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70年以来,在人群的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为了探明传染源的问题,在全省17个地、州、市的范围内,对猪、黄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狗、骡、马等9种牲畜采集肾,尿检材16348份,血清1047份,进行了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培养分离、鉴定和抗体群测定,获得了一些阳性资料,为我省家畜免疫、预防人群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钩体菌株分离 宰杀的牲畜取两侧或一侧肾皮质小块,接种于2支柯氏培养基内;活牲畜取中段尿,接种1~2滴,为减少污染,作三管连续稀释培养。每5~7天镜检1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和县城南乡苏某饲养肉用犬73只,1998年9月12日部分犬发生以呕吐、拒食、发热和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至9月15日相继发病51只,发病率69.9%;死亡22只,病死率为43.1%。畜主曾按食物中毒和犬瘟热治疗,均未奏效。1 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主要是呕吐、拒食、精神极度沉郁,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急性病例初期精神呆滞,体温39.5~40.0℃,心跳120~180次/min,随后降至60~90次/min,呼吸10~15次/min。多数病犬厌食、饮欲增强、呕吐、腹泻,有的呕吐物带血或鼻出血。…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78月 ,某商品猪场的部分初产母猪陆续出现死胎、流产、产畸形胎 ,所产仔猪急性发病死亡。对症治疗后疫情虽有所缓解 ,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发病和死亡。笔者接到疫情报告后前往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急性暴发性钩端螺旋体病。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净化了猪群。1 流行病学调查该猪场 1996年建场 ,2 0 0 0年饲养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 14 1头 ,种公猪和后备公猪 16头 ,育成猪 14 5头。该场采取冬季舍饲 ,春、夏、秋三季放牧的饲养方式 ,当年 78月 ,部分初产母猪先后出… 相似文献
5.
6.
四川省自从50年代发现人群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以来,至今仍有不少县、市有疫情发生。我们从1980~1982年,对红原县、若尔盖县发病严重的牦牛群,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康复牛和隐性感染牛的血清,作显微凝集和补体结合试验以进行追溯诊断,并从正在发病的牦牛材料中分离出两株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地理概况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红原、若尔盖两县,位于青藏高原之东缘,平均海拔3500公尺。属寒温带气候,最高气温24℃,最低—30℃,年平均气温1℃;年平均降雨量700~800毫米,两县皆为纯牧区,属高山草甸草场、森林、沼泽和草场相连,植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半微量补反检测育肥牛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抗体崔殿阁,秦丽霞(内蒙古赤峰铁路兽医卫生检疫站024000)近年来,我们在铁路运输育肥牛检疫工作中,应用半微量补反检测育肥牛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抗体。经过反复试验,在不改变《家畜钩端螺旋体病补体结合技术操作试行规... 相似文献
9.
10.
固相补体结合反应是某种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补体在固体介质中进行的一种反应。我们的试验证明,用固相补体结合反应检测马钩端螺旋体抗体,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一)材料的制备 1.pH7.2巴比妥缓冲液:巴比妥5. 75克、巴比妥钠3. 75克、氯化钠85克、氯化镁1.68克、氯化钙0.28克,加蒸馏水配成2000毫升,15磅高压灭菌15分钟,置4℃冰箱保存。此液为原液,应用时以蒸馏水稀释成1:5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相当严重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以往资料报道,我国除甘肃省外,其他各省区都已发现病人或带菌动物。与甘肃省平凉地区邻近的陕西省宝鸡、咸阳地区都已证实为钩体病疫区。鉴于在平凉地区生猪中多次见到过血尿、黄疸等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平凉地区的地形、气候、雨量与宝鸡、咸阳地区近似,为弄清平凉地区是否也可能为钩体病疫区,我们从1983年8月份开始将地区肉联厂宰杀的生猪肾进行钩体培养分离,现已分离出钩体菌株一株。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世界上分布较广。人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被带菌动物如野鼠、家畜等尿液污染的水、土壤而感染本病,也有在畜牧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病原体而被感染的。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眼结膜充血,肌肉疼痛、乏力,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胀;后期表现为皮肤、脏器广泛性出血,肝、肾功能障碍等。我国是受钩端螺旋体病危害较严重的国家,本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也给畜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养犬业和军警犬中也有暴发流行。笔者曾对送检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云南省大理、丽江、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区的主要家畜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共抽查家畜血清1076头份,发现阳性125份,阳性率为11.62%。其中包括,猪血清525份,阳性率为20.19%;马132份,阳性率为1.51%;牛205份,阳性率为1.44%;羊202份,阳性率为6.93%。检测抗体滴度均达到或超过1:64。猪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很可能是云南地区人畜自然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苏尼特左旗地区家畜中流行一种以麻痹型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有扩大蔓延趋势。为控制本病流行,自1985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等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先后从牛、绵羊、猪的脑组织及脑脊液中分离出6株致 相似文献
15.
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类学上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属下分两个种,即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于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病原。它能在人、各种哺乳动物和98种以上鸟禽类引起疾病。Stamp,McEwen和Nisbeth于1949年初次在苏格兰发现绵羊的地方流行性流产。Schoop和Kauker于1956年首先从流产的胎犊的胎衣中分离出了衣原体。GeNov于1961年报道了鹦鹉热衣原体对猪的病原作用。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报道了家畜的衣原体感染。我国对家畜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研究始于70年代。已先后在青海、内蒙、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从羊的流产病料中分离到衣原体;在湖北从猪的流产病料中分离到衣原体。为了加强家畜衣原体病的防治工作,从1987~1990年结合畜禽疫病普查,我们对陕西省部分县、市、场的羊、牛、猪进行了衣原体感染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流行性疾病。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发生流行,南方诸省尤为普遍。而且种类繁多,群型复杂。 为了便于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菌株群、型的鉴定,我们根据Maner钩端螺旋体波摩那血清学特性一文关于参考菌株因子分析的介绍,首先选择了在猪中广泛流行的波摩那群钩体进行了群、型单因子血清的试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科学》1976,(3)
本病在我国存在历史已久,病名甚多。病因可分二类:一类由自然条件致病,见于部分盆地、盐碱地,戈壁凹地、沙漠和盐湖周围以及有关矿区(氟石矿、磷灰石矿、铝矾石矿区等);另一种由工业污染致病,主要发生于炼铝厂、氟化盐厂、磷肥厂、炼锡厂、炼钢厂和陶瓷器厂等工厂周围。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可溶性氟,也通过叶面吸收空气中的氟并在体内富集。工业污染中以氟废气(氟化氢)对畜牧业危害最大,影响面积广,发病和死亡率高。工业污染致病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受工厂排氟量、气候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大者可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小者仅6~7平方公里。 各种家畜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根据对称性斑釉齿和门、臼齿的过度磨损,长期跛行,骨骼含氟量过高,牧草或饮水中含有过多的氟和一个地区内的各种家畜广泛发病等特点即可确诊本病,并可与症状相似的疾病区别。 本病的病理学变化以牙齿与骨骼钙化不全(幼畜)和脱钙(成年)为主,更由于氟的毒性而发生骨膜炎和骨膜增生。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为血钙偏低和硷性磷酸酶显著增高。从而可以认为本病是由于氟化物主要经消化道进入机体后阻碍了钙盐的吸收并破坏了钙磷代谢的结果。 防制本病的原则为尽量减少氟化物进入机体。根据农、牧区具体情况,提出了防制措施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对河北省家畜弓形虫病进行了检测 ,共检测猪血清 1 3 0 0份 ,其中阳性血清 4 64份 ,阳性率达 3 5 .69% ;绵羊血清 2 2 2份 ,阳性 5 7份 ,阳性率 2 5 .68% ;山羊血清 10 0份 ,阳性 10份 ,阳性率 10 .0 0 % ;牛血清 3 0份 ,阳性 8份 ,阳性率 2 6.67% ;马血清 4 3份 ,阳性 1份 ,阳性率 2 .3 3 % ;骡血清 2 8份 ,阳性 1份 ,阳性率 3 .5 7% ;驴血清 3 3份 ,阳性 2份 ,阳性率 6.0 6% 相似文献
19.
20.
钩端螺旋体的炭凝试验,就是将经过超声波击碎或冻融处理的钩体的属特异性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微粒上,使之致敏后成为具有钩体属特异性的炭粒抗原。用此炭抗原与受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互相作用,即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作为钩体的血清学诊断。此试验敏感特异,比显凝试验反应迅速、操作简便、判断容易,便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