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0,(11):91-91
##正##1939年8月8日,希特勒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以便双方求和的。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第一位伟人,他从事革命的年代,正是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辛亥革命前夕,在国内革命如火如茶,蓬勃发展的同时,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四处奔走,为国内革命呐喊,在华侨中募捐。他受挚友宋嘉树的委托,到美国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看望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俩,很想为他们买两套连衣裙作为见面礼物,但最终还是没有买。孙中山先生说:“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美国胡佛研究所正式开放蒋介石日记,引起各界关注。宋曹琍璇(宋美龄侄媳)说:"我们当初决定公开日记的时候,受到来自家属的非常大的阻力。蒋孝梅甚至一度要起诉蒋方智怡……"蒋介石日记开放之后,杨天石先生五赴胡佛研究所——现在,他正于美国抄阅1946至1954年的蒋介石日记。  相似文献   

4.
曾流传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说:“人大,人大,其实没啥!几个老头守个破电话。”这句话如果是人大工作人员说说聊以自嘲,或许尚可一笑了之,若从外单位的同志或老百姓口中说出来,听着可就不是个滋味了。我就曾尝过这种滋味。那是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活动,一屋子人好不热闹,大家高中毕业各奔东西已经好几年了,都在互相询问工作单位及情况。有位志在考研究生的同学问我:“在哪儿呀?”我就回答说:“人大。”同学一听,  相似文献   

5.
新生婴儿的祖母方智怡说,蒋家太祖母宋美龄、曾祖母蒋方良,都期盼早回抱到这位宝贝曾孙女。待小孙女长大一些,她们会把她带到美国给太祖母宋美龄看一看……  相似文献   

6.
正发迹于西安事变说到戴笠的发迹史,就不得不提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时,戴笠反对用武力解决,还随宋美龄、宋子文赴西安。戴笠认为,如果用武力解决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一定会危及蒋介石的安全,并力劝宋美龄、宋子文他们到西安去。因为他知道,张学良非常尊敬宋美龄。如果蒋介石在西安遭遇不测,戴笠在国民党内或是在军内的发展也结束了。如果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24日,中国近现代史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宋美龄走完了106年的人生岁月,在美国辞世。这位曾是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的风云人物1897年3月23日生于上海(祖籍今海南省文昌市),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者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书。 宋美龄的一生颇为复杂。生前褒贬不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2003年10月25日给在纽约宋美龄女士的亲属的唁电这样概括了这位女性的一生:“宋女士一生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晚年萦怀两岸关系,期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 宋美龄在宋氏三姐妹中,排行老三。她对她的二姐宋庆龄有同胞骨肉之情。抗战期间,与姐姐同出入,共赴国难。有历史照片为证。这里刊载的悼文,也有这方面的叙述。 宋美龄是本刊创办人宋庆龄的妹妹,我们特刊出宋美龄生前秘书张紫葛先生的文章,以资悼念。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分别打电报给宋庆龄同志在美国、台湾和香港的亲属,告知他们宋庆龄不幸逝世的消息,并表示沉痛的哀悼.这些亲属是:宋美龄,孙科的夫人陈淑英,宋子良和夫人,宋子文夫人,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2003年12月31日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其蕴含深厚的党心民心为基础,既体现着党内外的深切呼声,又继承着几十年执政实践的丰富经验。(一)人类历史对权力来源有不同的观点和说法,封建社会长期宣扬权力"神授";资本主义鼓吹权力由"资本"产生,他们认为用权力欺压、奴役人民是"天经地义",不受监督。只有我们党,才正确解释了权力的主人是人民,权力来源是人民授予的。1944年,美国记者问毛泽东同志:"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同志毫不含糊地  相似文献   

10.
一个王朝的盛衰,有时是可以从某些历史细节中找到答案的,近读旅美作家林博文的新作《跨过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就让我对蒋家王朝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引用了美国《时代》杂志女记者安娜丽杰克贝的一段回忆。抗战时期,有次宋美龄请她在重庆一家餐馆吃中饭,饭后宋美龄抽出美国骆驼牌香烟请她抽,她看到墙上贴着:“爱国的中国人不吸烟,节约每一分钱为抗战。”即对宋说:“谢谢,不用。”她和宋聊好莱坞电影明星等女人爱聊的话题,不觉已至午后三时,她向宋说:“蒋夫人,其实我是吸烟的,但看到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级修养学堂在京成立,首次全面引进美国wesleyan的成功经验,结合东方文明为当代女性的气质进行全新诠释,让每一位追随时代节拍的女性感受最新的思想和时尚,筑起了一条通向天质女人的阶梯。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女性的关注。 该学堂的创办人、策划人北京南洋林德企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在美国,有一个Wellesley女子学院,该校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创立于1836年,是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女子设立的高等学府。当年的宋庆龄、宋美龄都从那里出来,还有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她们的修养与风采和国  相似文献   

12.
我在抗战中认识的宋美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龄于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0月23日23时17分(北京时间24日5时17分)在纽约长岛的家中逝世,享年106岁。消息传出,海峡两岸、美国及世界华人举世哀悼。宋美龄出生于1897年,她的生命长跨三个世纪,伴随中国走过最激越、最动荡的岁月;她出生在东方、在中国,但从小就在西方、在美国上学,她在文化、思想和哲学上接受了世界上较先进的教育;她出身于中国近代最有名望和财富的宋氏家族,嫁给了民国最有权力的统治者蒋介石,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担当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她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也是我非常崇敬的长者。对于她的逝世,我感到非常悲痛。…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理解,其实质就是加强权力监督。从狭义上说,权力监督并不同于监督权力。监督权力路径有多种,比如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公众监督等,但最根本路径是权力监督。这一思想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提到美国立宪时期的名著——《联邦党人文集》,该书第48篇指出,"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  相似文献   

14.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权力转移理论的惯有论调是中国权力在接近美国时或实现对美国的权力优势替代后将挑战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而权力转移理论则关注更有意义的国家间合作,认为权力的整合将使权力效用最大化。中国的自我定位是体系内国家,以满意型国家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遵守体系内规范,从事体系内国家的规范行为。关于南海争端,中国的"九段线"、西沙群岛基线、"搁置争端、共同开发"方案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倡的"海洋自由"原则和公平解决海洋争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02,(4):45
■被人拿枪指着头、强迫吃大餐的滋味您尝过吗?台中有家餐厅突发奇想,让服务生扮成意大利黑手党党徒模样,在餐桌边拿枪威胁顾客别浪费食物,并逼人赶快吃完.  相似文献   

17.
令人喜爱比让人惧怕更重要 "软实力"或曰"软权力"(soft power)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词,被视为21世纪大国竞争的核心.一国的外交与其内政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内在的实力,在国际上也难当大任. "软实力"是前哈佛大学政府学院院长、克林顿政府的阁僚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出版的<命中注定的领袖:美国权力的本质性变化>一书中提出的.约瑟夫·奈认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仍然独步于世,是能够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但是,要保持这一地位,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或日实力)性质就必须起本质性的变化.权力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曾与一位成绩不错的少年朋友谈及这个话题,他淡淡地说:都半个世纪了……而我每每与经历过这场战争、尝过被侵略之苦的人触及这个话题,他们都会重重地说:刚刚50年……半个世纪,五十年,一个时间概念,却是两样思想感情。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已是燃眉之急,难怪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把考察北京市青少年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目前,在日常工作中,"一府两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  相似文献   

20.
你有权对医生说:“不!”这提法出自当了三十多年医生的我,未免有些悖理,仿佛是自己在否定自己一样,不仅会遭到同行们的反对,也会引起一般人的不解——一个六十年代初的医学院毕业生,留在母校搞临床工作至今,并已由一名助理住院医晋升至教授级的最高职称。这大概是脑动脉硬化,是在胡言乱语吧!带着这种观点怎能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呢! 其实,这并非多虑! 不要忘了,我既是医生,可也曾做过病人,而且多次地体尝过当病人家属的滋味,正是集了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