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封建遗毒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以及他以时代精神来观照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接榫。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在全球化语境中弘扬和培育我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对外的文化交流中,充分显示出我们自己的"不同"之处,以"不同"作为与其他民族文化对话的基础,以我们特有的民族精神整合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以此来创生一种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民族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深入挖掘封存于自然山水以及人文风物中的文化意蕴 ,探索着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 ,深受儒、道、释思想浸淫的中国文人艰苦入世的心路历程、清苦出世的放达操守 ,在入世与出世的困苦中执着追求 ,刻苦努力 ,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同时展望当今中国知识分子 ,摆脱枷锁 ,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也是助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升华为伟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老子》一书独具特色,其散文艺术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从《老子》散文的诗性特征、《老子》散文的情感内涵、《老子》散文的语言表达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老子一书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6.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湘西革命老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了民族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时又蕴含了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内在统一,民族传统精神与革命精神内在结合的思想教育资源.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中融合湘西各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精神,赋予湘西革命老区思想教育资源独特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是当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资源.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世界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入,另一方面是包括精神在内的宇宙秩序的紊乱。特别是中国,除受此二难之外还受到来自西方的经济、文化霸权的威胁。为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建立一种"中体西用"的文化结构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有力保障。"中体"之中,道家文化的自然主义和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契合了时代的精神呼唤,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底和渊源。  相似文献   

10.
老舍散文的济南水文化是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老舍抓住济南的精髓,通过散文创作亮出济南"泉城"、"水城"水文化的招牌雅号,将读者带入极富魅力特色的都市文化语境,为济南打造了最佳广告。老舍把散文语言比作"清鲜的流水",突出语言的流畅、鲜活风格,这本身就是济南水文化的性格,表现出去污、淘滤、洁净的功能,成就多篇传世名作。老舍散文的济南水文化是现代写法,从来不用历史典故和生僻语言,以彰显文化主体健康发展,并打破了古人惯常的颂扬性传统,而体现为批判性的现代转变。因此,老舍书写济南水文化的散文有很强的创新性,具备了成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及"和合"文化思想,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处理统一战线中同异矛盾的思想武器,继承和弘扬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促进和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民族凝聚力,确保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多次从分裂走向统一起到了思想上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对"大一统"思想形成演变的分析,来研究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而多灾多难的苏轼却以其雄视百代的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是世人公认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山水散文如行云流水,气势畅达,姿态横生,这与苏轼的开阔胸襟和豪放洒脱是密不可分的.苏轼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而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吸收了佛家思想,这就又使他的山水散文不同凡俗,浩逸而不失儒雅.更可贵的是在苏轼的山水散文当中,不仅山川风景奇秀别致,在豪放的笔墨之外又以错落有致的笔触发以精妙的议论,其可谓议论风声,理议传神.创造了山水散文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思想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对外讲话中体现了他外交战略思想的传统文化意蕴。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和合"思想、义利观,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习近平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人类共同的生存之道,它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重要软实力,同时也是实现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纽带。习近平对外交流体现出了他独特的整体性、与时俱进、包容性的传统文化思维。对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进行传统文化的解读,有利于深入认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新理念、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日之中国,如诗经所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社会形态翻天覆地的变革使中国具备了旧邦新命的特点。新中国肩负民族振兴之历史使命,改革图强、奋发作为,逐步实现民族崛起。民族强盛,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塑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民族复兴、国之强盛起到坚实的文化承载作用,亦助于廓清社会发展中弥漫在人们思想的疑雾。  相似文献   

17.
一、对新时期社区文化内涵的理解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思想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地域心态等文化现象的总称.在社区建设发展中,社区文化体现了一种共同向上的奋发精神,其意义就在于铸就了一种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一种整体向上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阿城的寻根小说一直希望以庄禅话语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并力图以此为契机同世界文化对话。然而,由于庄禅话语的无根性存在,由于权威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压力,以及在庄禅话语的影响下文化追求日益从现世中逃离,他的小说寻根最终陷入了一场文化迷失之中。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解决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也是其治国理政重要的方法论源头。以敬民、顺势、筑梦高举民族复兴的"立天之道",以传承、开拓、升华倡导生态文明的"立地之道",以修身、壮骨、齐心锻造德法同行的"立人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显示出了与《周易》"三才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妙",更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再续薪火。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认真学习,心得颇多、运用自如,具有很深造诣。在他的不少讲话中,都从特定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探索,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发。首创性地提出"中国精神"的核心概念;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理念体系;明确区分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体系;以全新的观点深刻总结提炼了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