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辉 《党史博采》2008,(3):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对经济法理念进行调整与重构,抓住两者的契合点,找出经济法原有理念的不足及其与和谐社会要求存在的差距,加以完善,从而促进经济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济法原有理念的不足反映其本质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之要求存在差距,科学发展观促进了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就是和谐社会理念、和谐社会建设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民主宪政的背景下,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本位、发展经济民主”,当其运用于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建设时,便可得出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民族地方利益本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炳照 《新视野》2007,(3):81-82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和谐哲学与和谐文化的发展,对全社会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和谐理念也必将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发展的不成熟性,导致了经济法理论发展的艰难性,而坚守经济法的特色,是其作为一个独立法的部门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说,经济法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调整对象,公私兼顾的法域,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本位价值,“不经济”的经济法责任以及可诉性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存有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需要亟待解决,只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践行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妥善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及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注重的着力点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资产阶级高举自由之剑斩封建主义于马下之时,自由主义的个人本位也纵横于民商法之中。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的进一步成熟,社会本位代替个人本位之潮流却再也无法阻挡。经济法是以社会为本位的部门法,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直是经济法理论的重要难题,学者们对其进行的研究虽已有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社会本位观为理念。结合我国经济法的实际功能与基本任务,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邓波 《求实》1999,(11)
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经济法的客观存在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是在经济法的理论研究领域,许多基础性的问题,乃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法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作些探讨,冀有益于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发展。一、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意义一九九三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加强经济立法”载入了我国的根本大…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法理论研究方面,对经济法功能的探讨可谓百家争鸣、精彩纷呈;而在实践方面,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学 科正在遭致不同程度的“扼杀”。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传统功能的提示,综合我国现时经济法的发展,演绎出现代经济法的独特 功能,进而得出现代经济法律科学仍将具有民法、行政法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天华 《理论学刊》2008,4(4):76-78
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维度,和谐社会理论是差异与和谐双重维度的统一.和谐,是多样性差异的协调平衡、共生和谐,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适度张力.当代社会和谐必须强调并确立"差异共存、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我党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文章通过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及我国历代领导人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索,探讨了社会公平理念的源头,以及和谐社会中社会公平理念由奠基到开拓再到全面丰富和发展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机制。而就业歧视问题则体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其形成机理与经济法的基本机理具有相通之处。因此,经济法解决机制将成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传统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否定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存在谬误。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和主客观相统一的视角看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并不否定民商法的地位,相反,二者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思路,开辟了新境界。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理念,到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九大目标、六大原则和五大部署,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理论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7.
苗慧凯  赵兴罗 《求实》2007,1(8):76-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我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属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宪政理论历经消极宪政到积极宪政的发展,再到其他宪政理念的兴起,实际上都是在寻求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平衡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对中国政治国家回归市民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回应.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宪政框架下实现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穆虹 《理论学刊》2007,(4):42-45
经济法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成熟中。经济法的发展和成熟是沿着一定的模式进行的,这个模式应该与其所属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构建——演进发展观符合中国经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国情,是中国经济法发展模式的必然之选。构建——演进发展观要求中国经济法的发展首先以构建为主,在构建中发挥演进的作用,在演进中继续完成构建,最终实现经济法的成熟与健全。  相似文献   

20.
歧视问题凸显出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路径。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分析路径来解决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法本质要求的反歧视双向联动调节机制将成为解决歧视问题的理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