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达成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对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应与亚太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实现.依据中国目前所处地缘政治情势,我国应推行全方位睦邻、富邻、安邻外交,逐步巩固和扩大一个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带.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应当重点经营的地区,与东盟关系的进展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5,(6)
我国疆域辽阔,周边国家众多,关系非常复杂。为了更好地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我国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抢抓该机遇对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和将要形成的中国-东北亚经济合作区都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区域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民族地区应尽快制定全面实施向外开放,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建立多级对话与合作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4.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利益融合日益加深。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睦邻友好,建设和谐周边,面临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5.
郭渊  王静 《长白学刊》2005,(1):94-98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刻地影响着明代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主要体现在重邻倚邻,亲仁善邻;强基固本,以德服邻;避战慎战,宁边安邻;礼义为先,厚往薄来;恩威并重,怀柔羁縻.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海林 《半月谈》2020,(3):86-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外交方针对于引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扩展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周边关系上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国际法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在“三邻”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中国外交也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在这方面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共存共荣,互惠互赢。因此,立足东亚,积极推进新东亚区域主义,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选择。随着东亚合作的深化,东亚经济圈已然形成,新东亚区域主义已成为东亚各国共识。  相似文献   

10.
韩培 《传承》2008,(22):134-135
平等友好是上千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基调。建国后,新中国奉行睦邻外交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但由于冷战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曾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以经济合作为主线,加强政治互信,构建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周边邻国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宗藩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明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遣使四达,睦邻求宁;恩赐有加,朝贡频来;宗藩有序,扬华夏文明;华必统夷,天威不可侵犯;以德来远,审慎用兵。这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有集中体现。郑和代表明王朝所推行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文化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它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国发[2015]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正在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手棋和排头兵,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 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国都强调国际性城市生态建设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行动。但同时都要从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共同行动开始,以区域性的和地方性的行动为基础。国家内部相关生态区域之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相互关系密切的地区,如大河流域、湖泊,相互间人流、物流量大的地区之间等。欧洲有“欧洲生态共同体”,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韩培 《传承》2008,(11)
平等友好是上千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基调.建国后,新中国奉行睦邻外交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但由于冷战时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曾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以经济合作为主线,加强政治互信,构建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周边邻国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能源合作必然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两地间的能源合作的法律渊源主要依靠各自国内法律制度、多边条约和双边协定或协议,存在着法律环境不良,保护力度不足,多边或者区域性的能源合作机制缺乏的短板。在此环境下,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法律渊源的完善,一是要督促中亚各国提升法制化水平,二是要建立区域性能源合作机制,三是要推进相关BIT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和平环境。进入21世纪,我国能否继续保持与80年代以来相似或争取更好的国际安全环境,探索实现国家安全的新模式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合作安全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合作安全模式与传统安全模式的主要区别合作安全一词最早是由加拿大外长约·克拉克和澳大利亚外长埃文斯于叨年代初提出的,它从一开始就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与支持。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其理论和实践都得到很大发展。对于合作安全的概念,比较普遍的看法倾向于:合作安…  相似文献   

17.
寰宇     
《群众》2018,(10)
正中国周边外交引发世界关注近期,中国一系列周边外交引发世界广泛关注,包括"习金会""习莫会",国家总理李克强先后正式访问印度尼西亚、出席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庆祝活动、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等。有媒体指出,作为推动地区和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个更加开放和日益富强的中国对周边国家而言,意味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更多的地区公共产品,而且对于促进地区合作和经济繁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丑则静 《人民论坛》2013,(11):252-253
新世纪东亚地区国家的经济集体腾飞,与之相伴的便是地区性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东亚地区国家围绕环境安全问题展开合作变得愈发迫切。文章分析了东亚环境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东亚环境安全合作曲折发展原因,以期探寻我国的地区环境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9.
唐志君 《理论月刊》2006,39(11):48-50
新国际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及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的国际主义,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是淡化意识形态纷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抗,通过参与国际体系、国际机制及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在民族利益、自尊与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间谋求最大限度的安全、合作、共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和平主义传统,倡导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使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地区层面的共同体构建并举,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并重,自我发展与“睦邻、安邻、富邻”协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和平友好"到"睦邻、富邻、安邻";从"被动"维护周边稳定到"主动"创建地区秩序规范;从"双边"到"多边"。这些变化对于创建有助于亚洲信任合作的地区社会资本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在创建地区社会资本的过程中,中国始终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的周边外交不断要有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