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2012,(12):55
近年来,我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克服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实现了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持续增长。过去五年是我省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农村变化最大的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祝金水 《学习月刊》2011,(16):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农业资源丰富,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对我省提出"农业强省"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农业工作的殷切希望,更是湖北农业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理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以"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理念为引领,把握生态与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因地制宜打好山地特色牌当代贵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贵州农业农村发展,将带来哪些战略机遇?袁家榆: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报告其他有关部分中,也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对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管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  相似文献   

4.
张华建 《江淮》2012,(6):29
我省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联系日趋紧密,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基础性支撑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靠继续消耗耕地等资源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于2008年1月30日正式公布.在今年"两会"上,有一个数字格外引人瞩目--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今年"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07亿元,这一增长幅度历史罕见.前段时间国务院又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人,并出台了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为黑龙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发展的总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指示要求,是推进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具有优质富集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为严格保护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实现坝区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法》。2019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将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专精特优"农产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如何用好500  相似文献   

8.
邓钺洁 《当代贵州》2022,(Z3):100-101
<正>贵州省农业农村系统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围绕做大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发展更具活力,农村更有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住“黄金十年”发展机遇,贵州省农业农村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山乡巨变振奋人心!今日贵州,茶叶、辣椒、刺梨、太子参等产业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山地广种“摇钱树”,以粮油安全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体育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贵州体育人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民族牌,选择了一系列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扶贫融合发展路径。"以山地运动、民族体育为特色,打造山地体育大省、强省。"在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看来,贵州体育事业既要和国家的健康战略结合起来,又要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扶贫等重大战略紧密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13,(5):24-25
<正>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实施了两轮民营经济腾飞战略,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全省民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作出了"五大工程"、"翻一番"的工作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石家庄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挑战来自京津"合肥"而河北"太瘦"。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聚集了全省最多、最优的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更应率先发展,肩负起河北和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绿色崛起的历史重担,加速把石家庄建成大省省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方芳 《学习月刊》2012,(18):50-51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湖北是农业大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默  王娜 《党的建设》2008,(1):55-56
52岁,李克强成为中共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尽管一直都保持低调,但从团中央到任职河南,再到转任辽宁,李克强始终受到广泛关注。38岁就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进入正部级干部行列,"年轻"是李克强给外界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这个战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记者采访了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建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1、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加工水平和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农产品加工业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有"1.5产业之称"。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可以大大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减轻农村土地的负荷,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殖,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分工,并通过"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信息、供应生  相似文献   

16.
黎明  高炬 《党的建设》2009,(1):50-51
人物档案杨祁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任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现为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4年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全国农技中心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标兵"。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上的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赵克志同志在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坚守绿色发展之路,赢民心,顺民意,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河北未来发展的"绿色颜值"。事实上,我国在经历了经济总量蛋糕急剧变大、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能够享受到蓝天碧水,自然也就成为了如今人民群众的最大诉求之一。为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特别将绿色发展,作为了我们党"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并坚决贯彻执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荆门市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00四年农业发展报告》数据表明:荆门市人口、耕地规模均居全省第九位,而大宗农产品总量位次明显靠前。粮食产量占全省第四  相似文献   

19.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新四化")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站在战略高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任务的科学把握。我国目前"新四化"发展呈现出不协调的局面,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本文在对"新四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1,(8)
正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工业强省数字龙江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攻坚之年。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工业和民营经济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长点放在数字经济上。全省工信部门要全力完成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增2个指标,集中力量打好突破性、牵动性、保障性"543"攻坚战,确保工业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