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郑州市新社会阶层人员构成复杂,人数逐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突出,利益诉求多样且参与意识日趋强烈,有较强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政治参与水平、对政治参与渠道的满意度较低,政治参与形式呈现出个体性、分散性、功利性等特征。推进郑州市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因地制宜,建章立制,为新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把握重点环节,拓宽统战渠道,确保新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积极推进、创新载体,不断为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注入新活力;依托社区,丰富活动,带动新阶层工作向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现状的描述,揭示了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途径,分析了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机制的三大途径: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渠道,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环境保障;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推进新社会阶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关键是解决如何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不断提升新社会阶层的参与意识,拓展新社会阶层的参与途径,健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各项制度,并通过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化途径,实现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扩大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新社会阶层,扩大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建立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政治优先原则、多维评价原则、分类评价原则、地区差别原则、比例贡献原则、持续考核原则等,从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日渐壮大的广东新社会阶层队伍在广东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诉求,从而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的政治引导和教育培训,通过有序的政治安排,引导他们成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建设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安康富裕做出贡献,是新世纪新阶段广东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参政党具有利益表达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在吸纳和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参政党的功能优势,引导新阶层人士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催化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社会阶层,同时新社会阶层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正确把握新社会阶层特点,了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创新新社会阶层工作思路,扩大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鼓励新社会阶层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社会阶层是党的政策的产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社会阶层一经形成,其阶层意识、政治需求、参政意识必然会与日俱增。党和国家一定要正视这个现实,立足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高度,正确对待和处理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的问题,加大政策调节的力度,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满足其参政议政的要求,使其有序的规范的政治参与融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中有部分人士存在政治游离感、政治参与具有功利化倾向、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阶层整体意识感淡薄等不足,这些不足是当前我们加强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政治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完善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的组织建设,以期对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的组成部分日益多元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政治,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全体公民参与的一部分.新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同时统一战线应对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进行引导规范及努力促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阶层关系和谐、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作用,其参与动机具有多元性、参与心理具有复杂性、参与水平富有层次性、参与方式呈现多样性,从健全参与体制建设、完善组织管理、推进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加强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着力,可以推进新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存在参与动机较为功利、参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参与效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强化思想引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应当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直接参与政治过程或影响政治决策与公共管理的活动。当前,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加入党组织来实现政治参与愿望明显增强,政治参与动机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政治参与心理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新社会阶层组织和"体制内"政治参与渠道尚未规范化、法治化和制度化,政治参与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部门应当坚持党中央提出的"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着力加强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治引导和组织引导,培养新社会阶层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明确的阶层意识,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文明素质,把新社会阶层实际贡献和政治参与需要、政治参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扩大包容性和坚持代表性有机结合起来,畅通新社会阶层政治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搭建新社会阶层参政议政平台。  相似文献   

14.
略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完善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机制,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渠道,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环境保障;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提供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随之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不断壮大,随着他们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在参与方式上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部分成员运用体制外的非法渠道,有序政治参与途径有待扩大。本文试图从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畅通并拓宽参政议政、表达意愿的渠道;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方面入手,探索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内部政治参与不平衡、参政动机具有功利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新社会阶层的参政意识模糊、参政能力低下、参政渠道不畅通等密切相关。要促使新社会阶层进行有序化政治参与,必须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及方法、结构功能主义以及复杂性科学的分析方法等都是我们深入研究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新 《工会论坛》2010,(6):25-27
新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变迁的产物,制度化地吸纳和规范他们的政治参与,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新社会阶层人士兼具现代性和传统性,这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参与也具有双重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阶层关系的稳定和谐,有利于促进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尺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考察广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实际,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路径,参与机制、参与动机、参与渠道、参与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从教育引导、畅通参与渠道、组织起来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开展时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社会阶层成员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政治参与主动性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需求,努力创新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