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政策应当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目标.在当前我国经济局部过热以及国民经济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双失衡"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调整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相关文献都侧重于财政支出、税收等对宏观经济的单方面影响.本文构建了基于财政支出、税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模型推导可知,在给定税收、财政支出政策的变化路径时,税率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政府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社会福利不仅与政府支出规模有关,还受到其支出结构的影响.实证检验显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总产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税率、利息率、工资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存在最优宏观税率,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存在正向影响,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且在不同经济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性.这说明财政支出、收入政策的稳定性,差异性的区域税收制度安排和政府支出结构,有利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实施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民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民生支出难以实现持续高增长等.因此,要着力落实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机制,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和以民生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美国相比展示出两国政府职能分布的强弱。转轨时期,随我国政府职能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需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需要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和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应依靠民间投资和吸引外资,因此,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运用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手段为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成果被不合理分配、还富对象界定困难、国家主义政策路径的选择,这些是现阶段中国国情下构建“藏富于民”财政政策的困境. 构建我国“藏富于民”财政政策的路径有:推动税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管,限制高收入;经济转型走向消费主导,扩充中等收入;财政支出用之于民,托高低收入.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目标始终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今年中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明智决策。但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积极财政政策是在财政原已面临多年困难的严峻情况下,从“反周期”的大局出发采取的短期特殊安排,从中长期看,中国仍需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年以来的情况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层矛盾是加快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比如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启动消费问题:政府扩大投资和降低存款利率等措施力度不小,拉动消费却不见显效,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同时分配结…  相似文献   

8.
寻找到投资和消费的平衡点,4万亿规模的投资将保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十大扩大内需举措,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当前,保增长、促发展应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促进扩大投资与增加消费相结合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增加投资需求与扩大消费需求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 1998年以来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发行了 3600亿元国债。今后几年还要继续执行此项政策。这是否意味着在搞“凯恩斯主义”,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怎样尽可能避免宏观政策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积极财政政策源于“凯恩斯主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府通过主动的财政预算,安排赤字,增加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于这种政策对社会有效需求会产生拉动作用,其投资又会对整个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以需求管理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忽视了“供给边”的管理 ,体现在缺乏有效率的要素供给机制和生产机制上 ,并最终导致低效的产品供给。要提高要素供给效率 ,需要调整供给主体与供给结构 ,主要是改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投资结构 ,相应地进行结构性减税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而有效率的社会生产机制需要生产率的持续上升与创新的生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