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术争鸣的角度,对持续千余年的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的论辩,进行简要地历史梳理。该争鸣早在晋唐时期即开始酝酿,两宋金元已正式发端,明清两代则更为深化和激烈,进而形成各具辨治理论体系的并列于外感病学中的两个学派。鱼伤寒关前,故其实质乃是温病学派对伤寒学派的争鸣,确系外感病医疗实践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2000年后的中国少儿电影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丰富多元.具体体现为创作数量逐年上升,比较2000年前的少儿电影创作量而言,取得了数量上的突破.出品单位和少儿电影创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也丰富多元.除此之外,2000年后的中国少儿电影还呈现探索争鸣的特点.这体现出两个方面的价值:首先,说明2000年以来的中国少儿电影在既有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其本身所具备的对于少年儿童观众的认知、审美、教育等价值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与争鸣;其次,探索争鸣也充分反映出2000年以来中国少儿电影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声望的提高,中国和平崛起被世界愈加关注和认可。相比之下,作为拥有单极霸权的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尤其是“9·11”事件之后,不管是在国内治理和国际控制方面都力不从心,而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更加恐慌。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美国权势衰退,中美出现了“权势转移”的趋向。中国应该把握机会,从国际大战略出发,在中美竞赛中取得优势,促进“权势转移”尽早完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抉择"和平崛起"之路,昭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宣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大国崛起的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有: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确立"和而不同"的外交新理念;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致力于国际机制化生存和发展;要正确把握与处理中美关系;要正确把握"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政策价值目标的理论争鸣,经历了从加快发展为核心目标还是维护民族团结为核心目标的争论,发展到近十多年来,围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还是社会整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争论。与之相对应,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了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罗豪才教授针对西方行政法理论基础“管理论”和“控权论”的缺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行政人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进行“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分析,提出“行政权与相对人权利平衡”的“平衡论”,意图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基础找到一条出路。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内行政法学界众多学者的支持和辩论,将行政法的研究视线拉回到哲学层面和价值理性层面的争辩上来。通过对平衡论提出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平衡论从理论构建到理论探讨,再到理论式微三阶段的历史演进脉络,学者们主要围绕着平衡论的元理论之争、平衡和控权之争、平衡论的定位之争三个主题进行论辩。平衡论的提出以及围绕该理论的辩论,对当代中国行政法理论的建构乃至法律理论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是忧虑和希望并存的问题,中美之间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应当加强协商,扩大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包含辩证关系的重大命题,蕴含着极富哲学特质的辩证观,总体上呈现“四个辩证统一”。从矛盾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又以“中国式”为基本逻辑意蕴,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方法论看,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走自己的路”,又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体现独立性和开放性的辩证统一;从发展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批判性继承现代文明成果,又结合实际综合内外因素实现新生与重构,体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从价值存在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具有博大的世界气度,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辩证观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望来  卢静 《外交评论》2010,27(2):152-155
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发表的《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一文,因其理论建树和原创性思考在国际关系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过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美国接触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接触",即通过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奥巴马政府时期,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经济接触增加了一些"经济防范"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其接触的方向没有变化。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其核心论题就是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然失败。2017年底,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随后中美在2018年爆发了空前的"贸易战"并持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经济接触的终结,新的"经济竞争"态势拉开序幕,标志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型。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因而经济接触的终结和经济竞争的开始和演进,将会深刻改变中美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主要体现在发展过程、领导力量、建设主体、价值诉求、对内对外关系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互相融通,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统一,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及独立自主与胸怀天下的内外联动。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及其世界价值底蕴,进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平崛起"强国发展战略,愈发引人瞩目.中国"和平崛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重大条件,即和平、发展、合作,三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前提、内部动因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是关系到全球和地区稳定的战略性课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美两国应该充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合作模式和合作道路。这种新型合作的根本原则就是“和而不同”。中美关系发展贯彻“和而不同”原则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围绕中美关系中的一些概念,如距离、差异和分歧等,必须予以重视、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和平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崛起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与成败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这条道路不是从本本出发或照搬外国模式,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富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浓郁的民族品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它的实践将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和平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核心,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强调中国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突出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有必要优化对联合国和平行动的参与。建设和平已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应当成为中国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的新方向。在参与建设和平的过程中,中国应秉持尊重当事国的主体地位和基本国情的原则。就具体路径而言,中国对建设和平的参与可以从经济社会能力建设和人的能力建设两方面出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援助结构,推进人才培训及就业,为冲突国提供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和平外交是我党长期坚持奉行的外交方略。我国通过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党的和平外交方略指引下,团结和支持非洲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实践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奉行和平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