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新谦 《唯实》2014,(7):84-87
2012年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金兰湾,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这是继2010年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后美国又一位重量级官员到访越南。2012年7月10~11日,希拉里再次突访越南。2013年3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访问越南,在河内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就深化两国防卫合作进行了深入会谈。随着绍伊古越南之行的结束,金兰湾这个曾经被世界大国垂涎的港口,再次跃入人们的视线。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在这场与美国争夺金兰湾的博弈中暂时领先,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美国会不会轻易放弃重返金兰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越南会作何打算?金兰湾对中国安全形势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谢辉 《党建文汇》2007,(8):17-17
不久前,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应邀访美.成为越战后访美的首位越南最高国家领导人。他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谈,并会晤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还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整版广告,称“美国是越南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在经济上,美越双边贸易额迅速扩大。2001年两国签署双边贸易协议,2006年双边贸易额逼近100亿美元,是2001年的8倍.美国已经成为越南最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3.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06,(11):34-37
1972年春,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关键阶段,美国对越南发动了一场水雷战。1972年5月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实施大规模的水雷封锁。美军从5月9日开始,将几千枚水雷空投到北方各重要港口、航道、河口和东北群岛的广大海域。在进行大面积  相似文献   

4.
速览·国际     
美国在亚洲密集展开“平衡中国外交” 7月10日-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越南,这是她就任美国国务卿以来第三次访越。11日,希拉里成为57年来第一位访问老挝的美国国务卿。13日,希拉里在柬埔寨金边出席东盟峰会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部长级会议。在此之前,希拉里先后密集走访了日本、蒙古国、越南和老挝4个中国的邻国,毫不掩饰“平衡中国”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14,(1):54-55
"一纲四目"影响台湾当局1960年后,美国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政府的接触,另一方面又向台湾当局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美蒋矛盾加深扩大。毛泽东认为这是开展对台工作的好时机。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经与周恩来研究商讨后。  相似文献   

6.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0,(23):46-47
2010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对亚洲四国长达10天的访问。无论是在新德里、雅加达,还是在首尔和横滨,奥巴马到处向外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美国正在"重返"亚洲,并决心在亚洲扮演领导角色。这已经是奥巴马上任不到两年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在他的倡导下.前所未有的美国一东盟峰会也已举行了两次。  相似文献   

7.
慕风 《唯实》2014,(11):92-94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南日益成为美国的地缘支点国家,美国利用越南遏制中国的需要远大于两者间的意识形态分歧,而且随着越共十一大“全面融入国际”战略的实施,美国对越政治变革充满了期待。对越南来说,虽然对美国重返亚太总体上持欢迎态度,但依然对美国保持警惕和戒备。事实上维持与中国的关系也是越南高层众多务实派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中国军队曾先后两次跨出国门支援友好领邦,分别是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所不同的是,抗美援朝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开较量;而抗美援越则是在极为保密的前提下,中国军队以秘密方式跨出国门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那么,当时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抗美援朝那样,公开进行“抗美援越”呢?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决定的。胡志明求援1954年7月《日内瓦宣言》发表后,越南北方获得完全解放。然而,美国却趁法国军队撤出越南之机进占了越南南方。随即,美国发动了“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所谓“特种战争”,企图把南越作为进犯越南北方和控制整个印度支那的战略要地,从而对新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并实现美国控制亚洲的整体战略。  相似文献   

9.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将于5月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勇5月10日表示,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对中国的访问,旨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1973年1月27日,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即越南南方人民抗战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美国、越南共和政府(即阮文绍西贡伪政权)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及四个议定书,标志着美国侵略越南和越南抗美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11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同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翌日,越南政府总理武文杰在越电视台发表声明,对美宣布同越建立正常关系表示欢迎。他说,克林顿总统关于对越南予以外交承认和与越南建立正常关系的声明,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外电外报就美越关系正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马斌 《学习月刊》2010,(17):45-46
一、黄海军演与中国反应 2010年无疑是太平洋地区的军演高峰期.美国则是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最为积极的国家。美国参加的两场海上军演因发生在中国的战略要冲黄海而招致中国的强烈回应。这两场演习一场是8月16日至26日的“乙支自由卫士”美韩联合军演.其部分演习在黄海举行:一场是计划于9月初举行的美韩黄海联合反潜演习。  相似文献   

14.
吕宁青 《唯实》2013,(7):88-90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既加大了推动战略重心东移的力度,也加快了推进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是对美战略重点东移和未来十年亚太战略的重要阐述和全面宣示。无论从政策原则还是实际运作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意图已基本清晰,即"主导亚太、应对中国、重振美国、维持霸权"。如何正确看待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对发挥中国优势、树立中国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益国利民”①1953年6月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益国利民》一文,赞扬富寿省春辉乡干部和群众正确执行政府关于增产节约政策,而成为一个模范乡。2.“杀人不眨眼”②1953年7月2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表《凶狠地主》一文。文章说:“有人对地主杀人不眨眼还有疑惑,请看以下事实。”文章列举了越南一些地主杀害农民的事例。3.“马到成功”③1954年3月21日,胡志明用C.B.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美国蛇》的文章,评论越南抗法战争形势和法、美之间的矛盾。文章说:“按阴历,1953年是巳年,即属蛇。难怪这…  相似文献   

16.
恐怖袭击对美国外交及防务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给美国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事件震撼了美国,也震惊了世界。这一事件对美国外交和防务战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只是就当前一个时期对美国外交和防务战略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作一些初步分析。恐怖主义是对美安全的最大威胁这次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二战结束以来遭受到的最严重的外来袭击。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牺牲了3000多人,而这一次初步的统计即已达6000多人,而且绝大部分是无辜的平民。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参众两  相似文献   

17.
庄礼伟 《廉政瞭望》2012,(18):66-67
"不改革就死亡"2012年初发生的一件事,让越南社会和越共屏住了呼吸。1月5日,越南海防市仙郎县荣光乡的乡民不满政府违法征地而进行激烈抗争,开枪打伤了6名公安和军队人员。阮晋勇总理召开会议作出指示,县乡两级干部多人被撤职或被点名警告,持枪伤人的村民被逮捕。  相似文献   

18.
余丽 《红旗文稿》2012,(7):33-36
2011年5月16日和7月14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个互联网政策文件。此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继2010年1月21日发表《互联网自由与全球言论自由的未来》演讲之后,于2011年2月15日,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是与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演讲,这是对美国"互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19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推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m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9个亚太国家(美国、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两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签署他所称的下一代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20.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美国反对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的著名观点。时隔十数年后,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文章,重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从而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