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针对这一命题各抒己见,虽精彩纷呈,却莫衷一是。甚至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的概念来自西方,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还津津乐道于用西方治理理论来进行解读,成为西方学术的"俘虏""传声筒""留声机"。殊不知,与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显示了"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其一,国家治理的历史来源不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历史来源和历史轨迹是不同的,特别是近现代化历史发展轨迹根本不同。今天的中国是前天的中国(1840—1949年)、昨天的中国(1949年之后)内生性演化而  相似文献   

2.
目前,本刊开设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浙江现象与经验""社会治理""经济与治理""法与治理"等固定栏目,并根据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设置一些灵活栏目。在持续做好"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共同富裕建设"等重大选题的基础上,2022年本刊重点关注的选题如下(包括但不限于):1.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现代化国家建设2.数字党建与基层治理现代化3.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化4.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汉唐时期中国就有了支持西部具体规范。作为国家治理重要依据的法律制度,在援疆的历史过程中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同样也有"依法治疆""西部开发"的重要举措。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将援疆纳入法律治理的范畴、规范东西部利益平衡机制将成为新疆快速发展和地区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5.
正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随着全会公报的发布,"中国之治""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治理效能"等重要概念迅速成为网络热词。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则被誉为"将深刻塑造中国未来的重要决定",是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岳振 《当代贵州》2014,(31):28-29
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依法治国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法治路径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苏东改革是中国接触和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世界样本,是改革开放酝酿和起步阶段重要的学习借鉴对象。从"走出去"考察苏东改革模式,到"引进来"学习苏东改革理论,再到"钻进去"研究苏东改革经验,中国实现了对苏东改革经验的比照、借鉴与超越。苏东改革经验不仅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去魅""探路""试错""指向"等重要作用,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依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6,(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治理现代化同人权保障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人权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求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地保障了人权,中国人权保障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持续发展30多年来,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孔子社会治理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结构,形成了"礼""德""仁""孝"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政治、伦理与教化的内在统一。孔子社会治理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1.
政府治理创新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政府治理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也不能另起炉灶。政府治理创新应汲取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经验智慧,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借鉴国外行政改革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处理好汲取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域外经验与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与整体衔接、"体"与"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专门部署。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整体部署,到对制度优势、制度图谱、制度建设作出集中性系统性思考,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制度自信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坚定制度自信需要构建富有时代性、学理性、原创性、系统性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具体体现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概念体系、内容体系、价值体系、支撑体系、逻辑体系,进而系统回答制度自信"是什么""自信什么""何以自信""自信何为""怎样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20,(1):I0001-I000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并明确要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坚决防止就业歧视"等,全会精神为我们今后抓就业创业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中国、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国家能力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以人民为根基,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70年来,中国国家能力能够不断提高,极为重要的原因就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专家学者对中共十九大高度关注,通过接受采访、发表谈话、撰写文章、参与研讨等多种方式发表对中共十九大的看法,注意力较多集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几个方面,评价大多客观正面,对中共执政取得的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及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要求。在报告中,"法治"先后出现了16次,是继"制度""人民""治理"之后的高频词之一。笔者从我国法治现状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方面来研究,以期为更好理解会议关于法治论述以及指导今后的具体工作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任何国家基本要素的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与治理现代化极具先行效应、整合效应与导向效应。当下中国,以"趋利型""传统型""西方渗透型"形态出现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阻力。整合当下多元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帅地位,批判与维护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经济、国防、科技、民生、文教、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面深刻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有利于深刻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有利于客观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40年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更有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思路举措,以期早日实现"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4)
<正>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之后,中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5年时间。这些都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进入了哲学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今年两会上,深刻体现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协调推进,这也正是对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勇于担当"三大责任"的契合,将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开新局。"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