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著作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著作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音乐、音像、文字、摄影、电影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相继建立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卡拉OK版权收费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折射出集体管理中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我们需要借鉴美国等地的相关经验,不断改革完善制度模式,提升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水平,维护著作权人利益,真正实现著作权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实现著作权人权利的有效手段,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此未作明确规定。为配合著作权法的修订,本文结合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发展状况和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设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这是保护著作权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著作权立法逐渐和国际社会接轨的良好趋势。但是目前的著作权法对这一制度如何实行却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这无疑使该制度束之高阁,缺乏实际操作性。本文通过阐述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含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并结合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现状,对该制度提出一些个人设想和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关集体管理组织许可使用费的决定及收取的关键不在于具体金额多寡,而在于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我国目前集体管理组织许可使用费决定机制忽视使用人知情参与权,而著作权主管机关审查又仅流于形式,而且有关许可使用费争议在当前法律机制下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版权的私权本质,有关版权许可费决定机制应当回归市场本位,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使用人自由磋商,同时为了制衡集体管理组织滥用优势地位的可能性,应当采取由主管机关设立专门的争议解决机制来处理双方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动画形象是动画作品的重要元素。动画形象可与动画作品分离,构成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美术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对动画形象著作权的归属采用原始归属模式,该归属模式存在“法人作品”与“特殊职务作品”界限模糊的缺陷,造成认定动画形象著作权归属的困难,同时“法人作者”立法例的确立损害了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本文针对我国现有著作权归属模式的困境,通过分析“阿凡提”案,并借鉴其他国家著作权归属模式,从鼓励个人创作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著作权归属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国内法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系统的法律法规,始创群体、传承人、传播者的权利因此而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所以,有必要加强立法工作,建议在其中引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文章以丽江洞经音乐为例,论述了民间音乐权利主体的定位、管理组织的定位、管理方式以及集体著作权权利范围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已上升为政府层面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势在必行。但是,通过对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及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在著作权领域,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课题。比如,互联网使作品的复制更为容易且不容易被发现,使得侵权行为更具危害性。网上信息的多样化以及流动性使得著作权的保护更为困难。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为有效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一直是各国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我国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人难以自己有效行使的著作权可以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集体管理,这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模式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东玉 《工会论坛》2006,12(2):123-124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引起争议的制度,各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不同。需要依据国际条约并借鉴其他国家的著作权法,完善我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对合理使用的范围做出必要的调整。为适应网络技术的需要,应增加一些新的合理使用情形,将部分合理使用行为转变为法定许可,并建立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起诉讼的方式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是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代表人诉讼不同的模式,承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当事人资格是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著作权的合法、合理使用的需要.在信托关系之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当事人适格,是直接基于自己所享有的实体权利而当然具有诉讼实施权.  相似文献   

11.
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的实行并不理想,在工会组织、政府、雇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着重从促进工会组织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施依法治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建立有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山西民歌《走西口》维权案例引出对于山西民间音乐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探讨。因为民间音乐具有不同于著作权法上普通作品的特殊属性,民间音乐著作权的主体难以确定,侵权行为标准难以确认,保护模式难以确立。建议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引入民间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制度,解决民间音乐著作权主体问题;在借鉴"地理标志"保护理论基础上,解决民间音乐署名权问题;并对民间音乐进行长期的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13.
秦涛诉搜狐一案被称为"中国博客著作权第一案",引发了博客作品创作者维护著作权的热潮,博客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也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立法、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当强化集体管理、合理使用制度,建立默认许可制度,改善网站的自律性和制度建构以更有效地保护博客作品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引入了著作权延伸性许可制度。延伸性集体许可制度是对著作权专有性的限制,退出权的存在只不过是让这种限制程度降低。它与法定许可在权利限制程度、作品使用对象、使用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强制集体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非成员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WTO《知识产权协议》与我国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知识产权协议》对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为其成员国制定和完善本国的著作权立法确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著作权法》与WTO《知识产权协议》相比 ,在对“作者”的界定、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及侵权责任的归属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为早日使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们应抓紧采取对策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 ,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6.
学者丁子江在所著的《思贯中西》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1、集体腐败型。《民主与法制》杂志曾特别提到警惕集体腐败现象。这种集体腐败不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体,而是遵循“利益均沾”原则,即建立一个“集体利益共同体”,凡参与者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表现形式有集体行贿、集体截留、集体走私、集体骗税、集体贪赃、集体渎职、集体倒卖、集体造假、集体浪费等,总之,所有经济犯罪或违纪的形式都可以以集体的名义进行。这些“集体投资”犯罪或违纪的人,以为可以抱成一团,“串案窝案”,一致对外,分担风险,而造成法不治众。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通过了立法以来的第三次修订(下称“修法”),回应了实践中的多方诉求。然而,该法修改后,“反公地”现象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近期一起电视剧著作权纠纷案(以下简称“著作权纠纷案”)中的“反公地悲剧”就暴露出两个法律瑕疵,即“免责瑕疵”和“赔偿认定瑕疵”。要解决此类问题,需基于新的发展理念,平衡好权利保护和产业繁荣两方面的目标,尝试建立新的权利救济方式和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18.
艺术陶瓷著作权是美术作品著作权当中的一种,它植根于艺术陶瓷创作市场领域,是我国近年来陶瓷文化行业发展的产物之一。如今,许多艺术陶瓷作品的著作权人虽在艺术领域颇有成就,但对于著作权的保护观念意识却较为淡薄、也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作品著作权进行维权,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立则能够使得这些著作权人的难题迎刃而解。笔者在文中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艺术陶瓷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设置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并建议考虑适时引进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概念,以调动著作权人和使用者双方的积极性,依法规范市场运作管理,为促进我国陶瓷文化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在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也充满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著作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措施:1 进行数字化转换和相关的使用;2 采取各种方式获得出版机构的使用授权;3 注意“合理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 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解决著作权问题;5 通过某些技术措施解决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集体安全”一词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许多人也认为集体安全是一种可靠的安全模式。集体安全有其优点,但同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憾,对此我们应有全面的认识。中国在集体安全问题上应客观冷静地采取科学的两面兼顾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