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岐山县乡镇企业是宝鸡地区发展较快的县份之一,一九八四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八五年又达到1.4亿元,从业人员4.3万,占农村劳动力将近30%。今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八六年五月上中旬我们对岐山乡镇企业的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从那里的情况看,解决发展乡镇企业的资金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内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1,(52)
岁暮之时,农村又传来了全国乡镇企业突破万亿大关、并实现产值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好消息:预计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1179亿元,比去年增长18.17%,其中工业总产值达8822亿元,比去年增长20.26%;销售收入、上交国家税利、出口产品交货额分别比去年增长16.4%、12.8%和24%。 这组初步统计的数字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乡镇企业经过治理整顿终于在经济形势严峻的羊年又赢得了适当的发展速度,同时效益也得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所谓乡镇企业,应包括全国乡镇及乡镇以下除种植和饲养业以外各种所有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果按照这样一个范围来统计,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1.4亿人,接近全国城镇的就业人数;全年创造产值2.9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包括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产值的40%。在沿海5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乡镇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并且继续以较快的势头向前发展。照此看来,到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超过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之和.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8亿——2亿人,在全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镇企业10年来的迅猛发展,不但创出了一大批国、部、省的优质产品,而且使总产值连年上升,1987年达到35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年,乡镇企业正在出现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的势头,而其从业大军(约占农村3.8亿劳动力的23%)的素质基础差和各类管理、技术人员不足从业人员总数1%的状况,已愈来愈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1500多万家乡镇企业中,由于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簿,没有或失去竞争力,陆续停滞、萎缩而致倒闭的已有150万家。这一事实表明,单靠能工巧匠们以稔熟的传统技艺发挥作用,再也不能适应乡镇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取得显著成效。1984年以来,全区乡镇企业由近400家发展到527家,总产值、利税和固定资产每年分别以23.7%、11.6%和21.2%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去年全区农村存款达1.5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广东大地上,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这沸腾的热土上,一批批青年经济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经济的弄潮儿。现今,全国乡镇企业掀起了发展新浪潮,广东也不例外,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据统计,1992年123.56万个乡镇企业全年总收入达1370亿元,比1991年增长35.8%;出口创汇达48.6亿美元,增长40%;上缴国家税金40.4亿元,增长30%;企业获纯利润96.5亿元,增长33%。全省乡镇企业出现了利用外资多元化、投资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的新特点。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晓亮  陈俊 《党政论坛》2010,(23):26-28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视农村扶贫工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33%的2.5亿减少到2007年古农村总人口1.6%的1497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谜度明显加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怏。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8.
万向集团是一家创建于1969年的乡镇企业,当时只有4000元资产,7名员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拥有资产30.5亿元、所属30多家企业的国家一级企业。1996年,销售收入12.36亿元,利税达1.92亿元,出口创汇5022万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54.84%和10.98%,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8800万腿上沾满泥污的农民放下锄头走进了车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村十年来发生的一次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今天,全国已有1750多万个乡镇企业,一年的产值达到4760多亿元,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6%;乡镇企业的兴衰已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城乡改革十年以来,我省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尽管年度之间有起有伏,但增长的趋势是明显的。1981年到1989年,农业总产值增长76.4%,年递增7.3%(按可比价格计算),粮食总产增长40%,年递增4.2%,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了12倍,每年增加15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45倍,年递增11.8%(未扣除物价因素)。在八、九年的时间里,农村经济以这样的速度持续增长,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清楚,主要是党的路线、政策符合了农村实际,当然,过去长期进行的各种农业投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经纬 《民主》2004,(6):47-4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4月7日表示,目前我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张宝文介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人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  相似文献   

12.
蒋颖 《求知》2007,(5):37-38
一、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天津是大城市、小农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发展农村经济要解决“人往哪里去,钱往哪里来”两大问题。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好找到了一条好的路子。其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要选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在乡镇企业务工经商,在乡镇企业发达的镇和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已经全部得到了安排。乡镇企业年发放以工资为主的劳动报酬将近240亿元,150多万乡镇企业职工和从业人员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将近1.4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南通市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6.2亿元,占全市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已成为南通市农村经济的台柱.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到部分乡镇企业调查,看到南通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潜伏着"危机".这种"危机"与我国整个乡镇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密切关联,这应该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对策研究解决.否则,势必造成地区经济缺乏后劲,不利于农村产业协调发展.当前,南通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主要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10年改革大潮把乡镇企业推向工业文明的舞台,这支力量异军突起,意义深远.它对于长期埋头从事于单一农业生产的我国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富于转折性的一步.为了深入了解改革十年来,贫困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曾对延安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十年来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是十分喜人的.1987年延安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29%,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苏州市乡镇企业政研会是全国首家以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86年9月成立以来,发展较快,所属的六县市及郊区都建立了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企业也相应地建立了政研会或小组。这为加强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广泛而扎实的组织基础。10年中,我市的张家港玻璃厂、塘桥镇、常熟江南仪表厂等乡镇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的兴起、发展及改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在需求,催生并推动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外部压力,迫使乡镇企业改制并为统筹城乡发展艰难试水。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家与农民在政策取向上的一致或分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步子迈得大.尤其沿海地区,人多地少,是乡镇企业的发达地带.有的县的乡镇企业,外贸收购额超过了国营或集体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特别近五年来乡镇企业创汇达353亿美元,年均递增27.2%.其中,1989年创汇103亿美元,占同年全国创汇总额的23%.这充分显示了外向型乡镇企业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开拓乡镇企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新途径.据1990年4月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乡镇企业系统共建起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达2009个,各种出口、农工贸基地企业已有360多个,引进外资5.84亿美元.正象李鹏同志指出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7,(4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材料,1979—1986年八年中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均翻了一番多,平均每年增长9.2%和10.1%,均超过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每年增长6%和8.2%的速度;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加385亿元,比前26年平均增长了近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211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2238亿元,增长9.6倍;八年中,城乡  相似文献   

19.
据测算,目前我国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每年还以600万的数量递增。如果中国人口峰值是在2035年左右,那么还将总计新增1.8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今后30年中国将有3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苏州市的乡镇企业发展很快,1984年,全市乡镇企业(包括村办企业,下同)产值达52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州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小,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这一变化,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富裕(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520元),而且造就了一支由90多万农村劳力组成的所谓“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新型产业军。达一变化对农村的广大青年,对农村的青年工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