体制改革” ,甚至为“国体改革”。〔1〕具体负责改革设计的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在其最终意见书中也指出 :本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是为了在“法的统治”这一宪法原则之下将已经进行的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经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改革 ;是有关“这个国家形态”的诸改革中的“最后的关键性”改革。可见 ,日本这次所要进行的司法改革虽是“司法改革” ,但其意义、性质上远远超过单纯的司法改革 ,确实是一项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因此 ,我们在认识这次司法改革时 ,既需…  相似文献   

3.
李健锋 《法制与社会》2012,(27):194-195
阿岱尔·特纳在英国银行家协会2009年度国际银行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危机发生之前所谓“市场能够自我平衡”、“金融创新能够完善市场并且具有绝对价值”、“市场约束有效”等等我们曾奉为圭臬的理论假设,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必须吸取教训,进行“激进式改革”一一改革监管风格,改革银行监管方式和改革银行经营模式.特纳的这一言论对危机后英国金融监管改革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本轮司法改革由最高决策层以顶层设计方式启动,意味着权能、资源和责任将在法官、检察官等微观的主体层面重新分配.改革的初始条件、环境或对象是作为“紧密型组织”的法院行政化管理及审判的“集体决策/责任扩散”机制与各种外部因素之间通过复杂的互动或“博弈”过程而形成的脆弱均衡.决策者推进司法改革应当是出于某种政治决断,改革的内容指向“审判独立”,其归结可能是促使“司法独立”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5.
“费改税”,是国务院确定的今年改革的内容之一。“费改税”改革以其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触动和改变着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收费”经济,极大地震动和改变着运输管理事业及管理机构。认清“费改税”改革的客观必然性,顺应形势、主动改革,是当前各级运管机构的迫切任务。曾连续四年荣获“全省最佳运管所”称号的泽州县运管所,是如何面对新形势,经受“费改税”改革的呢?近日记者对该所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改革进行了25年。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至1985年的“社改乡”和“乡政村治”体制建立;1986年至1989年的“撤并乡镇”和推行“村民自治;”1990年至1997年的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8年至今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乡镇改革动力来源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行“村民自治”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开展农村“费改税”的强有力推动。下一步乡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及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按“撤市、强县、精乡、补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推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法院人员分类改革 以法官职业化为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法官职业化”的提法由“学术话语”向“官方话语”的不断延伸和转化,近年来虽陷入某种僵局的司法改革,其改革的思路也不断清晰,逐渐形成了以法官职业化为主线、人员分类改革为主要切入点的改革进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设想上,应认识到任何改革都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来,作为广东省地方政府综合改革的试验区,顺德启动了新一波综合改革。从改革的历史来看,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既是20世纪90年代产权改革的逻辑延续,也是回应顺德经济和社会转型现实需要的产物;就改革的驱动力而言,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的动力机制在于“上下联动、内部激活”;在改革的线路上,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从变革治理主体入手逐步扩展到调整治理关系。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创新了地方治理格局,其实质是治权结构的有限重构,其历史定位在于它是“产权改革”与“政权改革”之间的中介,其实践意义不仅在于为顺德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破除体制性障碍和为广东深化改革提供示范样本,更重要是为中国探索了一条从“产权(经济)改革”“治权改革”再到“政权(政治)改革”的改革路线。  相似文献   

9.
幸运之神似乎对湖北省十堰市地税局格外青睐。“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系统”、“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纷纷飘落到十堰市地税局头上。“改革”激发新活力去年,十堰市地税局经历了地税机构成立7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精简机构和人员最多的“两项”(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在这次改革中,该局从十堰地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选用了竞争方式。不论是市局改革,还是县(市)局改革,所有的竞争职位、竞争资格、考试成绩、演讲成绩、测评票数、考核情况全部公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龙宗智先生关于司法改革的“相对合理主义”理论的评析,展示了龙宗智先生在司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司法合理化的道路。司法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等问题上是如何奉行他的“相对合理主义”立场的,认为“相对合理主义”理念是追求司法改革理想目标的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11.
《山东审判》2005,21(6):1
形势在发展,任务在加重,人民在期盼。公正与效率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对法院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总结“一五”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最高法院“二五”改革纲要、省法院“二五”改革方案应运而生,新一轮法院改革拉开了序幕。各级法院要深化认识,制定新措施,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深化对法院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级法院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改革,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示精神,再动员,再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强化法院改革的时代感、责…  相似文献   

12.
现代情报信息机制与现代刑侦警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侦工作改革是我国公安工作改革的重大内容。近年来,从对刑侦工作理论的“三基础、三手段”的创新,到以“侦审合一”、“责任区刑警中队建设”为主线的刑侦工作方式改革,到以加强现场勘查能力为内容的“统勘制”的倡导实施,到以综合型网络化犯罪信息管理系统、“网上追逃”为特点的刑侦信息化建设,以及到近来对“从人到案”侦查模式的研究、探索,表明对传统刑侦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全方位变革已经成为当前公安工作发展建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监狱体制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监狱体制的改革也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改造第一,生产第二”到90年代的“双轨运行,适废分开”阶段。在新时期,党和政府又根据监狱实际,提出“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目标。其中“全额保障”为监狱功能的纯化提供了先决条件;“监企分开、收支分开”成为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规范运行”为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赋予检察工作更重的时代使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作为首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院,历经8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跨”“特”“专”特点鲜明的跨行政区划检察案件管辖体系。在形成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北京模式”的同时,面临办案量有待提升、诉讼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益诉讼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瓶颈。只有通过坚持改革初衷,紧紧围绕“跨区划”“特殊性”“专业化”“体系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管辖范围,才能突破现实瓶颈,推动新时代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深化破局。  相似文献   

15.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6):4-6
一份新鲜出炉的“政改方案”,让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再次冲到改革前沿。深圳此次政改因何而起?有何突破?成功概率几许?能否辐射全国?诸如此类的疑问,对于“后改革时代”的中国重新调整改革目标、评判改革效应等等,有着极其强烈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敬波 《检察风云》2014,(17):36-36
没有什么比司法改革更让法律圈的人期待,也没有什么比司法改革更牵动法官、检察官的心。然而,当新一轮司法改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之时,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对司法改革“冷思考”的文章。 人们对新一轮司法改革效果的疑虑并非只是杞人忧天,现有司法体制中的一些痼疾,事实上有些就是之前改革的“成果”,甚至曾一度被认为是“成功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法改革如同猛药治疾,有对症下药后药到病除的可能,也有药不对路伤及身体的可能。因此,在司法改革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多点“冷思考”并非坏事,可以让改革的顶层设计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改革的步伐更加扎实稳健。笔者以在基层法院工作近20年的经历,不妨再给改革的“激进派”泼几盆冷水。  相似文献   

17.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触及宪法上“人大+一府两院”国家机构之稳定结构,但暂时并未诉诸宪法修改,称之为“宪制改革试验”或许更为妥当.在“改革突破论”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论”的发展背景之下,此项改革试验的启动必须通过授权获得宪法正当性.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宪制改革试验,无论在宪法文本上还是近五年的政法惯例之中,皆没有规范支持.唯全国人大方可进行此类授权,但其也不得授权改革试验不可变更之宪制,不得授权违反宪法基本原则的改革试验,不得进行“空白支票式的授权”.  相似文献   

18.
“僵尸企业”处置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破产审判则是“僵尸企业”处置的主战场和法治路径的最优选择.本文从以衢州法院加大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力度助推供给侧改革为观察点,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衢州法院运用破产审判处置“僵尸企业”中形成的府院联动、执破衔接、司法网拍、破产简易审、政府托底保值等工作成效和特色,分析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僵尸企业”处置工作面临的“三多与三少”“三个更加”“三个有待进一步”等问题和困境,就下一步强化“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提出了转变理念、深入调研、自身供给侧改革、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府院联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江淮法治》2008,(18):12-15
一份新鲜出炉的“政改方案”,让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再次冲到改革前沿。深圳此次政改因何而起?有何突破?成功概率几许?能否辐射全国?诸如此类的疑问,对于“后改革时代”的中国重新调整改革目标、评判改革效应等等,有着极其强烈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元仁 《行政与法》2002,(11):23-25
WTO规则规范的是政府及政府行为,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对行政法制度作出改革。首先,必须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法律统一原则”、“透明度原则”、“行政公平原则”和“对行政行为监督审查原则”对行政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以使政府行为与WTO接轨,同时政府要依法行使管辖权,才能保证行政法律制度改革的落实,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