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4,(33):11-11
《钱江晚报》2014年11月5日刊发高路文章:据美国《侨报》报道,目前,美国一名华裔妇女带着一名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在公园散步,结果被一个白人女子报警。据顿按美国的法律,这属于暴露下体,可认定为“行为不检点”。  相似文献   

2.
书讯     
《盗亦有道:一个"精明仔"的黑帮生涯》作者:尼古拉斯·派洛基(美国)译者:贾令仪贾文渊定价:32元出版:2012年10月这是一部生动而未加虚饰的纪实作品。主角亨利·希尔出身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相信,成为黑帮"精明仔"等于拥有了整个世界。他的生活一方面充斥着抢劫、  相似文献   

3.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1):12-15
作为“国际访问者”,我第一次来到了被称为“住在这里的100个理由”的纽约。对于纽约,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有人非常迷恋它,也有人非常厌烦它;有人说“我有100个要住在纽约的理由”,也有人说“我有100个搬离纽约的理由”。爱也好,恨也好,全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其实纽约还是纽约,纽约还是没变,纽约还是在与时俱进地变。对于我这个短期访问者来说,来到纽约还无法谈到对这个城市是爱还是恨。主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真实的美国”。这个“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真实的纽约,一个真实得有人爱有人恨的纽约。同时“,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天天挖苦、揶揄又天天离不开的美国律师。我们知道,在百万美国律师中也有不少华人律师、不少被人赞誉有加的华人律师。此次在纽约,我就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华人律师。这位华人律师就是远近闻名、内外皆夸的胡知宇律师。去年冬天,在北京建元律师事务所,我见到了这位由鲁哈达律师介绍相识的华人律师,这位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之邀回国访问的法律界知名人士。此次纽约再见,自然高兴万分,兴奋异常。胡知宇律师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并非他高超的办案能力、精深的研究能力、周到的活动能力、长远的判断能力……而是他对“命运”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侨报》报道,根据各地移民法庭的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美移民法庭的案件积压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267752件,案件积压数量在2011财年的第一季度增长了2.6%。而全美华人案件积压数量为24600件,在墨西哥之后,列居移民来源国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张帆 《法庭内外》2006,(9):29-32
2004年7月21日晚11时,中国公民赵燕女士在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美国一侧旅游时,被美国执法人员殴打。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外交部,驻纽约的领事馆、美国华人团体、赵燕女士及其家属,国内外华人媒体,都坚决要求美国政府严惩肇事人员。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及越燕女士均表示了道歉,并以过分使用武力侵犯越燕的公民权利,对涉案的警官罗伯特·罗斯(Robert rodes)提起诉讼。罗斯现年44岁,在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部门工作了17年,如果此罪名成立,他将面临10年的监禁。经过一年的准备,2005年8月18日此案在纽约州布法罗市西区联邦法院开庭审理。笔者根据布法罗《每日新闻报》、美国华人报刊《侨报》等媒体对案件全程跟踪报道进行编译,希望客观地再再案件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在这一天,不管多忙,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要和家人团聚,向自己的父母亲友和朋友表达内心的感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然而,近年来,"知恩不言谢"的现象却屡屡发生,施救者的善良和受益者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2012年6月3日,天津两名女孩在公园湖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被一路过的中年男子救起,该男子浑身湿透,手机也浸水损坏,而两位女孩上岸后相拥而泣,并未言谢就离开。有旁观游客要求二人向男子道谢,但她们却跑开,救人男子最终含笑骑着自行车离去。《昆明日报》也曾报道,砖厂农民工为救落水母子丧生,但被救  相似文献   

7.
书讯     
《盗亦有道:一个"精明仔"的黑帮生涯》作者:尼古拉斯.派洛基(美国)译者:贾令仪贾文渊定价:32元出版:2012年10月这是一部生动而未加虚饰的纪实作品。主角亨利.希尔出身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工人家庭。他相信,成为黑帮"精明仔"等于拥有了整个世界。他的生活一方面充斥着抢劫、行贿、仇杀、贩毒、诈骗、赌球,另一方面则是金钱滚滚而来并娶妻生子、家庭美满。直到涉入1978年的肯尼迪机场汉莎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省蚌埠市,年长的人习惯称乖巧、聪慧、上进的女孩子为"丫头"。在该市禹会区人民法院,就有这样一群被亲切地称作"丫头"的女法官们。工作中,她们把微笑、关爱和扶助融于案件审理之中,使涉诉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感受到"丫头"们亲人般的体贴和照顾;生活中,她们组建舞蹈队、进行无偿献血,在为法院文化建设增光添彩的同时,以积极健康的情趣点燃永远年轻的心。  相似文献   

9.
在爱情之花盛放的人生季节,一些打工妹把这支娇艳的花朵植入了已婚男人飘摇的心房。在妻子的喊打声、道德的排斥力和男友的摇摆中,她们虽痛苦挣扎却难"上位"为人妻。2010年岁末,又传来两则不利于"小三"的消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小三"无权索取补偿;在《婚姻法》颁布60周年纪念会上,有专家主张被侵犯配偶权的妻子,应有权向"小三"追索经济和精神损失。  相似文献   

10.
曾格案是一起涉及到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例,发生在1735年的英属纽约州殖民地,这个案件对北美洲特别是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当时,有一位名叫彼得·曾格的出版商,英国政府控告他在《纽约新闻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如果这些指控能够成立,那么曾格就将面临着被判处"煽动叛国罪"的极刑。而案件的实情又是怎样的呢?原  相似文献   

11.
由旅居美国纽约的北京人曹桂林所写的《北京人在纽约》,1991年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自传体小说《北京人在纽约》,既有作者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经历的写照,又有虚构和想像的悲剧故事,万万没有想到,作者在书中虚构的新移民美国梦的破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却在作者自己的家里得到了验证。 畅销书名噪一时 曹桂林在书中叙述了美国新移民如何艰难地白手起家,开办针织品公司,创业后不久,公司破产女主人公被送进疯人院,女儿被杀害的凄凉故事。此书一出版,很快就在中国大陆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法人》2020,(1):96-96
01《眼睛就是一切》这是一本关于"法"的语词与源流辨析的书,让人眼前一亮。"辨析"就是想要"弄清楚",用《中庸》的话说就是试图"明辨之",而究竟"明"或"不明",端在眼目,"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于是乎,"眼睛就是一切"。本书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金敏的随笔集,展现了作者对法律传统与变迁的深入思考,是有关"法"的故事的另一种讲法。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伦敦大道》作者:布鲁恩(爱尔兰)译者:陈碧定价:25元出版:2011年12月本书是对好莱坞黑色经典《日落大道》的一次冷峻致敬。"黑色犯罪小说"王牌圣手肯·布鲁恩野蛮挥洒才情,告诉你一个黑色的伦敦!"在肯·布鲁恩惊人笔力的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伦敦大道》作者:布鲁恩(爱尔兰)译者:陈碧定价:25元出版:2011年12月本书是对好莱坞黑色经典《日落大道》的一次冷峻致敬。"黑色犯罪小说"王牌圣手肯·布鲁恩野蛮挥洒才情,告诉你一个黑色的伦敦!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政府法制》2007,(6):40-41
6年前,一位华人妈妈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斌斌移民到美国纽约。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这位母亲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成年人都脸红心跳。那么在美国长大的斌斌在性方面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或者悉尼,走在大街上,似有身置中国之感,到处能看到华人面孔。当然,其中也有马来西亚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越南人等,但华人居多。在《悉尼官方旅游指南》中说:"粤语及普通话已成为澳洲第一外语。"他们为什么要飘摇万里来到这样一个远离故土的大岛上定居呢?我好奇地询问一些华人,结论就一句话:"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人间美国》,展示已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小鹜(笔名)女士眼中的美国。爱城的蒋太太,是三个孩子的妈,五口之家的女主人,一个深居简出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东海岸的小镇爱城,和大都会纽约隔海相望。一方面保留着格林童话中的森林草地,小桥流水,木屋人家,一方面也有格林童话中没有的高速公路,购物摩尔,公司商厦,是不少华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既不乏异国的风光情调,又不会感到他乡的孤单寂寞(周围总会找到华人街坊的),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少数族裔与白人友好相处的社区。“煮妇”忆“油花”爱城的华人,大都是受过美国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公交车、地铁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许多华人在祖籍国从小就接受的公共美德教育,但在美国搭乘公交车、地铁的新移民或亚洲观光客会发现,美国让座文化与中国两岸三地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事仲裁在当今环球经济中所取得的成功大体上归功于业内熟悉的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纽约公约》。有意到美国执行“非美国”仲裁裁决的外国公司或个人需要了解美国法在这个领域的适用。本文勾画性地探讨了美国法院是如何通过适用美国《联邦仲裁法》第二章来适用《纽约公约》的。本文是作者由其英文稿翻译改编而来。英文原稿刊登在“美国仲裁协会”发行的季刊《争议解决办法专业杂志》2006年2~4月版。  相似文献   

20.
让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西方视野的是一本叫《生活》的画报,这本画报是那个年代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由此,毛泽东和他的金光闪闪的红五星开始在纽约、进而在整个美国闪耀,后来蔓延到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