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把电视频道某一珍贵的时段称为“黄金时段”,其实在人的生命中,也有一个“黄金时段”。考察中外科学史,笔者发现,各级管理者特别注意人才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段”,善于把握最佳的用人时机。人才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人的年龄在变,身体条件在变,周围的环境也在变。在此地是人才,到彼地不一定是人才;此时是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能否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并协调好,使之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全党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因为人才环境,就像土壤、气候,离开了它,就会出现人才的“荒漠化”,有了它,人才的“绿洲”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3.
构建“五位一体”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显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处于市场经济最前沿的高职院校,如何彰显和发掘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文化建设、办学模式、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五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杭州某公司制订了一项特殊政策,只要本单位技术人员被聘用到其他单位的,一律予以重奖。不久前,该公司一位技术科长“跳槽”到另一家单位,公司果然一次性奖励他10万元。读罢这则消息无不让人感慨,当今人们对“跳槽”人才褒贬不一,而这一举措无疑是对“跳槽”人才的肯定和鼓励。那么,该公司重金奖励“跳槽”人才究竟为哪般?应当说,重金奖励“跳槽”人才,单位又失人才又贴钱,似乎是“人财两空”,雪上加霜,眼前利益一定受到很大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它却能给单位带来难以估量的效应。一是“品牌”效应。一个单位的人才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个亿元村江苏省华西村成功的秘诀,可以总结出很多条,但华西人独特的人才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条,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把它概括为“大才小用,基本无用;小才大用,基本有用”。此话闪烁着人才辩证法的光辉,颇有道理。一般而言,“大才小用”与“小才大用”是...  相似文献   

6.
一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阿荣旗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通过公开考试招录、高薪聘请、特殊津贴等形式,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在项目申请、福利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实施“160启航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积极为年轻干部搭建平台。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为培训人才提供学习平台。围绕全旗“农工贸旅”立体发展格局,充分听取各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变“套餐”为“点餐”,满足全旗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三是实施“人才储备”工程,为人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拓宽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吸收渠道,通过“村经济主任”、“科技特派员”、“六类服务人员”等平台,广泛吸纳农村实用人才,并实行分级建档,分类管理。深入推进“一村一名重点后备干部”选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村级组织选人用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抑洪 《党建文汇》2002,(11):22-22
日前出版的总第206期《南风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党的“十六大”注定要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因为在又一个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到来的时候,“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开创新局面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8.
人才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具活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纷纷绞尽脑汁吸引“人才”,并以引进“高精尖”人才为重,却忽视了引进人才的“ 匹配度” 和“适用性”。作为欠发达边远牧区,人才引进应避免陷入“高精尖”的误区,着力在急需和实用上做文章。注重“靶向引才”。“高精尖”人才作为引领者,具有较强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精尖”人才对促进边远牧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上报引才需求时,一味追求人才数量、规模,只注重职称层级,认为层次越高就越好,引进后却发现因无法提供有效平台,导致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9.
“一元”论     
弓克 《新长征》2007,(4):4-8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弓克教授,长期以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其中“十德”论和“五本”论部分已先后在2005年第24期、2006年第6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分别被《新华文摘》和《光明日报》转发。本期刊登的是“一元”论,供读者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夕,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干部谈到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出了一个用“长”帮“短”的主张。他认为,既不能用“长”,又不能帮“短”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只有用“长”,但不能帮“短”的干部,是领导才能不全面的干部;弃“长”用“短”的干部是愚蠢的干部;只有既能用“长”,又能帮“短”的干部,才是最高明的干部。我认为,这位领导的见解,是十分正确的。用“长”帮“短”,可以说是一条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全面发展、各尽所长、减少失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伯乐相马,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寓言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独具慧眼、摒弃成见、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发现和起用人才的人喻为“伯乐”。人们赞颂这样的“伯乐”,因为他们慧眼独具,知人善任;因为他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因为他们目光高远,远见卓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这样的“伯乐”,凭着对党和国家大业的耿耿忠心,凭着对事业和人民的荡荡真诚,凭着无瑕的品格和过人的见识,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发现和起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千里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伯乐”是可敬的,“相马”是必要的,但仅有“相…  相似文献   

12.
“人才”与“奴才”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两种人,但时下,在某些部门和单位,两种人却同样的“吃香”,同样的被重用,只不过一个是不得不用,一个是  相似文献   

13.
努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奎 《求贤》2006,(3):19-19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才十分重要,环境是成就人才的土壤。因此说,努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对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似乎是作为一些领导者的一条成功经验,而事实上,经过时间的推移,有的人思想已经僵化落伍,甚至不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个时候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法则去约束自己,不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将会对事业产生影响。为此,在使用人才时,我们不妨在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前提下,采取些“用人有疑”与“求同存异”的方略,采取些“有限授权”和“有限信任”的办法。换句话说,对于下级要有二定程度的授权和有限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怎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种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并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一)建立一套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规章制度。在选拔、使用人才上,历来就有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两种相对立的路线,而且这两条路线一直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历史反复证明任人唯贤是兴旺发达的路线,任人唯亲是腐败衰落的路线。但任人唯亲的风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发挥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工作在凝神聚气、激励斗志方面地位独特、优势明显,要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推动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人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15):19-19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衡量标准,提出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刷新了中国的人才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大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衡量人才使用问题,其实质也就是个成本与效率问题。如果把人才视作商品,在市场经营中要把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值,关键就在于如何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增加使用价值。众所周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法则,开源节流是加速商品流转率、提升使用价值的得力之举。人才使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通过“开源”广泛吸纳人才、为我所用,使“才”源滚滚演变为财源滚滚;利用“节流”,集约人才资本、节制人才浪费,提高人才使用的有效率,进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使用态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  相似文献   

19.
马刚  张吉麟 《新长征》2011,(10):21-21
近年来,东辽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人才建设规划总体要求,积极创新载体,在人才工作上突出“引”、“强”、“奖”三字举措,营造出聚集人才、选拔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杨锡龙 《求贤》2011,(9):49-49
上海一场综合人才招聘会。人山人海,摩踵接肩,万余名求职者手拿简历,四处寻觅“婆家”。在展区有一个摊位,一张与众不同的大海报,海报上写着求职者应聘的要求,大标题是“今天我来招企业”.周围挤满了围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