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实践说”在中国美学界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由于这一流派主要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早期关于“人化自然”的理论,所以他们在创立美学理论体系时,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但也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难点。本文提出三点质疑,向美学界求教。 一、整个自然界都“人化”了吗? “社会实践说”认为:“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自然形式。“无论哪一种美,都必须有感性的自然形式。一个没有形式(形象)的美那不是美。这种形式就正是人化的自然”。(引自《美学》第三期第17页)我认为,这种把“人化自然”看成是美的唯一的“感性的自然形式”的观点,将会遇到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因为,人们会问:如果“人化的自然”是美的唯一的感性自然形式,那么,非人化的自然界有没有美呢?要说它没有美吧,那是明显的不合实际。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承认“非人化的自然界”有  相似文献   

2.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简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文化意义刘淮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已经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过不少阐述,本文拟从文化学的角度谈点看法,以求对这一论断进行一些新的认识。我们知道,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如果从...  相似文献   

4.
<正>军事文化心理研究是促进先进军事文化"军人化"的基础性研究。文化的本质在于"人化"和"化人"。就军事环境而言,"人化"的意义在于,军队这一特殊的武装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和目的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的军事文化。"化人"则是处于军事文化中的军人或军人团体据此形成的内在、稳定的对军事文化的解释,以及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模式,即军事文化的"军人化"过  相似文献   

5.
白海军 《前沿》2006,(3):186-189
旅游的本质是对文化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文化作为审美客体被审美主体欣赏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参与“创造”体验愉悦的过程,所以审美主体的作用不能忽视,要研究审美主体参与“创造”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就草原旅游过程来讲,审美主体有三类,即草原民族自身、旅游者和经营决策者,认识并研究这些审美主体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协调各方关系,相互促进各自利益的实现,对于在哲学意义上对文化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改造是“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应有之义。文化引入罪犯改造,其核心在改造,关键点在于“文”的价值和“化”的力量。建立在这一认知基础上的文化才具有改造人的价值意义和归正力量。文化改造在当下的提出和实践,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凸显新时代中华文化对罪犯思想的凝聚力和文化对罪犯心灵的滋养力两个方面。文化改造罪犯的要义逻辑构成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文化来改造罪犯,解决用什么文化来改造罪犯的问题,构成文化改造的逻辑起点;第二层次,怎样以文化来改造罪犯,解决文化改造机理问题,构成文化改造的逻辑内容;第三层次,文化改造罪犯的目标何在?解决文化改造罪犯的价值取向问题,构成文化改造的逻辑目标。  相似文献   

7.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及风险回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营城市是市政建设管理的新理念 ,这一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盘活城市自然资本 ,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 ;第二 ,对于城市人化资本 ,引进竞争机制 ,实现公用事业多元化经营 ;第三 ,做好城市延伸资本的开发 ,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城市管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的回应 ,但我们也要注意回避经营城市中所内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展开的“文化工业”理论隐藏着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这一危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范式的理论误读,它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抽象化理解和对文化自律的乌托邦期待;第二,交往范式的形而上学否定,这导致政治民主空间的遗忘和文化批判的精英化倾向;第三,意义范式的生存论遮蔽,它体现为对日常生活意义生成的忽视和人类主体性的美学逃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李白的人格型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然范型。它实际上是“道”与“侠”的合流。二者的联结才使得李白的英雄性格发出炫目的光辉。从传统文化的视阈看 ,对李、杜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儒”与“道”、“侠”的文化分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概念包含着生态意蕴,这是从其内在逻辑中得出的结论。它首先表现在人化自然概念的客观性上,这是在其提出之初首先被赋予的特征;其次表现在人化自然概念的双向性上,人化自然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再次体现于人化自然概念的实践性上,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的内在统一,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解决的内在动力;最后体现于人化自然概念的理论走向上,作为"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概念扬弃了私有制下自然界的纯粹有用性,而呈现出自然界本质的丰富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多样性,从而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图景。这些内容共同孕育着马克思人化自然概念的生态意蕴,使其能够在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彰显出时代感和现实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家论萃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表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第三,第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第四,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一科学概念和战略任务。第五,丰富了文化的内涵。第六,把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七,发…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要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就是主体如实地反映外部对象,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解决“是如此”的问题。“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规定性(2)。”①“要求”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对于外部世界“应如此”的愿望;“外部现实性”是主体所进行的物质活动。因此改造世界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应如此”的指导下所进行的物质活动,以创造出具有符合人的需要的形式和规定的客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主体的观念形态内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观念形态中的“是如此”如何转变为“应如此”;第二,理论具有的普遍性、间接性和抽象性如何与实践活动的现实性、直  相似文献   

15.
一、从第一认识圆圈到第二认识圆圈半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概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规律公式,丰富了列宁关于认识“并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的思想。党史告诉我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道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着两个不同的认识圆圈和飞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始,这是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既是有效的又是乐意的,而且在实际运作上便于观测、控制、预测、决策、跟踪、反馈、调控、操作,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把握得住”,这就是科技进步态势的观控问题。一切科技进步,终究要人化和物化。人在提高和扩大自身人化价值的同时,要相应提高和扩大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化价值。人,把科学技术连同文化艺术、生产生活资料人化在人身上,同时把科学技术连同文化艺术、生产生活资料物化在物上面。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人们将物质、能量、信息进行人化和物化,映射出人的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意义:谋求人的遗传基因和创造基因在时间上无限延续、在空问上无限扩展,并且内在地使主观与客观、目的与手段、认识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起来,形成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这一划分揭示了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的基本结构,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我们认识现代社会的物质产品生产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现代社会同马克思所处的社会相比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可以也应当深化对现代社会生产结构的认识。本文拟在两大部类划分的基础上提出第三部类的概念,并探讨第三部类的价值增殖及其同第一、二部类的关系。一、第三部类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知道,两大部类的划分标准是社会产品进人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形式差别,也就是产品的两种不…  相似文献   

18.
一、“五四”后中国新文化发展的背景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新的基本任务。从主体文化的生成机制和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趋势看,鸦片战争为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民主文化建设。所谓主体文化是指文化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20.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