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让人朝思暮想的是招商引资,最让人寝食难安的是信访维稳,最让人牵肠挂肚的是脱贫攻坚,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是追责问责。”2017年8月,中组部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英山县委常委、石头咀镇党委书记张春梅动情地说,“全镇4万双眼睛盯着我们,脱贫致富指望着我们,干不好,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2.
落地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操作手法,是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的产物,用好它,是纸媒体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6,(10):62-63
任何一个社会的既成文明状态都不仅是该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也预示着该社会来来发展的定位和趋向。建设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困惑,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因此我们研究生态文明,不能忽略人与自然的不同作用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在唯物史观的研究轨道上。当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从价值观念到生产方式,从科学技术到文化教育,从制度管理到日常行为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就标志着文明形态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落地是推行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环节。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在实践中坚持企业文化落地的探索实践,把企业文化理念及企业文化的宣贯形式、管理机制、创新方法和文化品牌等一系列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和途径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认识、更新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明观念的现实作用,使政府、企业乃至全体公民真正自觉地加入到践行生态文明观念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与融入中国梦,目标一致,内涵相容,形神相随。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全面理解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涵义,积蓄核心价值内化于心的交融力,增强外践亍行的支撑力,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核心价值观“落地”与融入中国梦的逻辑关系及既存问题,明确两者互融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与融入中国梦的路径,可以为建设公民良好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经过20年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海外业务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发展战略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相支撑,特别是要把人员轮换和流动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海外人员轮换的正常化和制度化需要强化高层承诺和加强领导、加强集团层面协调和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加强人员轮换工作的计划性和业绩考核的指标性的"刚性"轮换等一些顶层设计。同时需要制定出系统解决人员轮换和流动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成长和完善。假设只追求器物形态的发展和拥有,繁华的都市里行走的尽是丧失精神家园的游魂,那么,这样的发展再光鲜也是没有意义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现代发展和人的精神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重新找回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温情、敬意和自信。中华文化的前景是灿烂的,两岸人民的福祉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提出来的新发展观。无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是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方面来考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化牵引靠高层.文化推进在中层,文化落地于基层。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把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优化班组管理、服务精益生产、推动企业发展、提高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度、流程于行为、扎根于岗位,成为每个员工认同、认可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雾霾可能的来源,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工地施工、机动车尾气、外部输入被认为是当前南京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深层原因则是由体制性弊端而导致的发展方式问题。因,此,雾霾的治理应该从理念、原则和方法入手,既关注常态化治理,又重视应急管理,双管齐下达到先治标后治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新的视角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并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是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全民动员,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立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城市转型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欧美国家率先进行了城市转型,中国等发展中的国家也随之开始城市转型。成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副省级省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勇于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的领头羊。世纪之交,成都也开始主动进行转型,而成华区则在城市转型之路上进行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对城区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进化之后,开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生态文明就是在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一种高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不良政绩观未能以人为本,它为了追求出数字而导致忽视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它所创造的数据与民生似乎无关重要,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大多数国民的生活品质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无论是从短期效果还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种不良政绩观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摒弃。要真正实行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人类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设生态文明将成为我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成为建设生态、推动文明、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于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总体危机的显著标志。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唯物辩证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生产中实现,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是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问题,是20世纪全球面临的中心难题之一,这标志着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工业文明的变革和超越。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政治和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并使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