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吴汉东 《法学》2004,(10):77-89
形象权的保护对象是知名形象 ,包括真实人物形象与虚构角色形象两类。形象权是形象商品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私权形态。形象权与人格权 (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知识产权 (如著作权、商标权、商号权等 )存在诸多联系 ,但具有无形财产权的独立品性。  相似文献   

2.
3.
试论图书馆员知识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从馆员主体的角度和图书馆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员知识形象的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法院都在开展“公正廉洁树形象”活动,努力塑造法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形象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形象包容了其中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女性,狭义的女性形象是其中出现最频繁的思妇(本文所指)。思妇“万千风情在一身”的姿态是读者无法抗拒而心怀倾慕的此岸性存在,她的表现意识和个体心灵效应是升华的体验性的彼岸意义。在此岸形象浮出水面并得以深化的同时,彼岸意义也随着思维的扩散趋向于异样的空间。思妇形象是对人生软弱心理的普遍概括,浸透着生命苍凉的悲感,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政府形象塑造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得到日益广泛的注重.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政府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着眼于政府形象的主客观统一性,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的途径:进行政府形象设计,保持政府内在素质与外部形象的一致性、注重政府的价值目标与公众期望相符合、保持政府实际表现与公众对政府主观评价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衡洁 《政府法制》2009,(21):28-29
衣着:从中山装到西装 服装,是某一历史时期最直观的印象,也是个人形象最为外露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法官,连着亘古独角神兽的血脉,如原始人心中公正裁判的图腾,今天被溶进法治之中,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但是,我们看到这个神圣职业形象却正在遭受破坏,我们不能无视这种破坏行为,更不能纵容其肆虐发展.本文从法官形象出发,探究了司法信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形象建设对政府自身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然而,政府行为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失信问题,塑造诚信的政府形象就要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从而提高政府的自身形象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威信。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张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3):116-120
警察形象危机会使公安机关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中,并对警察的整体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在危机状态下,媒体既是公安机关管理形象危机的对手,又是不得不与之合作的对象。因此,公安机关在形象危机事件中,应针对危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媒体不同时期行为的特征,运用一系列可实际操作的对策,积极开展警察形象危机媒体公关,以期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刘卫 《行政与法》2005,(7):38-39,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交流的进一步加强,政府形象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旨在梳理政府形象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主要从政府形象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类型等三个方面对其基本理论范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政府官员形象是政府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无形财富.本文认为建立良好的政府官员形象,应从价值观教育、反腐倡廉的加强、提高政府部门效率等几个方面推进政府官员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管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社会对政府的综合印象,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危机的、有效的政府形象管理必须坚持诚实公开,前后一致;快速反应,广泛参与;整体维护,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从公关意识、管理机制、新闻发布、政府与公众互动四个方面进行危机中政府形象维护。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作为国家重要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更加应该重视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警察形象是公安机关中人民警察的客观表现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综合评价。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广大公安民警所应该追求的目标。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近年来一些警察不依法办案、甚至以身试法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形象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死亡之后,作为人格区别意义上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肖像和姓名所可能具有的商业影响仍然存在,并可能被他人非法利用。此种商业影响,应当是一种财产性权利的客体,此种权利就是形象权。形象权的特征有三:第一,形象权涉及诸如肖像、姓名、作品等人格区别因素,但它是财产权,而不是人格权;第二,形象权的产生并不是基于人身的存在,而是基于特定主体的创造性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第三,形象权不是为了实现人格区别,而是为了保护人格区别因素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因此,形象权既不同于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也不同于著作人身权。形象权是类似于知识产权中财产权利的一种权利,应作为独立于物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的一种民事权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潘月游 《行政与法》2003,(10):86-88
公务员道德人格状况决定着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习惯和能力。公务员道德人格形象不仅关系到公务员自身的形象,也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和威望,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热爱,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甚至国家的安定团结。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公务员道德人格新形象,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反腐倡廉,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公众和媒体越来越关注警务工作,传统的警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事关警察形象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乘着信息化的“东风”以惊人的速度扩散传播,对新时期的警察形象塑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形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影响组织形象声誉,在现阶段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下,更是不利于高校的秩序的正常运转,容易导致社会公众、企业和政府的不信任,从而妨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应注重通过采取切实措施,进行高校形象的危机管理,妥善处理危机事态,努力促使危机变为转机,并在转化过程中积极实现高校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由国外主流媒体打造。这些媒体根据他们的报道方针和新闻需要,选择性报道中国话题,所绘就的中国形象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是一群不一样的、神秘的人。  相似文献   

20.
赵梦雪 《法制与社会》2011,(35):289-290
本文从军队形象的内涵入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心理学和任职建构的知识,试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探析新时期军队形象的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因子。在军队形象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多维角度探讨了军队形象的外延,包括军队形象的软实力、硬实力和个体心理倾向性,军队形象的两个基本前提和单个军人形象、有具体任务和职能的多个军人形象、个别单位或基层部队形象以及军队整体形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