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价值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反对照搬西方模式。同时他还对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外监督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概念入手,阐述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民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海军 《求实》2004,3(9):8-10
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党必须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执政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4.
陈立媛 《求实》2006,1(9):4-6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坚持,更是发展和创新。他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强调民主建设的社会主义原则;提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思想,把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具有更深刻认识;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将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这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几代经典作家对此有大量的论述,但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给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课题和解决这些课题的客观条件,所以,他们关注民主政治的角度和层面,他们解决问题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思想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过程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历史教训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一是深刻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科学论断;二是系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指明了这一改革的根本方针和指向、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三是精辟论述了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科学理念;四是深入阐发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思想,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范畴;五是科学论析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意义与方针,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和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论断.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扎实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重要部分,同其他建设一样,也存在开放性的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列宁有理性的提示,毛泽东有明确的思想,邓小平有深刻的思考,江泽民有理论突破,胡锦涛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即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促进与我国政治制度有机融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的民主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可沿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整体构架展开,围绕这个中心,找准我国政治制度完善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起点的研究 ,有几种观点 :有主张在党的八大以后的 ,有主张在 1 975年的 ,有主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等等 ,但是归纳起来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意见认为它的起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另一类意见认为它的起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里 ,笔者对这个问题再作一点探讨。一从邓小平 1 95 6年 9月就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 ,到 1 96 6年 8月被剥夺一切职务 ,受到错误的批判 ,这十年间中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 ,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场革命运动,思想是先导。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实际的结晶。本文就邓小平理论在哲学认识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情四大方面的理论贡献,说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群众观体现在 :关心群众的利益 ,正确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行宪政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所谓宪政 ,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 ,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为全面理解宪政概念 ,还需注意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思考和论述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宪政理论。在体系上 ,这一理论已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  相似文献   

15.
杨发仁 《实事求是》2001,3(2):8-9,36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所以如此 ,根本问题在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同当代中国的民族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走出了一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与时代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同当代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它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之中。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涵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  相似文献   

16.
周祖德  陈晓晖 《探索》2001,(5):14-17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初步探讨了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制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现阶段科学管理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行政事务的指导思想。探讨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对提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效率 ,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 ,理论形成阶段。 1 938年 1 0月党基本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提出各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 ,作为…  相似文献   

18.
余凡 《探索》2001,3(2):15-19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第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全面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理论阶段,科学总结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阶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跨世纪发展.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等各个方面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自己辉煌的理论与实践,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继承与创新的光辉典范;实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执政党领导集体新老更替的成功实践;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战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族精进意识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批判守旧落后的小生产意识;信仰理想是民族精进的动力:目标和责任是民族精进的保证;忧患意识是民族精进的前提;艰苦奋斗是民族精进的途径;独立自主是民族精进的基础面对中国的实际与未来,我们必须弘扬邓小平的民族精进意识.因此,弘扬邓小平民族精进意识必须端正信仰,坚定理想;把握机遇,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奋进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邓小平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高建 《新视野》2001,2(1):7-9
邓小平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原有的社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次上看,他关于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以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他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的分析,把体制改革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一 应该指出,在20世纪4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即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包括否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否认社会基本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