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有些书,一抓在手上就觉得是一本好书,有意思的书,值得向朋友推荐的书。可惜,这样的书,并不太多,而且似乎越来越少了。但黄集伟的《请读我唇》倒象是这样的一本书。比我更早见到《请读我唇》的朋友对我说:此书很好。这样,《请读我唇》就落到我的掌心。读完后,我接  相似文献   

2.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多年后回忆起童年生活时说:"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莫言二哥管谟欣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就点着油灯看书,母亲常  相似文献   

3.
大度读人     
冯骥才 《时代主人》2006,(11):24-24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相似文献   

5.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6.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2,(1):63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一书。作者徐中远是毛泽东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本书全面反映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所记所述,所见所闻,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有据的。其中如读新印的大字线装书,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读中国古今笑话方面的书,读《二十四史》,读鲁迅著作,读中国文学史,读报章杂志及读《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博览中国历代名人字帖等内  相似文献   

8.
著文贵乎精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6,(12):57-57
<正>真能成为撰写经典之作的作者不多,真正成为经典的作品更少。但无论如何,我们应将经典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中国一年出的书快达20万种了,其中新书约10万种,排名世界第一。排在后面的是英国,少5万种,美国再往后,少8万种。看来,书不怕没得读,只怕读不完。想一想吧,即使一年能读上200种,读完10万种亦得花500年呀!然而,我并不忧虑读不完书,事实上人之精力有限,自须择书而读,真正担忧的是这么多书的质量。谁能保  相似文献   

9.
读永恒的书     
我们也许可以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 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相似文献   

10.
史海一勺     
《乡音》2016,(4):47
胡耀邦提倡"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胡耀邦提倡"每个干部要读2亿字的书"。有一次,秘书陈维仁问起这个话题,他对陈维仁说:"每天坚持读几个钟头,几万字不多嘛。这样日积月累,2亿字不算多吧。"在团中央工作期间,胡耀邦曾经给团中央的干部提出要求:"要读马恩列斯的全集,要读四书五经,要读完古今中  相似文献   

11.
名人 名言     
一心暇︸叨狡一功忆︸﹁套件心饭二心贬︸心长︸公瓜︸心饭︸公兔公爪一讨毅断‘二盯毛︸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凡可以把人读死。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郭沫若)(徐特立)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华罗庚)江︸岑︸匆J︸卜1加勃、勿︸侧功、从粉J幼︸、动︸1劲习到粉勇亏份勃多︸、名人 名言~~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一个多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 ,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 ?说实在的 ,精读加粗读 ,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 ,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 ,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哭出来的。为了认识社会 ,为了提高一点社会的和谐度 ,我到过很多地方调查 :到过十年不下滴雨的沙漠里调查牧民 ;在雨季 ,越激流 ,走“猴子路” ,过铁索桥 ,到蚂蝗上树的哀牢山调查山里人 ;在冬天 ,我脚踏滑雪队员的雪橇 ,手扶滑雪队员的双肩 ,在雪山上调查少数民族。实践是写作的源泉 ,调查是…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4.
陈菁  杨勇诚 《当代广西》2012,(21):12-13
如何保证正值花季的孩子在城市里有书读、读好书,如何促进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如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系列难题的破解,需要一个支撑点和着力点,那就是政策。研究政策、挖掘政策、活用政策,不少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以下案例就是最好的印证。案例一南宁市西乡塘区:巧用政策让务工人员子女有书读、读好书洗脚上田,进城务工,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现象。进城务工人员辛勤的劳作极大  相似文献   

15.
正1998年,我在贵州省图书馆读到陈敏豪的《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一书。该书对中国乃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深邃见解与精准表达,给予我诸多教益和启迪,对我后来的学术生涯有着极大影响。我对陈敏豪十分佩服和崇敬,虽然没有与先生谋面,但是,正如古人云,读其书"而知其忧患",通过读他的书,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其立意深远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哲思宏远的理论素养,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进而掀起了一股读书学习的热潮,使全党初步呈现出人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这么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局面。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党使命的清醒把握,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地就学习的重要方法——读书,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好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兼论辨识有误的所谓列宁定义宫哲兵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读中国哲学史的书,比起读欧洲哲学史的书,哲学味道没那么浓。笔者认为,原因是目前中国哲学史的体系泛化了,哲学混淆在非哲学的杂质中,所以味道不浓了。哲学从其本质上说应该...  相似文献   

18.
編余絮語     
聋人嗜书者很多,寒窗苦读的趣闻轶事也不少,现发表四章,以飨读者。四章佳作,其趣各异。编余有感而发数语。聋人消息闭塞,较之盲人、肢残人相差甚远,唯有读书看报以补不足。刘家鸿同志的体会"读书能目明脑灵",确实如此。书读多了,懂事多了,脑瓜开窍,文化水平提高,可以读更深一层的书籍,如此良性循环,乃可成才,编者一些聋人朋友也是走这一条路过来的。愿更多的聋人朋友拿起书来,珍惜寸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几年,必见成效。读书成癖,为此而节衣缩食者,恐怕大有人在。当前物价较贵,书价同样惊人。四五十元一套的书尚属"中档",对于收入有限的残疾职工已是一笔不小开支。如何做到既有书读又可"节支",就要动动脑筋想些办法,比如与聋友邻里互相借阅,有条件的地方可去图书馆、阅览室借书,遇到降价展销趁机选购……总之,要适当安排好生活,全面照  相似文献   

19.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不过我还是爱看“读书节目”,爱浏览“读书指南”之类,它可以帮我在最短时间里了解书的市场和书界的行情。人的一生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全知道世上都出了些什么样的书,以有限的时间而读所要读的书,惟有通过“读书节目”和“读书指南”,才不失为想读书而又有好书读的终南捷径。一般来说,读书人被…  相似文献   

20.
盘点读书     
不经意中,2010年已悄然从指缝问溜走。年末岁初,沏一杯清茶,端坐在书橱前,数数一年中书架上添了多少书,算算一年中读了哪些书,增长了哪些知识,构成我每年“盘点”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