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期是青少年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机能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一是身体出现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男女生的形体,生理差异更加明显;二是心理“断乳”,伴随着心理的急剧变化,青少年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青春期的青少年开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大学和中学1197名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青少年在性心理上存在诸多问题。青少年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课堂讲解、网络书籍及同性同学;青少年的性知识尤其是性安全知识相对不足;青少年的性观念开放,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少数青少年有性行为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人生过渡时期.从生理发展角度看,它是人体从突然增长开始到生长基本停止的时期;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是青少年心理发展明显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可塑期.不失时机的将其培养成“四有”新人,青春期教育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又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紧迫性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由于我国长期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种种原因,青春期教育至今尚未普及.其主要原因和存在问题有:一、各级领导对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利.其表现: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一、青少年进食紊乱症的表现与严重后果进食紊乱症在青少年中通常有两种表现:厌食症和贪食症。厌食症是侵害10-20岁青少年的三大慢性病症之一。在整体人口中,其发生几率为十万分之八,而近乎百分之一的10-20岁女孩受到厌食症的困扰。厌食症通常在15、16岁时发生,但最早8岁就发病,且90%-96%的患者是女性。厌食症表现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病态,对青少年融入社会有不利影响。贪食症在青春期的流行程度是1%-3%。该病症的典型发病期为15岁以上和成年早期。不过,14岁以下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性知识应该是青少年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和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防止青少年性过错并能有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但中国在对待性问题上的传统思想不利于性知识的传播,严重妨碍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获取必要的性知识,造成许多青少年在性问题上迷惑与茫然,特别是在青春期发育的早期,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结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奇、好感,想接近异性,这都是正常现象,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这种坦诚的正常交往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学习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为异性间相互交往、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情绪体验是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的好奇、攀比、炫耀等心理需求在网婚中得以满足;在异性面前展现自我,以及青春期的生理需求在网婚中得以实现;释放压力,借以体验后现代的生活观念是网络婚姻在青少年中盛行的主要原因。网婚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巨大,网婚中包含的色情信息加重了青少年早恋问题,损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产生不当性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形成错误的恋爱观念和婚姻观念,同时诱发网络成瘾综合征;导致道德人格偏离常态,出现双重性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性知识应该是青少年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和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防止青少年性过错并能有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但中国在对待性问题上的传统思想不利于性知识的传播,严重妨碍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获取必要的性知识,造成许多青少年在性问题上迷惑与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异性交往困扰、自我认同困难、焦虑、强迫、不当性行为和性犯罪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建立家庭打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促发展的协同教育模式,同时注意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在建构青春期性教育全面参与的体系基础上,确保青春期性教育取得切实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越轨行为的易发年龄段,做好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预防,对青少年的犯罪防控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初中三年级5594名学生进行了样本调查,发现青春期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学校、家庭仍然注重以分数排名次、以分数论好坏,这种做法对年轻一代的负面作用正进一步显现。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是犯罪预防的重要基础,社会有关各方应合力预防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从基础建设上为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关系极大。为了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 ,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突出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一般途径外 ,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个性。二、青少年健康心理和行为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创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三、社会不仅要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 ,更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在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青少年能否顺利地承受性冲动带来的内部动因(生理的和心理的)的作用,向适应社会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取决于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制约生理的本能因素,他们自我控制的道德意志有多强的抵抗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在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青少年能否顺利地承受性冲动带来的内部动因(生理的和心理的)的作用,向适应社会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取决于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制约生理的本能因素,他们自我控制的道德意志有多强的抵抗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网络情结”。要严格区分有“网络情结”的青少年和网瘾患者二者的界限。由于“网络情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教育机构要实施关爱教育.帮助青少年摆脱对网络世界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仅影响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生理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会使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品质,甚至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因为,任何犯罪者都具有不良个性的心理品质,而不良个怛是形成犯罪心理的基础;是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以及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青少年的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闭锁性心理,就是这一时期心理上的一个突出表现。 所谓闭锁性心理,就是指个体不喜欢或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意图。进入青春期,个体往往就失去了儿童期的直爽,努力把一切都弄得很秘密,拒绝别人干预他的事情,即使对  相似文献   

19.
家庭对个体特别是对青少年能否形成良好个性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实生活表明,各种类型的不良家庭教育后果十分严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缺病态家庭会使青少年缺少父爱或母爱,承受巨大的痛苦,形成不良个性;家庭的消极作用则会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反社会态度,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低级庸俗的兴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也表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为预防和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和学校教育僵化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