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行政务公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推行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作为执政党意志体现的人民政府推行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事务的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古人说,"宣则直言至"。只有政务公开了,人民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充分表达出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推动政府改进管理方式,有利于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2.
高天山 《实事求是》2007,195(2):14-17
政务公开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行政事务的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人公开,以使其参与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对行政权实行监督的原则和制度。目前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不断地促进管理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所谓政务公开,是指国家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权力运行过程及其依据必须向社会公开。其意义在于通过把党政机关的所有事务和活动置于人民普遍的监督和关注之下,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监控,从而有效地遏制腐败,建立高效、勤政、廉洁、务实的政府。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政务公开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主人这一结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离不开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基础;党是人民群众进行解放斗争、实现其理想目标的工具。公仆与主人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把民主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成为国家的主人,就要有作为主人的担当。只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一份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我们为国尽己之责的一份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二师二十四团紧紧围绕提高政务公开的的质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使基层政务公开管理水平上台阶,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团的做法,一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建立政务公开责任制,把政公开的总体任务分解、细化、量化,明确落实到具体部门。二是保障实效,除涉及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事务外,其余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全程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三是全面公开,利用多  相似文献   

7.
陈雷 《实事求是》2007,196(3):5-8,16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结合新疆实际,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坚持不懈地深化政务公开,把新疆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人民群众加强对公仆的有效监督,确保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推进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腐败现象呈多发、高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公仆”教育、宗旨教育的同时,通过法律的、制度的种种办法,强化对各种权力的监督制约,进而建立和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变质,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引领者。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本质上属于人民,为人民所赋予。秉公用权,用权为民,是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最根本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思想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诸如:一、关于权力主体问题。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权力主体,社会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则是这个权力主体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这个主仆关系的位置不能颠倒。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以“权力主体”自居,而将人民群众视为“治下”即纯粹的权力客体,就是“忘本”,就有可能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对行风建设十分关心。只要我们真正依靠和发动群众,进一步深化行风评议,行风建设乃至于党风廉政建设一定能实现中央提出的目标和要求。1-要充分认识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行风评议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深化。宪法和党的十五大都提出了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推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是充分发扬民主、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事务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高度来认识这项…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让“主人”对委托出去的权力以及行使这种权力的“公仆”实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既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必然要求,又是改革开放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案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失控的权力必然被滥用,必然走向腐败。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权制权”,首先要用人民的权力制约党和国家干部的权力,即人民能够管理干部,主人能够管理公仆,真正的权力总是与相应的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相应的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就难以管理干部,公仆就敢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群众则无可奈何。  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保证主人能有效地管理公仆,是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以民主制度促进廉政建设,需要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具…  相似文献   

14.
目前,政务公开已成为朝野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初步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产生出对政务活动公开的需求。这一需求决定了政务公开必然要在我国实行,同时也决定了实行政务公开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且就这两方面的问题略作些探讨。 (一) 政务公开化就是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政治事务和活动在法律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将其事务向机关内部或外部公开。当前,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并且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使得这项工作常常发生“梗阻”。因此,剖析其制约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约我国政务公开的经济因素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这几乎已成为我国人民妇孺皆知的社会主义原则。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干群关系,在不少地方、不少部门和单位,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一步密切了,而是出现相当程度的疏远,甚至有恶化的趋势。从观念到实际,群众与干部间的主仆关系的错位已非个别现象。这种社会关系的扭曲,加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耗。  相似文献   

17.
首先,推行政务公开是解决为谁服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由于一些公职人员主观世界改造还不彻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一些权力部门存在“暗箱操作”和“幕后操纵”问题。只有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强化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和廉洁勤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公仆"的本色,是一个与整个社会的演进和党的建设状况密切相关的有机系统.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迫切需要我们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更好地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公仆"的本色.一、从"社会公仆"到"人民服务员"的历史回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公社经验教训时,提出了防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国家的一切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9.
政务公开是政治公开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公用事业部门制定法律规章、设置机构、分配权力、安排人事等过程,以及国家公务人员的活动、政绩向人民群众公开。表现为行政过程由一种政府自我运作的相对封闭形态走向政府面向公众的相对开放状态。在1987年举行的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政务公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法治、透明、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基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勾勒出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政务公开的价值意蕴,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政务公开模式重构过程,并提出政务公开实现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和精准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