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书法,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毛笔来。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人一直是用毛笔写字的。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毛笔这东西,并运用它创造了书法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书法就是专指毛笔书法而言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以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  相似文献   

2.
毛笔的传说     
《党课》2009,(6):108-109
笔墨纸砚被人们称为“文房四宝”,而毛笔又是“四宝”之首。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毛笔写出的书法有点画粗细曲直的线条美、有疾徐涩迟的节奏韵律美和浓淡湿枯变化的墨色美等多种美感。这神奇的毛笔到了巨匠们的手里更是上下纵横、挥洒自如,书写出旷代罕见的妙品、神品。  相似文献   

3.
绘制枫香染是用"软性"的毛笔,取老枫香树的树脂参与牛油熬制成为防染剂。毛笔和枫香树脂、牛油相结合使用,因没有蜡的裂纹,做出的图案精致清晰,这决定了枫香染作品是"先天性"地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衡水市滨湖新区的侯店村,是个拥有600余年制笔历史的文化古村、制笔名村,素有"毛笔圣地""北国笔乡"的美誉。2015年,侯店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厚重的文化包裹上靓丽的外衣,让古村侯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侯店与毛笔的"情缘"始于秦朝。据记载,秦朝将军蒙恬率军路经侯店,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侯店制笔业真正  相似文献   

5.
毛笔漫谈     
隔山 《党课》2012,(23):118-120
毛笔是我国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  相似文献   

6.
张敏 《湘潮》2005,(11):52-53
1973年,湖南省档案馆从湖南省委陆续移交的档案卷宗中发现了彭德怀书写的一封亲笔信。信共11页,书写在当时常用的信纸上,行文系用毛笔直行书写,装在一个黄色的牛皮信封里。信封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几个红色字,并用毛笔从右至左竖向书写着“湖南省湘潭县卫国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7.
饶洪桥 《湘潮》2011,(10):1-1
再过一年,我就要退休了。人到了这个年龄,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许多往事,包括学生时代的事。有惦念,有伤怀,有悠然,更有油然生出的感恩之情。 上小学时,抄写课文、写语文作业,规定必须用毛笔,可许多人买不起。忘了是哪位老师发明了自制毛笔:用鸡毛或牛毛绑扎成一撮,再往细竹棍的顶部一塞,就做成了,这项手艺很快就被同学们掌握。  相似文献   

8.
近日,阅读《书为心画,志淳于一》一文,感悟颇深。"艺术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程茂全的身体力行可谓是广大艺术家共识、共行的一个缩影。在"钢笔文化"取代了"毛笔文化"的今天,书法早已失去了社会必须性。我曾旁听过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的讲座,他们写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实在不符合其学养。当代许多知名人士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平平,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9.
文化笔记     
▲如果说近现代的硬笔替代毛笔是第一次书写工具的改革,那么电脑替代硬笔便是第二次甚至是更彻底的一次书写革命。如果说硬笔的书写尚能保持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手写及用笔、结构、章法的特点,那么电脑的“书写”则变得面目全非——键盘代替硬笔,“沙沙”的手写声化作“嗒嗒”的敲击声,视盘上是千篇一律的仿宋体(指一般打印稿)。这令人欢喜令人忧的仿宋体,一方面它泯灭了人的性情,扼杀了线条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手写无法比拟的快速、易认和整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华文 《当代党员》2007,(5):29-29
今年3月1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收到一位人大代表转交的一所小学师生联名写给他的信。当天下午,温家宝总理就用毛笔小楷工整地给师生们回了信。  相似文献   

11.
未识高晓虎其人,便久闻其微刻之绝,待我亲眼见到他保存的部分书法、篆刻、微刻资料,更是为其对艺术的精诚所感动。 晓虎是上海人,虽出身工人世家,却偏偏酷爱书法。1969年,伴随他来吉林省珲春县插队的就是一支心爱的毛笔。尽管那时知识不被重视,可是能写上一手好字,也还是很受农民欢迎的。当兵后,晓虎虽然又拉小提琴,又吹笛子,成为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可毛笔依然不离左右,得空就练。转业到省图书馆后,那丰富的资料,看不完的书籍,使晓虎兴奋不已,他更是勤奋习书  相似文献   

12.
法国伊夫瑞市档案馆存有一部东北书店版《毛泽东选集》,红色布面加烫金书名封套、黑色漆皮精装硬壳加烫金书名封面。该书扉页有刘少奇用毛笔亲自书写的附信,全文如下:安娜·维尔米士同志:送给你这本毛泽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3.
百岁老人张葆琛右手握紧的毛笔从砚池蘸饱墨汁,移向铺好的宣纸,人们的目光也随之移动。他挥毫顷刻,纸上呈现出几个颇具功力的大字:“春晖映晚晴五日同辉”,写罢,现场掌声一片。  相似文献   

14.
北宋书法家米芾曾任江苏连水县知县,任职期满回乡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物一律不要带走。收拾完毕时,他检查自己所带物品,发现自己批文用的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便令家人洗净后再带走。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利品     
1981年6月,湖南省博物馆收到二件珍贵的文物——一面缴获的日军武士道旗和一具望远镜。旗帜长67.5公分,宽102.5公分,旗四角镶有牛皮角,白布旗正中为红日,旗面上毛笔书满“祈武运长久”、“不惜身命”  相似文献   

16.
近日,阅读《书为心画,志淳于一》一文,感悟颇深。“艺术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程茂全的身体力行可谓是广大艺术家共识、共行的一个缩影。在“钢笔文化”取代了“毛笔文化”的今天,  相似文献   

17.
韩丽华 《党史纵横》2001,(11):26-28
1941年11月16日,是中国文化界巨子郭沫若先生诞辰50周年,也是他从事创作生活25周年。在党的南方局领导下,重庆、延安、桂林、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文化界人士,纷纷举行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真诚地赞美他为中国文化事业和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衷心地祝福他为祖国珍重,好写出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了给郭沫若祝寿,并纪念他的创作生涯25周年,11月15日晚,重庆天官府7号,寿烛高照,喜气洋洋,文化界人士携带眷属,为郭沫若祝寿。汽油灯下,高悬着一支5尺余长、粗若碗口的巨型毛笔,毛笔上嵌着“以清妖孽”…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5,(1)
一九五七年,周恩来、贺龙同志介绍中国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中年纪最轻的程砚秋同志入党。这是周恩来同志自一九二七年后,三十年来第一次介绍人入党。在“入党介绍人意见”一栏内,周恩来、贺龙同志十分庄重而又严肃地用毛笔填写了他们对被介绍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这件鲜为人知的革命文物(如图),系毛边纸毛笔手抄文件。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消灭福建军阀郭凤鸣旅2000余人,解放了闽赣边的重镇长汀县城,建立了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红军在汀州活动半个多月后,于4月1日返  相似文献   

20.
1949年9月21日下午7点,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外,毛泽东领先,662位政协代表随后,陆续入场。在门口的桌上,还摆着一本签名册,毛泽东走到签名册前,提起毛笔签下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毛泽东。接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600多位中国现代名人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