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秀兰 《青年论坛》2004,(3):131-132
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 ,中国古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 ,两国文化根基一脉相通。但中日两国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 ,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本文试从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的常用语、朋友之间的交往方式、长幼心理取向和求实精神在情感中的折射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让人们从中透视出中日文化的差异 ,以便取长补短 ,完善和发展良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周峰  计志宏 《前沿》2012,(2):122-123
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历史上曾经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对韩国的孝道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韩孝文化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等,导致了两国孝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分析两国的孝文化的异同可以得出诸多启示,对传统孝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和重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战争的形态及作战样式的重大变化,引发了理论界对战争观的新思考。本文拟从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动因等方面,对有关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一、关于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本质是战争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交往的继续”的观点,认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的论断,既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也揭示了战争的暴力本质。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  相似文献   

4.
战后德日两国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态度大相径庭.综其的因,主要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各不相同;战后盟国对两国战争罪责清算程度很不一样;两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截然不同;两国侵略历史及其所受国内外机制掣肘有所差异.通过反省和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日本的倒行逆施却不断遭到国际社会的经列谴责.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效法德国,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小学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屡起事端,引起中国、韩国、朝鲜等国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成为亚洲的一个热点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历史教科书有那么重要吗?是的.这一次日本从反面告诉人们历史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的积淀,中越两国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文化优越感、民族自豪感和"中国中心论",而越南则是对中国既依赖又戒备并欲确立地区中心大国地位,这种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两国领导人在20世纪50-70年代处理两党、两国关系的态度和外交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两国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认识战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8.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观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兵家的“安国全军”思想 ,儒、墨、道家的“非攻”、“反战”立场与“义战”、“救守”理论 ,以及法家的“厉行耕战”、“富国强兵”主张 ,表明先秦时期人们有关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已经基本成型 ,并且规范了后世战争观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枪支管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美国频发的枪击事件在给美国民众造成极大恐慌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枪支管理的重要性。中国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枪击案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文化根源、社会根源,宪法权利等方面的不同,两国枪支管理制度存在很大差异。比较中美两国枪支管理制度的出发点、管理范围、持枪主体、管理环节、实施效果等对我国枪支管理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学者看中国——俄罗斯考察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学者一直重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这与俄罗斯和中国在上个世纪经济、文化联系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密切相关,与几十年间主流意识形态从相同到相异对国家发展和两国关系所发生的影响相关,也与今天两国都谋求走强国之路有关.因此,俄罗斯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即使在苏联解体、经济衰退等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依然坚持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12.
覃雪源 《传承》2010,(3):76-77
由于历史的积淀,中越两国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文化优越感、民族自豪感和"中国中心论",而越南则是对中国既依赖又戒备并欲确立地区中心大国地位,这种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两国领导人在20世纪50-70年代处理两党、两国关系的态度和外交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两国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应赋 《湖湘论坛》2007,20(6):46-47,92
中日两国的"家"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中日家族财产继承制度入手,分析其不同的历史原因和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财产继承方式给家族企业继承带来的影响,说明中国家族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确认识和评价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以及如何就此进行补偿是影响战后日韩关系的重要因素.战后日韩关系的各种曲折都是由此引起的.由于日本在道歉和补偿问题上缺乏应有的诚意,使得韩国民众无法化解对日本的历史积怨,时有两国关系恶化的情况出现.政治关系的冷淡与地理上的接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两国互为近而又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既是中日两国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也是对维护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作出的一大贡献.这一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实现是众多力量作用的结果,其中,两国政党交往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邦交正常化之前,两国政党交往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在邦交正常化进程中,两国政党交往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发挥了独特的桥梁作用;在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政党交往又为中日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翻译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归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语言、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区别中找到答案,其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译论的影响尤为重大.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特定的哲学研究所选择和具有的思维类型或思维模式,它是哲学观的来源.探讨哲学观对译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来揭示中西译论相异的根源.由此能够更好地回答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邹荃 《人民论坛》2013,(11):247-249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决定着两国在工会立法上的差别.文章在对中美两国劳动市场特点、工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及两国工会立法差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会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1年中越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经贸发展迅速。通过从双边贸易的流量特征和贸易商品的结构两方面描述两国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1992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中越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发现两国的经济规模、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关键因素,而运输成本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12世纪,中国西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诞生了一幅绘画长卷名作《大理国梵像卷》。500多年后,实现一统的大清皇帝命宫廷画师在藏传佛教僧侣指导下,对《大理国梵像卷》进行分解和临摹,形成《法界源流图》和《蛮王礼佛图》两个摹本。分析《大理国梵像卷》和《法界源流图》(《蛮王礼佛图》已轶)在整体结构和表现细节上的差异可以看到,这一从原作到摹本的“仿制”式艺术重构,由于时空差异、国家思想差异和权力关系差异,实际上已经成为统一国家意志下的政治规训和文化再造事件。两件视觉历史文本,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在国家思想、图像认知和艺术表现上的微妙差异,透露出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认同的丰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许琳 《长白学刊》2012,(1):34-38
战略文化作为"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思维",对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中国战略文化具有求统一、尚和平、重防御的基本精神。而根植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美国战略文化则具有"与生俱来"的扩张性。虽然由于民族构成的相似性决定了中美两国战略文化不无相通之处,但其差异性仍十分明显。这不仅表现为两国战略目标和战略取向的根本不同,而且两国在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战略思维方式以及两国国民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