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维护劳教场所安全稳定,是劳教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提高教育矫治质量,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劳教场所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是劳教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体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省劳教场所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也应该看到,劳教场所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2.
确保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是劳教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劳教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加强劳教场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对于推进安全稳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维护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推动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3,(6):42-42
2012年,我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安全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国监狱首次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劳教(戒毒)场所连续4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99.1%的监狱、99.7%的劳教(戒毒)场所实现了"四无"目标。(一)4200次专项检查促落实。2012年2月27日,司法部印发《关于在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单位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场所文化是推动劳教(戒毒)事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劳教(戒毒)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硬件条件,更取决于其文化背景的支撑。近年来,厦门劳教(戒毒)所坚持以文塑魂、崇文兴所、尚文育人,推动了场所的持续发展,确保场所连续12年实现安全稳定,先后获得了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部级优秀劳动教养学校等诸多殊荣。一、科学把握场所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征(一)场所文化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场所文化是在长期劳教(戒毒)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存在的,体现着劳教(戒毒)  相似文献   

5.
劳教场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的转变,是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提升劳教工作整体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本所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劳教场所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胡传林 《中国司法》2006,(2):108-108
一、要切实提高抓安全保稳定的能力当前劳教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凸现,劳教人员结构复杂,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劳教场所发生极端事件的危险性比以前更大,安全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此,领导干部必须头脑冷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始终不渝地把劳教场所的  相似文献   

7.
张平 《中国司法》2002,(6):22-23
在新形势下,如何构筑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已是一个值得广大劳教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浙江实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当前场所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几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体民警的努力工作,所政设施的改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到位,浙江省劳教场所安全稳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四防”工作中的“防逃跑”为例,劳教人员脱逃率逐年下降,2001年实现“零”指标。但从现在的社会形势、工作要求、场所设施条件、收容对象情况的变化等方面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生命之本。作为劳教(戒毒)场所的“安全”又比其他意义上的安全更具特点,因为劳教(戒毒)场所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职能决定了不但自身要安全.而且还要担负维护同家政权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林常明 《中国司法》2011,(11):45-48
大中队是劳教场所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直接处于管理教育劳教人员的前沿阵地、风口浪尖,是劳教工作最重要的安全屏障和稳定基础。当前,司法部正部署在全国监狱劳教场所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吴爱英部长多次强调,要努力提升监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新型监狱劳教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劳教大中队规范化建设场所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立与劳教工作相适应基层工作运行机制,对于贯彻“首要标准”,提高教育矫治质量,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公平正义,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实现劳教工作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就推进劳教场所基层大中队规范化建设作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劳教场所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适合所情、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化解和消除引发危机的各种诱因,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新时期维护劳教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推进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劳教机关职能,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是劳教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对抓好场所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两个不允许、一个压缩”目标的实现,使劳教场所安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 (一)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制度落实机制。长期以来,场所安全工作形成了思想动态分析、安全隐患排查、危重人员包夹、信息员制度、民警“四知道”、三大现场民警直接管理、各级领导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巡查、督查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无疑,这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性工作,为维护场所安全起到了…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是一个综合性的劳教所,常年收容劳教人员达3500余名,劳教人员构成、地域、群体和罪错类型复杂多元,其中吸毒劳教人员占了在所劳教人员的57.32%;盗窃、诈骗等罪错类型的劳教人员基本上是外省籍劳教,占了在所劳教人员的26.43%。同时,还担负着全省男性“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任务,场所安全防范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基于这一现状,我所在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立足所情,因所制宜,确立了以半开放式为重点的管理教育模式。通过全所民警的努力,探索实践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推行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一)…  相似文献   

13.
劳教人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大多数劳教人员适应环境能力差而挫折感强,表现出经常性的心理矛盾、困惑甚至心理障碍或疾患。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是调适与矫正劳教人员各种心理问题,防范场所安全稳定、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提升劳教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已成为教育工作科学化和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劳教场所心理矫治现状的客观审视,探析进一步深化发展对策、提高其工作质量等问题作一探讨。一、现状扫描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加快了教育矫治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吴海均 《中国司法》2009,(2):112-112
近年来,杭州市劳教二所在劳教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以入所教育为重点,抓好教育的源头,夯实劳教人员教育矫治的基础,教育矫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2007年所内改好率分别达到96%和97%.场所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固,使教育工作焕发了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的逐步深入,劳教工作有了更新更深更广的内涵,较前相比,管理的对象更为复杂了,管理的模式更加细致了,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一言以蔽之,劳教工作正阔步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如何运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科学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劳教管理工作全方位精细化,确保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和教育矫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摆在广大劳教人民警察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新时期政法工作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实质上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政法机关重要组成部分的劳教工作,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劳教场所法治化建设,确保公平正义;确保劳教场所安全稳定,切实提高劳教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主要问题 (一)劳教人员的构成成份日益复杂,加剧了场所的不安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1、负案在教人员增加。这部分人中有的身负大案要案,有的是因其他案件被通缉的逃犯,有的是监狱里的脱逃犯。他们隐蔽性、伪装性较强,虽然被劳教,深知不是最后处理结果,整天提心吊胆,思想极不稳定,一有风吹草动极易铤而走险。可以说,这部分劳教人员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干警人身和劳教场所的安全。 2、流窜作案人员上升。就河南的情况看,目前全省收容的劳教人员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这部分劳教人员的共同特点是:从一个地方流窜到另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3,(5):95-96
内蒙古自治区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成果突出,教育改造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监所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一)强化干警队伍建设,基层干警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积极推进警力下沉工作。全区监狱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整合警力资源和机关科室设置,落实机关科室人员充实基层一线政策,一线警力不断  相似文献   

19.
一、要切实提高抓安全保稳定的能力 当前劳教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凸现,劳教人员结构复杂,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劳教场所发生极端事件的危险性比以前更大,安全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与应对政策、措施,剖析了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所内存在的传播流行和职业意外感染的危险因素,防艾工作存在的不利条件和薄弱环节,提出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