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信是对自己高度认同的坚定、是一种对别人高度包容的从容。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可和总体肯,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选择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长期熏陶培铸的结果。在中华文化精神的陶冶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铸造了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崇尚气节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中国民族也有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是需要改进更新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国家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必然会影响、冲击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其文化内核不会轻易被瓦解,而且往往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的最初腾飞靠政策、制度和战略,长久繁荣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根植于民族血液中的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顽强地实现自我转化。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基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有必要从强化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去能力方面坚定信念,在继承、弘扬、融合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点,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共识。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它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杀手锏。深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要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就必须给中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只有充分地了解和认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在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中更自觉地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从而使我们的文化更加根深叶茂,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文化多元化是人类世界存在的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以民族为主体的文化的差异性和自主性。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相反,全球化扩辰着不同文化间交流、对话的机会,增强着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从而促进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只有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和平等宽容的精神对待全球化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才能有助于人类文化的全球性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既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根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从为何要文化自信、凭什么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精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安邦之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会议《决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从理论层面对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全方位文化安全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文化的产业化程序进一步加大。而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中,本民族的文化产业与世界的文化产业之间难免存在着各种矛盾,文化全球化削弱了民族文化,侵蚀了民族国家的主权。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维护国家的民族文化利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革,促使公安院校需要更加关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当前,公安院校相当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深度认识,除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外,也不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身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此,应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多渠道优势,运用网络媒体新技术,拓宽文化自信培育途径,以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融入中华文化,保持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警惕,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介质,是一个国家始终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精神基石。但是在思想多元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中华文化理解片面、盲目信任"西学"等问题。对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下,亟需秉承整体推进的原则,从高校、教师、学生和网络这四个维度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大学生站稳文化立场,奏响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此后,此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学术界围绕文化自信的内涵、特点、基础,对"文化自信"进行全面界定;从对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对文化安全的意义、全球化的要求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四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时间空间维度、文化内容角度以及中西互动层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举措。但是研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存在一些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化差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锻炼文化的民族性。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担当的文化使命是立足在文化传承,给予民族自信滋养;着眼于文化创新,为民族复兴注入活力;落点到文明互鉴,为展示民族形象提供载体。从理论来源、内涵诠释、实践指向三方面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导文化是一个民族确证和生存的"精神自我"和"意义自我",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主导文化建设对重建民族的文化自信、生成民族的文化认同、培育文化的民族意义具有主导性作用。全球化不仅使经济、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且渗透、动荡甚至激烈冲突的倾向更蕴涵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文化身份、文化认同和精神自我、意义自我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空前的挑战。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又面临西方文化的渗透,因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导文化建设对强化民族意识、培育民族精神、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