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实践而创造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事业主题、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体现着一脉相承性,而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范畴方面又体现出它的发展创新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创造.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经济建设中心论"、"先富共富论"和"两手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同时,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必须科学回答"发展的主体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党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第1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的坚持和运用、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既有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又有毛泽东发展思想、邓小平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俱进的结果。它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5.
许宝莹 《传承》2011,(17):22-23,6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价值思想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价值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党三代领导集体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我国正确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在总结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续写了新的篇章。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新内涵。科学发展观和三代领导关于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发展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拓展和升华。在此胡锦涛不仅继承捍卫老一辈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而且内涵更加深化,更加细化为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工业与"三农"发展,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及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明 《长江论坛》2004,(4):11-13,20
邓小平虽没公开提出和引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和用语,但在他的著作和一系列讲话中,无不渗透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涵义.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党同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思想上入党"主要解决的是党员的思想归属问题,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和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给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迫切要求解决好党员的"思想上入党"问题.同时"思想上入党"也是新时期引导党政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鲜明特征.邓小平在思考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利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体现出浓厚的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发展。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和关心发展问题。他们根据时代特点并结合中国实际,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江泽民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要求。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职工的思想异常活跃,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细、做实,才能有序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 一、把"亲情管理"贯穿于安全运输生产全过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运输生产安全的前提。在对职工进行运输安全生产教育,做职工  相似文献   

14.
白瑞  秦书生 《理论月刊》2012,(7):106-109
绿色发展思想是"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主题发展思想。绿色发展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发展意蕴,是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为价值取向的科学发展思想。绿色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向,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绿色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民本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党长期执政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和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崭新的"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6.
罗兆清  吴胜风 《前沿》2005,5(5):9-12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是被实践和理论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趋势并不是“两个大局”思想本身所造成的, 相反, 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 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中央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是“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于炎 《传承》2012,(18):22-23,35
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的秘密,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也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诠释。通过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如何在当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新疆自治区呈现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牟红芳 《理论月刊》2006,3(4):28-31
邓小平是新时期发展观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对我们党在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