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士秀 《世纪桥》2009,(7):11-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特色发展观不断创新的30年。30年里,中国特色发展观经历了改革发展观、“三位一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全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唯物史观历史主体论的深刻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辩证思想的特征;统筹兼顾的方法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系统思维和矛盾观点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需要我们创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本文从探求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品质这一视角,深入挖掘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进一步引领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历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形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源头和内核;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佳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观方面颇有建树。一是从体制和制度的根本上为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他的发展观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他的发展观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又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发展,以马克思对人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统一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起点,探寻科学发展观产生、形成的理论基础;考察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届中共中央,在既定时代条件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思想联系。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渊源脉络,揭示其与马克思发展观一脉相承的关系,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李连成,王增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党在新时期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和核心是讲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内容极为丰富 ,涵义极为深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邓小平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论发展 ;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论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 ,抓住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 ,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政治方略 ,代表国家的发展方向。这种方略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执政党对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为邓小平理论增添了重要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既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8.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