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国废除死刑也是必然的.但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死刑废除还不能被立法机关及大多数民众所接受.那么就需要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努力减少死刑的判决和执行,以期让废除死刑在我国成为可能.因此,完善死刑限制制度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死刑政策一直对中国的死刑立法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期的死刑政策坚持不废除死刑,但推行严格限制死刑的“少杀慎杀”政策。“严打”改变了“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使死刑的立法和适用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世界性的死刑废除趋势影响下,废除死刑也应当成为中国死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设计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废除死刑为目标,但是当前应当重点强调对死刑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上收死刑复核权和要求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两个举措的出台,死刑问题再一次成为中国刑事领域的热门话题,并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不再执行死刑,但基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应从完善死刑司法制度着手,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真正做到"少杀、慎杀",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是生命权高于一切,严格限制死刑罪种;保障和尊重人权,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或执行对象;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当坚持严格的死刑适用程序和严格的证据标准,并确认死刑犯享有赦免权和减刑权;同时号召成员国逐步废除死刑.我国应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不应废除死刑,并从物质条件与人文背景来分析死刑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必然消亡,但是死刑废除的过程是一个死刑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从 176 4年贝卡利亚提出应当废除死刑以来的两百多年间 ,死刑存废的争论一直在激烈的持续着 ,为此 ,许多国家也进行死刑废除的艰难实践。对于我国的死刑 ,笔者以为 ,根据目前的国情 ,我国还未达到废除死刑的时机 ,但限制死刑却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指出我国死刑制度在“限制适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死刑制度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但传统的死刑观念受到了自然法学派理性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冲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废除死刑或基本上不适用死刑,但中国仍保留着死刑制度.本文结合目前死刑在世界范围内及中国的存在状况分析其废除的合理性及在中国范围内存在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仍旧保有死刑的国家,在死刑的存废问题上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刑法修正案(八)在坚持死刑制度不废除的前提下继续了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在死刑问题中的核心理论就是主存论和主废论。废止死刑应该是一种历史趋势。刑法修正案(八)中减少了死刑的数目,严格了死刑适用的范围,科学化了死刑适用的程序,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从刑法修正案(八)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死刑制度建设的完善和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刑罚制度,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近200多年来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目前在我国彻底废除死刑尚不可行,但部分废止死刑是可能的。本文从暴力犯罪、非暴力犯罪的角度对我国死刑的保留、死刑的废除提出了个人的观点。经过剖析我国现有死刑的立法和适用情况,建议在刑罚问题上,应当更新观念,及时废止不必要的死刑设立,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应当引导社会朝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限制并废止死刑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我国现阶段完全废除死刑并不现实,但对经济犯罪、财产犯罪等并非严重的暴力犯罪废除死刑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上已有近2/3的国家废除死刑的今天,中国因保留死刑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目前的死刑立法仍然存在诸如死刑设置较为宽泛等诸多问题,限制死刑的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关于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对中国现行死刑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革完善死刑制度,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立法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新中国所独创的刑罚执行制度,它既不是有别于死刑的独立的刑种,也不是简单的死刑执行方法,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缓刑,它是一项死刑的具体执行制度,它具有减少和控制死刑的实际功效。但是,目前,我国的死缓制度尚欠完善和成熟,法律规定和司法适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司法实践的逐步深入和立法经验的渐趋成熟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国在多年以前即展开了对该问题的研讨。但是从我国的死刑立法现状看,仍然存在立法用语不规范、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过小、非暴力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过多、刑罚结构不完善、赦免制度缺失、死缓适用不合理等问题。明确死刑适用的相关条件、对非暴力犯罪废除死刑,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种进行结构性调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死刑限制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贪贿犯罪死刑先废论的要害,不在于主张分阶段逐步废除死刑,而在于主张将贪贿犯罪死刑的废除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其致命缺陷有两个:一是对普通暴力犯罪及财产犯罪危害性程度与贪贿犯罪危害性程度的高低作了颠倒性评价,在高估普通暴力犯罪以及财产犯罪危害性程度的同时,过分低估了贪贿犯罪的危害性程度,并错误地认为贪贿犯罪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二是事实上把贪贿犯罪人的生命权摆在了优越于其他普通财产犯罪人和暴力犯罪人的地位,折射了一种不平等的生命权利观。在我国腐败犯罪高发的形势下,优先废除贪贿犯罪死刑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不正确的刑事政策选择。在当前形势下,贪贿犯罪不能优先于盗窃罪等普通财产犯罪以及其他经济犯罪废除死刑,更不能优先于普通暴力犯罪废除或事实上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死刑的修改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死刑的关注,既然死刑的现实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需要对死刑执行方式进行改革.从电影《绿里奇迹》中所刻画的美国电刑的执行过程出发,可以窥见我国目前死刑执行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废除枪决并将注射死刑作为唯一的死刑执行方式.同时,“人道屠宰草案”也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诸多刑罚方法中最重的一种,因而又称极刑.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死刑这一残酷刑罚方法备受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今中国,在推行法治重视人权的现代文明背景下,人权观念已深入人心,虽然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尚不具备,但我们应该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科学地设置死刑条款,进一步完善死刑的复核制度,正确掌握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不断促进刑事司法公正,严格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死刑司法程序控制是限制死刑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通过严格运用刑事程序法中关于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审判程序、死刑执行的相关规定,将死刑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是必要的、可行的,对于现阶段来说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死刑的历史演变、死刑威慑目的不可靠性和死刑对国际合作打击犯罪的障碍等方面看,死刑应该废除。但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意的制约,当前还不能废除死刑,而应当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建议从制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司法解释,解决死刑复核庭的职能分工问题,从严控制死刑适用的条件,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以及增强审判公开性和透明度以消释大众疑虑等方面着手逐步减少、限制死刑。  相似文献   

19.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以久,直到今天,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仍然是各执一词。本文站在死刑废除论的立场,分析了当前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对死刑制度的命运做出推测。最后,就目前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限制死刑的理性抉择之路是要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再逐步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最后彻底废除死刑。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死缓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以及时目前的死缓制度加以改进,来实现对死刑的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