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缅两国“胞波”情意源远流长,互信合作堪称典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突飞猛进的当代,抓住机遇、深化合作,增进友谊、扩大共赢,是中缅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借鉴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建立德宏一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推进中缅经贸和谐发展,是实现这一共同愿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11日,在2019年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上,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报送的《跨国奔跑牵手世界--德宏州借"一马跑两国"传递中国声音》荣获"2019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近几年来,德宏州依托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工作。一是借筒传声、媒体为先,开展中缅媒体合作。组织实施"双联双互"工程,开展中缅媒体联合采访、联合制作、互设栏目、互换节目,创办中国第一份有独立刊号、公开发行的缅文报《胞波》,定期组织召开中缅媒体年度见面会。二是"造船出海、阵地为要",抓平台建设,先后在我方边境一线口岸设立6个"国门书社"和3个"国门影院",在缅甸曼德勒、仰光、腊戌、八莫设立4个"胞波书社"。三是创新载体、文体为桥,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连续举办19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成功举办"一马跑两国"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赛、"丝路光影"国际微视频德宏影展,组建德宏州"金孔雀"艺术团赴国外开展演出活动。四是润物无声、民心为本,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开设"我在德宏挺好的"系列栏目,组织实施"国门学校"项目,培养缅甸"小小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受缅甸北部与中国接境的边境一线,缅甸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冲突的影响,大量缅籍“三非人员”涌入我国境内滞留不归,给中缅边境的管理带来了新问题,留下诸多不安全因素,破坏和影响了中缅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德宏与缅甸山水相连、文化相依、经济相系。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缅边境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事关两国合作成效与发展潜力。结合德宏州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在中缅边境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上存在"人""车""路""管"四个主要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当前中缅边境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需要具体提升的重点。通过高位推动、打造治理机制平台、健全法制治理体系、创新服务方法、引入智能科技、双边联动治理、提高教育水平七个重要方式推动中缅边境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使治理能力能够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缅两国今后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是“金三角”缅北最大的种、制、贩毒地区。通过调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佤邦毒情变化,将深刻影响中缅关系及中缅边境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本课题深入研究佤邦毒情发展变化趋势,准确研判,为中国制定对缅甸禁毒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降低“金三角”地区罂粟的非法种植水平,中国政府和缅甸中央政府通力合作,在缅甸国内大力开展了替代发展的合作。缅甸国内替代发展面临的挑战是:缅甸对华态度存疑,严重制约中方在缅替代发展的实施;缅甸国内和平问题严重制约替代发展的顺利开展;缅甸国内替代发展与罂粟种植者生存之间的矛盾;缅甸国内替代发展项目的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等。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以来 ,云南省抓住机遇 ,在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的帮助和指导下 ,积极与缅甸、老挝、泰国开展边境执法合作和其他方面的禁毒国际合作 ,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 ,在与周边国家开展禁毒国际合作中云南省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德宏州中缅边境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安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认真考察分析德宏州中缅边境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位于云南西部,东和东北与保山市龙陵县、腾冲市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门户枢纽。德宏与缅甸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商缘相通,“胞波”情谊渊远流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州开启了对外开放新征程,充分发挥地方和民间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开展了官方、民间全方位、多形式的交往交流活动,确立了德宏在全省全国对缅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云南西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因毗邻缅甸东北部而成为禁毒工作最前沿。自然地理、民族迁徙、文化交融等多重原因造成该地区特殊的民族—乡村结构和民族—地理环境。环境—社会结构的多样性、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带来的压力、基层社交网络的特殊性等因素对边境民族乡村禁毒工作产生影响。禁毒工作应在坚持国家禁毒政策前提下,充分结合地方特点运用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基层社会自身的风险免疫力,将边境民族乡村打造成为毒品渗透的屏蔽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毒品犯罪的跨国性特征,禁毒双边合作成为了毒品问题治理的“必由之路”。目前中缅禁毒合作存在缅甸政治形势导致其禁毒精力“分散”、双边刑事司法协助不足、执法合作深度不够、替代发展“乏力”、双方对待毒品的态度及社会文化存在差异等桎梏,需要建立以稳定的缅甸政局环境为基础,以强化刑事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为核心举措,以替代发展、民心相通等措施为补充的系统化纾困之策,使中缅禁毒合作凸显其在国际上双边禁毒合作的代表性作用,努力为国际双边禁毒合作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缅边境管控形势发生诸多变化,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下,缅甸疫情迅猛增加而造成的外溢威胁是目前中缅边境管控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疫情也暴露出传统边境管控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偏低、发展与安全失衡、偷渡和毒品等跨境犯罪依旧猖獗涉边舆情规范化引导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边境地区跨境赌博问题严重影响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治理对策:1、建立情报网络;2、建立健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3、加强边境、金融管理;4、加大打击力度;5、制定相关法律法规;6、建立禁赌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边境地区因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而导致了非法出入边境活动的急增。非法出入边境活动的原因复杂,手段多样,特征明显。对此,应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加强活动防控,开展专项斗争,同时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多种宗教并存,地理位置贴近边境,是“三股势力”活动渗透的重点地区,防范其活动对维护云南地区稳定及国家的总体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东突”组织、“藏独”集团和一些非法组织利用云南民族地区具有边境、涉藏等特点通过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民族群众的宗教活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危害云南民族地区安全稳定和国家边疆安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民族宗教事务等各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依法规范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强化网络监管职责;同步当前疫情防控下的边境管控;严厉打击处置非法活动防范“三股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的分裂、渗透等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疆边境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具有敏感性、军事性、复杂性、长远性等特点。公安边防部队在开展该地区群众工作时,应以确保国家安全和边境和谐稳定为基本目标,以加快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严格区分民族宗教领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通过在边境少数民族群众中开展宣传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多种途径做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面波谲云诡,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走私贩运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依然高位运行,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高度关注。基于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靖枪行动”的分析视角,聚焦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的生存样态与发生机理的“二元”分析,从“合作基础、技术保障、行动逻辑、制度规制、价值目标”五个维度提出治理逻辑和路径,期冀为进一步遏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枪违法犯罪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有 37个边境县 ,由于大部分距省中心城市较远 ,后者的辐射能力达不到这些地区 ,属边、远、穷地区。然而 ,边境县市相互组成的市场空间和资源要素的配置空间巨大 ,在区位、资源等方面有与相邻省有着经济技术合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印缅孟地区是指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4个国家相互接壤和毗邻的地区,其地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云南省,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西孟加拉国邦和整个东北部地区,缅甸全境,孟加拉国全境。该区域处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联合与合作不断加强,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前景和切实步伐,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口支援制度包含两层功能:援助和合作。1979年—2014年的35年间,边境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制度的社会效能未能实现其初始目标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口支援制度这个目标所指的是由制度体系升级的"民族区域问题束",而其由以形成的制度体系仅发挥了经济援助功能。随着一些全局性的制度变迁,原有制度体系正在消失,出现了制度丛林,边境民族地区显现出了"区域民族问题束"。未来要优化边境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社会效能,不仅需要继续发挥对口支援的援助功能,而且要突出合作功能,创新跨区域支援与合作体系,推动跨行政区和跨地理界域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