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受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负担加重,全球粮食体系转型挑战增加。中国是全球粮食体系中的受益者,也是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世界粮食安全与中国粮食安全紧密相连,使得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引发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动。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负外部性随全球粮食体系韧性的弱化而日益严峻,影响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在全球粮食危机加重、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忽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客观需求,打造基于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小圈子,强化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此,中国既要增强自身粮食安全韧性,也要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去地缘化,以实际作为打破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同时,中国还要以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粮食-气候-能源”安全的系统治理,防止关联危机的发生对粮食体系的破坏,助力全球发展倡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候危机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和发展潜力危机等。这些危机若得不到控制,由此而生发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危机甚至战争威胁,将逐步逼近现实。而农业自身的过度垦殖、放牧、贸易等发展方式也应对气候危机承担重要责任。为此,要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气候智能型"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高目标地提升国家粮食生产层次和粮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御粮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罗街头的面包店到联合国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粮食峰会,“粮食话题”正一天比一天热。面对被称为“无声海啸”的这波危机,美国的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大米的数量,巴基斯坦重新推出了早巳废弃的定量供应卡制度,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表示要完全禁止粮食出口。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更是用“世界粮食危机将大米变成了黄金”用这样一个标题概括了粮食危机对全球的冲击。然而,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没把目光盯在“限量”上,而是通过海外垦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与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有消息称,东京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首尔也渴望实现同样的目标。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应战粮荒的做法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日算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即企业的国际投资与合作)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经济和外交政策,已有近16年历史。涉农企业"走出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对中国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在全球五大洲开展了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农业对外援助与合作等推动涉农企业"走出去"活动,涵盖农业、林  相似文献   

5.
胡冰川 《人民论坛》2022,(24):70-73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加深了人类社会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也加剧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金融投机和国际政治博弈。从全球农业生产的宏观视角出发,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足以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但在当前条件下,饥饿人口却连续增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实上,粮食安全问题深刻内嵌于历史发展之中,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没有完全越过需求门槛,另一方面是食物分配机制仍然存在缺陷。为了更合理地解释现有农产品市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本研究通过对既往历史的对比,引入了“饥饿市场”概念,并基于底层行为逻辑的解释框架,提出面对粮食安全挑战的中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农业资本的高度集中、跨国农业公司的垄断经营,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十分深人,其影响机理也非常复杂。主要是改变市场结构,使得农业行业成为寡头垄断市场甚至是完全垄断市场;掌握粮食的绝对定价权,以此影响粮食价格,并通过价格机制影响粮食生产和供给;影响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干扰东道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加强合作,通过公平合理的竟争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共同促使跨国农业公司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8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中国虽然仍能维持目前的市场稳定和紧平衡状态,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压力。研究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谈粮食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用大视角找出其根源,以采取治本之策。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存在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政治、思想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我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强化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其它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雄伟  林洁 《人民论坛》2012,(34):64-65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重新配置期,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为做好海外引才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如何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吃饱饭,并非因为"分田单干",也不能指望"公司化农业"。中国人吃饱饭固然值得骄傲,但也要看到中国占全球7%的耕地同时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粮食高补贴时代来临,改革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迫在眉睫。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走回头路似乎难以避免,去集体化的土地制度将可能出现180度大转向。我们在强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以财政政策为主,也包括金融政策),干预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广义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包括了国家有利于本国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保持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所有政策措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本国粮食安全、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农业保护措施作为一个政策体系,最早见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农业补贴中的黄箱、绿箱和蓝箱政策黄箱、绿箱和蓝箱是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中描述各成员国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7.
18.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