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理解是否“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不应拘泥于是否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而应该关注使用人是否获得了商标注册人的许可。认定“同一种商品”,应该是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一般认识。不论是完全相同的商标还是基本相同的商标,只要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就可以认定是“相同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违法所得”可理解为从违法行为中获利的数额。对于“全方位”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对于其中有消费者“知假买假”情形的,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对于未注册商标 ,仅针对驰名的未注册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有规定予以保护 ,对于普通的未注册商标 (指前两类以外的其他未注册商标 )保护没有相应的规定。商标法是否应给予这些普通未注册商标以保护 ,保护的依据是什么 ,不对其保护会产生哪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国际公约及外国商标法中对普通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规定 ,对我国普通未注册商标保护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意见 ,以期能从法律上更好的保护普通未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3.
商标质押融资的实施虽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难以与商标质押融资的特点契合,导致实践中发展现状并不理想。金融科技的勃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破解商标质押融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商标质押融资中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高等诸多难题。但不可否认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要实现金融科技与商标品牌融资的融合,还需要适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商标质押融资的实践情况入手,描述商标质押融资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以金融科技来助力商标质押融资的思路,并提出防范金融科技在商标质押融资领域应用风险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规制手段,行政违法事实公布已经在我国当下诸多行政管理领域得到运用,亟需进行类型化的精细研究。就食品安全、产品安全等具体领域的监管而言,作为公共警告的行政违法事实公布业已广泛存在并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也具有助长裁量随意、运动式执法等潜在风险。为了防止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应当从适用条件、程序设置及法律救济等三个方面实现对行政违法事实公布手段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中美、中欧谈判达成协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认真研究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对于修改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商标注册制度、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商标管理的执法程序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有正当理由不使用商标可免除注册商标因"连续三年不使用"而被撤销,在当前普遍重视商标使用的主导思维下,正当理由抗辩对保住被申请撤三的商标的注册效力的价值更加突出。然而我国近6年的商标"撤三"诉讼数据表明正当理由抗辩适用极低,效果不佳。通过判例研究后发现,这既与正当理由规则立法模糊、正当情形举证难有关,更受商标行政机构和司法机关对正当理由规则的适用意见不一的影响,得从立法上予以完善才能让商标权人正确认识和援引正当理由规则。  相似文献   

7.
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受到遏制和监控,投资者蒙受的损害无法获得救济。对于证券市场中一直较为普遍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如果落实了民事赔偿制度,广大投资者可以通过行使民事诉讼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参与对市场的监管,可以有效遏制和监控证券欺诈行为,保障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通过使用而获得显著性的“第二含义”商标,无论是在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还是在世界各国立法中均已存在,我国亦有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但我国学者对于“第二含义”商标的保护意义没有过多的论述,更有部分学者对我国是否应对“第二含义”商标予以保护持有异议。应从商标保护的由来、商标法的立法目的、消费者的保护及公平原则方面来看待“第二含义”商标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鼎担保事件引发了广东担保业的大地震,违法截留和挪用企业贷款、违法代人理财是导致该事件的直接原因,但该事件暴露了深层次问题——政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不力.为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上演,应将现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机构监管模式改变为功能监管模式,同时监管机构应回归于银行业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违法现象较普遍,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食品安全的监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