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20 0 1年 8月 1 3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这一批复发布后 ,在宪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少学者相继发表文章 ,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刊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中的部分发言稿。  相似文献   

2.
宪法司法化问题的几点质疑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8月 1 3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这一批复发布后 ,在宪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少学者相继发表文章 ,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刊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中的部分发言稿。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8月 1 3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这一批复发布后 ,在宪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少学者相继发表文章 ,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刊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中的部分发言稿。  相似文献   

4.
在知与无知之间的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8月 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这一批复发布后 ,在宪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不少学者相继发表文章 ,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刊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中的部分发言稿  相似文献   

5.
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这一批复发布后,在宪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学者相继发表文章,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刊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中的部分发言稿。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和“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2004年9月25日至26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全国2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政治学、法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现将这次研讨会涉及的主要议题综述如下:一、五四宪法与新中国宪政1 宪政的概念。宪政的概念是与会的政治学与法学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会者大多对宪政持传统观点,即认为宪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2 0 0 2年年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5至 1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宪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共 1 5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 0 0多篇。会议围绕“回顾与展望 :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方面总结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伟大成就 ,另一方面在对现行宪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现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回顾和评价现行宪法与会学者认为 ,2 0年来现行宪法能适应改革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 0月 2 3日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2 1世纪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展开了观点纷呈、气氛热烈的讨论。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2 0世纪中国宪法学的发展特点与基本经验有学者对旧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宪法 ,即清朝、北洋军阀制定的虚假宪法 ;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定的资产阶级宪法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清末开始的宪政运动到中…  相似文献   

9.
肖太福  王琼 《中国律师》2007,(2):101-102
2006年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宪法》第41条与举报人权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近10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众多著名学者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的多名律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一、齐玉苓案批复的意义齐玉苓案批复的发布引起了中国宪法学界对中国宪法适用的理论和实践的广泛和热烈的讨论。首先是对该批复的定性和一些学术概念,特别是宪法司法化的讨论。有观点认为该批复是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标志着宪法进入了司法诉讼程序。有学者认为是司法抢  相似文献   

11.
宪法新一轮的修改再一次使国人关注宪法,修宪也再一次成为宪法学者们谈论的焦点。修宪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但宪法学者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气度、胸怀,这一问题最近经常使我心潮激荡、感念于怀。宪法是一座桥梁,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建造,宪政是漫漫长路,需要不懈地求索。中国的强盛之路应从制宪开始。这样,宪法在中国自始就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使命,仁人志士们的宪法创制不是为了民主,而是救国图强。这就注定了宪法学者一种沉重的历史重任。从此,中国的宪法学者的宪政理想、学术追求都系之以民族之复兴,国家之大义。我曾有幸…  相似文献   

12.
1988年6月11日至14日,吉林大学法律系、吉林省法学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当代法学》编辑部和《政法丛刊》编辑部于长春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宪法的实施与保障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著名宪法学者和一批近年来在宪法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中、轻年学者云集一堂,本着平等追求真理,自由进行学术争鸣的原则,各抒己见,就宪法实施的涵义、标准,宪法实施的研究范围与核心,宪法实施的条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将会议探讨和争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一些资产阶级宪法学者比较重视宪法的分类研究,把宪法分类科学化、系统化,试图给以理论上的说明,使之成为宪法学中一个专门学科,这就是宪法类型学。著名的学者有联邦德国的卡尔·洛文施泰因,英国的莱斯利·沃尔夫·菲利普斯、肯尼思·C·惠尔,荷兰的亨克·范·马尔赛文和格尔·范·德·唐。他们合著的《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一书第九章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现根据这本书和其他材料,把资产阶级的宪法类型学作一简介。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宪法类型学是把宪法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中国审判》2013,(11):59-59
<正>本刊讯2013年10月15日,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司法与公开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廖凯原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学界、实务界的中外专家、学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司法审查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来,社会舆论普遍对司法审查助推政府信息公开寄予厚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15日-1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英国国际发展部、中英协会、英国宪法事务部共同举办的中英司法研讨会任北京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中国宪政的最近发展”的主题发言。来自法院、学院及律师事务所的英国专家和中围的宪法学者以及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的法官近60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20—30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祟德主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参加讨论的有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及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浙江大学法学院及一些省市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的学者、教授和实际工作者共一百多人。我院陈腾芳副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提交了《机构改革与地方立法》的论文。会议研讨的主题是宪法与机构改革。学者们围绕四个方面开展热烈讨论:讨论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时,如何坚持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宪法与当前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关系;国家机构改革对依法治国的作用,当前国家机构改革应采取那些现实措施等。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体现着我国宪法学者及实际工作者的丰硕成果和经验创见。与会者一致认为,参加这次研讨会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规范在审判中直接适用的实证分析与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规范的适用已为许多学者关注。学者们在论述宪法规范的适用时,多与宪法诉讼相提并论。这就给人形成一种错觉,似乎宪法规范只有在宪法诉讼中才能被适用。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恐怕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学者们的论述就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怎样立足中国国情,着眼于中国司法现状,脚踏实地地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宪法规范适用的途径,是我们目前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力图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宪法规范在审判中的直接适用做些探讨,以做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一、宪法学研究概况 2004年,宪法学的学术研究活动非常活跃.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政理论研究所主办了"社会转型和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和行政法治中心共同主办了"五四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10月23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宪法的适用问题,在宪法学界是备受关注的,本文试从宪法能否作为人民法院审判依据这一命题出发,探讨宪法的适用问题。 一、宪法适用的涵义在我国法学界,对于宪法的适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宪法的适用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具体运用宪法处理违宪案件的专门活动。这里的机关一般是指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或立法机关等,不包括普通法院。有的学者认为宪法的适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宪法适用包括公民和国家机关对宪法的遵守和司法中的适用;而狭义的宪法适用仅指宪法在司法活动中的适用。还有的学者把…  相似文献   

20.
理性看待最高人民法院对齐玉苓案“批复”的废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玉苓案批复引出的问题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以下简称齐玉苓案批复),该批复经媒体大力宣传后,被夸大成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有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同态度,认为齐玉苓案批复是我国人民法院适用宪法解决案件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