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元时期中医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促进了头痛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寒凉学派强调火热病因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头痛;易水学派对脏腑病机进行阐发,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头部生理特点选择方药;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头痛的分经辨治;攻邪学派首重邪气,以攻邪为要;滋阴派从痰火角度治疗头痛,善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痰方药。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对肺脏病变的论治,积有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法很多。兹以宣肺为例,简析如下。 1.宣肺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证。肺主皮毛,卫气通于肺,邪袭皮毛,卫气闭郁,肺气不能宣畅则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脉浮。如麻黄汤治“恶风无汗而喘”(35)。李时珍认为本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多由精的生成异常外泄所致。在蛋白尿形成的病机演变中,肺、脾、肾三脏虚弱是关键,但邪气的留滞对该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就邪气而言,最主要的有水湿、湿热、瘀血。湿热是导致慢性肾病最基本的实邪因素。因慢性肾病无论何种类型和哪个阶段,多有尿液的异常。尿液混浊正是湿热为病的显著标志。因此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杨以阶是现代著名的新安医家,杨氏儿科第十四代传人,从事儿科临床五十余年,经验丰富,医术高超。他重视脾胃为本,反对用药过于寒凉;认为小儿并非肾常不足,不宜轻施补益;小儿实证居多,邪气为致病本,邪去方能正安;对同一疾病攻邪与补益需把握不同时机,合理施用。他辨治小儿急性肝炎、结核、先天性幽门梗阻、无名热等医案见解独到,对临床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阴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身痛如被杖等症状提示阴阳毒损害为面部皮肤、睛目、关节等多系统病变,这与现代医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多系统损害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结合毒邪的特性及中医相关生理病理学,提出狼毒致病学说,认为邪气偏盛,郁久成毒,毒存于邪,化为狼毒,毒依邪势,邪仗毒威,故狼毒致病具有起病急骤、来势猛烈、变化多端、表现重笃的特点.并以升麻鳖甲汤为基础方对SLE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辛温开通法治疗温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阳热郁结是温病的重要病理特点,辛温开通法是治疗温病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并指出在温热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偏执寒凉一法,应注意因势利导,顺势透邪,务求邪气外达为要。  相似文献   

7.
彭胜权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家规划教材《温病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名老中医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从事肝病研究30余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独具匠心,疗效甚佳,兹将导师经验作一总结,以飨同道。 1 肾虚邪伏是病机本质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目前中医临床最常用治法是疏肝健脾等,虽然临床也有益肾清毒治疗,但对其病机认识不够深入,影响遣方用药。彭教授以伏气温病理论为指导,对慢性肝炎病机提出新的认识。HBV侵入人体有一定的潜伏期,其何时发病往往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这一认识与传统中医伏气温病相吻合,根据清代温病大家柳宝诒的肾虚邪伏学说,即邪盛侵入人体,是因为正气虚,其本质是肾虚,邪气乘虚侵入人体,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者,即为伏气或伏邪。乙型肝炎病毒伏于人体,何时发病,往往与人体正气盛衰,或时气的引发有关。即当人体正气充盈,机体清除病毒能力强时,不发病;若时气或疲劳等因素导致正气不足,邪气相对旺盛时,则发病。   慢性乙型肝炎伏气性质是什么?据其有一定的传染性来看,应属于中医的“疫毒”范畴,而其临床表现,多见脘腹胀满、胁痛、口中粘腻、尿黄等症状,且具有胶着缠绵难解的特点,故其疫毒多为湿热之毒。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本质是肾虚,湿热之邪乘虚伏于机体,其发病取决于正气盛衰与邪正交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键认为,多数慢性病在恢复缓解期,以气虚、阴虚为本,湿阻、瘀血、痰浊为标,宜从泻邪存元立法,并需辨明气阴亏虚先后主次。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考虑邪气与元气的盛衰,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9.
《医学源流论》是徐大椿对祖国医学理论不断研究和实践的代表著作之一,其中对中医治疗学的探讨和总结尤为丰富。他着重强调理法方药的一致,处治谨严,灵变不泥,指出了一系列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法则,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浅析。掌握分合,辫别缓急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祛除病邪,恢复健康。面对各种繁杂的病症,何以能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地解除病痛呢?徐氏提出治疗法则的确立应首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引自《  相似文献   

10.
王勋结合运气阐释瘟疫,在理法方药上皆有创新。在病因上,引申三虚致疫理论,揭示不正之气为天虚的产物,侵袭人体即为疫毒;在邪气性质、传播途径及邪客部位上,受启于吴有性,提出瘟疫乃天地之疫毒,邪自口鼻而入,疫毒之邪伏于半表半里;在传变规律和发病类型上,遵张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认为寒邪首犯太阳,循经入里引动内火,为太阳、阳明合病。此外,其据江南地域特色提出水传播感邪途径,指出瘟疫因寒凉、停滞感疫邪起病,初时病机为“内滞、外邪盛”。其治疫以表里双解法为主,疏方遣药以轻简轻灵见长。王勋辨治瘟疫法可为现代疫病的中医辨治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护理上注重从肺施护,对本病的治疗、预防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从肺施护谈谈自己的临床体会。 一、发病特点 临床观察表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多与外邪侵袭有关,常在感受风寒、风热或湿热之邪后发病。肺外合皮毛,外邪侵袭,常由皮毛而犯肺。正如《素问·咳论》所言:“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因此,  相似文献   

12.
鼻衄、红汗与倒经虽然均见衄血,但在概念、病机、治则上有异同,为此试作如下辨析。 基本概念 鼻衄,又称衄或(鼻丑),当大量衄血不止时,亦称鼻洪。早在《内经》就有鼻衄的记载,并且对其病因病理作了阐述,如《灵枢·百病始生》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因此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 红汗之名,始见于清·唐容川《血证论》,曰:“有伤寒失汗,邪无出路,因由血分泄而为衄,此名红汗。”它是伏邪外泄所引起,致衄机理与汗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邪气外闭,阳郁太甚,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家杨以阶是杨氏儿科第14代传人,从事儿科临床50余年,经验丰富。其重视脾胃为本,反对用药过于寒凉;认为小儿并非肾常不足,不宜轻施补益;小儿实证居多,邪气为致病的重要因素,邪去方能正安;临证把握疾病发展进程,分清主次,有序施治。其辨治小儿急性肝炎、结核病、先天性幽门梗阻、无名热等医案见解独到,对临床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以甘寒生津类药物为主组成方剂、达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目的者称养阴法。笔者根据眼病因火热而发病居多的病理特点,认为养阴法在眼病治疗中运用比较广泛。傅仁宇曰:“真水足而光明,眼目无疾;失之则火邪盛而昏矇翳障即生。”这说明养阴法是眼科内治法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总结如下十法,以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16.
基本药物制度法治化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是健康权中恢复健康状态之可能权利内容的核心要求,是健康权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人民对健康权更高期待的保障。我国基本药物权利保障体系框架虽已基本建成,但该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本药物遴选机制仍需规范,医疗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亟待提高,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有待加强。为了有效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更好实现人民健康需求,需要构建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体系,为公民健康权的实现提供法治根基;需要推进基本药物实质上的全覆盖,进一步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需要引导安全合理用药,保障公民用药安全;需要协调相关改革,促进公民健康权的实现;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回应人民对健康用药需求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中“疫病”范畴,同一邪气侵入人体,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会有所差异。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不同体质的人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可根据体质对易感人群进行“未病先防”;体质因素影响疾病传变的趋向,可通过调理偏颇体质而避免从化,以达“既病防变”;体质类型不同,预后也有差异,调理好个体自身气血阴阳偏颇之根本,才能“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吸取《黄帝内经》的祛邪思路及当时的医疗经验,采用汗、吐、下法使邪从上窍、下窍、汗孔而出,并用清法治无可汗可下之证,攻邪时注意顾护正气和津液,过用或误用攻邪则及时救弊。《伤寒论》使祛邪理论渐趋完善,并将其贯穿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对临床合理使用祛邪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湿阻热蕴,热极成毒"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宜分轻重,分期论治;同时还要遵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早期轻症患者应注意"宣透",即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功能并透邪外出;重症患者当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施;危重患者则应区分闭证与脱证的不同,配合西医支持治疗,相互协同;恢复期患者则应注重饮食调养,劳逸有度,做好形神修养,实现自我康复。  相似文献   

20.
正气辨析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