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国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的牦牛副伤寒流行较严重。其中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的病原以牛病沙门氏菌为主,甘肃以都柏林沙门氏菌为主。根据我们1987和1988年对山丹军马场、甘南河曲马场部分场队的调查结果,该病发病率为15%~16%,发病致死率为30%~85%。我省每年由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1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天祝县牦牛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与免疫效果观察詹发茂(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据调查,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牛副伤寒在甘肃省天祝县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养牛集中的牧区危害较为严重。该病主要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达30%以上,对养牛...  相似文献   

3.
关于牦牛泰氏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报道。1980年8月我县恰哈公社两个大队将牦牛从草场赶回农区参加夏收,后相继发病死亡。依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料鉴定(经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鉴定),诊断为泰氏焦虫病。现将流行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白鼠肠炎沙门氏菌病的诊断焦库华,庄国宏(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肠炎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1993年4月,扬州某单位饲养的大白鼠发生了以肺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症,经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肠炎沙门氏菌病。1发...  相似文献   

5.
(一)至1989年,沙门氏菌有7个亚种 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亚种(Salmonellacholeraesuis subsp chole-raesuis);猪霍乱沙门氏菌萨拉麦亚种(Ⅱ)[S.choleraesuis subsp.salame(Ⅱ)];猪霍乱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Ⅲa)[S.choleraesuis subsp arizonae(Ⅲa)];猪霍乱沙门氏菌迪亚利桑那亚种(Ⅲb)[S.choleraesuis subspdiarizonae(Ⅲb)];猪霍乱沙门氏菌豪特奈亚  相似文献   

6.
用 2批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 (2 0 0 10 1,2 0 0 2 0 1)分别免疫牦牛 ,在免疫后第 7、30、6 0和90d采血 ,进行了血硒含量及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 ,这 2批疫苗免疫牦牛后 ,血硒浓度在0 .0 5 μg/mL以上可维持 90d ,第 7d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应答。在免疫后 6个月和 13个月攻毒 ,均产生 10 0 %的保护。试验表明 ,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保护持续期至少为 12个月。  相似文献   

7.
抗仔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高免血清γ球蛋白注射液的研制与应用蒋长苗,丁建平,刘旭光(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合肥230036)为了开辟兽医生物制品资源,寻找用生物学方法防治仔猪黄、白痢和仔猪副伤寒的有效途径,我们修鉴了国内外的有关经验,研制了抗仔猪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S100A12基因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从牦牛脾组织中扩增S100A12基因序列,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S100A12基因mRNA和S100A12蛋白在牦牛脾、淋巴结、乳腺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克隆的牦牛S100A12基因序列片段大小为279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编码92个氨基酸;S100A12mRNA和蛋白在脾中表达量相对最高,在睾丸、附睾、淋巴结、乳腺、卵巢中相对强表达,在阴茎、阴道、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中相对弱表达。结果表明,S100A12mRNA和蛋白在牦牛生殖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其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最佳工作条件的研究李海燕孔令达李化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1)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血清型菌株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10月在我省某地肉用种兔场的幼兔群及成年兔中出现一种以腹泻和流产、死亡快为特征的疾病,累计病兔329只,其中成年兔35只,幼兔263只,(包括乳兔26只),死兔159只,病原诊断确认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这种疫病在兔群中发病时间之长,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1.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内所致。在我县昌台牧区,本病对幼龄牦牛的危害严重而突出。我们在本病诊疗方面作了探讨性改进,效果较好。共手术治疗牦牛脑包虫91头,治愈87头,治愈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 1.发病托牛年龄:4月龄1头(占病牛总数的1.1%),6~8月龄5头(占5.5%),8~12月龄37头(占40.6%),1~1.5岁35头(占38.5%),1.5~2岁10头(占10.9%),2~4岁3头(占3.3%)。可见,1岁左右牦牛易感,发病率达79.1%。 2.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贵州某兔场1986年5~7月间出现一种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兔病流行,累计死亡家兔387只,经对9只送检病兔、死兔的病原学诊断,确诊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氯霉素肌注治疗病兔,并用该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死菌苗,对临床健康家兔进行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一)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兔场共饲养家兔1070只,4月底开始发病,大多数病例发病突然,迅即死亡。病程短,一般为1~3天。病兔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2~41.8℃。幼兔患病后呼吸增数,间或出现惊叫、不安。怀孕母兔可见死胎、流产而引起死亡的现象。本病在流行过程中,除个别慢性病例发生拉绿色清稀粪以外大多数病兔均未见到腹泻、下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属的菌型很多,目前已鉴定了的有1700多种血清型,其中包括许多使人、畜、禽及其他动物致病的病原性沙门氏菌。由它引起的猪慢性肠炎和副伤寒,是世界性的常见病。虽然在逆境下,亦很少出现急性、败血性症状。但病猪易继发猪瘟或其他急性病而加速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又因它散播广泛,也少有宿主限制,人、畜、禽可互相传染,所以沙门氏菌病早已被列为人医和兽医重视的主要细菌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泰勒虫的感染状况,采用可同时检测3种牛泰勒虫感染的重组MPSP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和玛曲县的32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1.56%(229/320),表明该地区牛泰勒虫感染严重。SPSS22.0.0.0软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这4个县(市)之间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11,x~2=2.39,df=3),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牦牛之间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9,x~2=2.13,df=2;P=0.07,x~2=0.02,df=1)。本研究为该地区牦牛泰勒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9— 10月 ,柳江某猪场发生以断乳仔猪急性死亡、体温升高、皮肤出血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死亡仔猪 12 6头 ,约占该批仔猪的 5 0 %。经了解发病情况 ,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原学检查 ,综合诊断为猪瘟病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某猪场饲养有繁殖母猪 136头 ,哺乳仔猪采用高床网上培育 ,断乳后 ( 2 8— 35日龄 )移至地面平养 ,同时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 2 0 0 0年 9月下旬 ,发现 1窝刚断乳仔猪中突然死亡 2头 ,同窝仔猪大部分体温为 40 .5—42 .0℃ ,少数腹泻 ,畜主随即将全窝仔猪扑杀…  相似文献   

16.
1986年7月,我们在某肉品加工公司抽检来自青岛的商品猪胴体282头份,检出沙门氏菌16株,其中有1株海因德马什沙门氏菌(S. Hindmarsh),在国内未有报道。 培养特性 有动力。在胆硫乳琼脂(DHL)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等大小、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17.
玛多县是我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牦牛饲养量在全县家畜总数中占较大比例。但历年来由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牦牛发病死亡很多,如在1958~1959年,1978~1979年,1981~1982年间,全县累计死亡牦牛3814头,加之布氏杆菌病的感染(阳性率达13.1%),给该县养牛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尽早制止牛出败与布病在牦牛群中的流行,特进行了以下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脸动物:1983年6~7月,在位于平均海拔4200m以上的玛多县花石峡乡,对其4个生产队的39群牦牛共3100头,进行气雾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8.
禽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禽类而引起的一起类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998年7月笔者曾遇到一起由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病例。1发病情况1997年7月,白银某鸡场的1000只罗莎种雏鸡,自3日龄起发病死亡,每日死亡30只左右。雏鸡嗜睡,两翼下垂,羽毛松中图...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几乎遍及全世界,我国牧区均有流行,特别是西北地区更为普遍。因本病系人、畜共患性疾病,不仅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并与公共卫生有直接关系,其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范围相当广泛(包括8个目、40个属、60个种的动物),其中牛科(包括绵羊)更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牦牛约有1230万头,占我国总牛数的六分之一,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但牦牛的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为制定防治措施,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调查。 (一)材料和方法 1983年10月份,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肉联厂,对来源于碌曲的牦牛535  相似文献   

20.
R_(10)培养基     
1976年P.Vassilais报告了一种改良的Rappaport培养基,称为R_(10)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在43℃或37℃培育时,与原有的Rappaport培养基和Muller—Kauffmann增菌培养基比较,对沙门氏菌的生长范围更为广泛,并有良好的抑菌作用。F.拉帕波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