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确把握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发展和农业剩余是城市化的基础推动力,非农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拉动力。就业匹配是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是土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充分就业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关键所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导向是:城市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城市化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城市化必须以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为基础;要合理界定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陕西提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安康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把建设"美好安康"作为发展目标,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陕南循环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循环发展和建设美好安康需要有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其中干部考核机制建设是基础。要把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与安康循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动力机制就是对城市旅游驱动力的研究,城市旅游驱动力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分析济南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的启动机制、主导机制和未来驱动机制,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高级别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对现有的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及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郁香 《理论前沿》2002,(10):41-42
发展先进文化,首先要建立政府对先进文化的推动扶持 文化,就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立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推机制。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权对文化转型和文化建设往往 动扶持机制。一是要为先进文化发展提供可贵的政治和思想起主导作用。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地 保障。文化建设是非常  相似文献   

5.
薛甫伦 《理论前沿》2002,(10):38-39
发展城镇经济需要巨大的动力支持,这种动力应该是多元的、综合的。文章从欠发达县域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城镇经济必须尽快形成一体化、现代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四大动力机制,全面推动城镇经济繁荣与兴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根据现有的理论和相关文献及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梳理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历程,分析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在政府层面,政府应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贯彻落实好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在民营企业层面,民营企业自身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创新意识,加大企业创新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探索合作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全球社团革命的广泛兴起和非政府组织的爆发式增长使原有的政府中心主义被多元权力主体的合作治理所取代,非政府组织成为推动法治发展的民间治理动力的源泉。俄罗斯独特的国情、由全能型国家向国家社会二元分离的转型阶段以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注定俄罗斯的法治发展与民间治理进程必然异于西方的传统路径。俄罗斯与中国同属于转型国家,所以,俄罗斯法治之路对中国转型期的法治建设与秩序生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层统战工作的动力实现,必须用健全的制度去管理,必须形成一套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而基层统战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从结合上做文章,在渗透上动脑筋,在资源共享上下工夫。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是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基层统战工作动力机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级高度重视、各方齐抓共管的大统战格局。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是一个可量化的硬性指标,而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力为推动组织及组织成员长远发展的组织模式建设。为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能够持续高效的运行,最为关键的则是建立起以党组织内部成员为主体,党组织本身为主导,广大人民群众为督导的组织建设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对党组织内部成员内在动力的探究,对党组织主导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式督导方式的思考,构建起学习型党组织长效发展的三方主体联动的动力机制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的经济发展、比较利益的存在和政府的自觉引导,构成了江苏城市化的动力体系。但是,这一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表现为“第一推动力”的质和量的统一、“推力”与“拉力”的一致、“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妥善的解决。由此形成了江苏城市化滞后的现象。进一步推进江苏的城市化,在动力机制建构上,必须要有创新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区域发展应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原则。陕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须还应从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改善政府支出结构与方式、建立区域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发展内生能力、强化区域间统筹合作、改革财税体制、扩大县域自主权、创新城镇化路径以及增加公众参与调整政府发展偏好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和永恒主题,陕西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亟须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推动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势头良好,效果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应围绕发展理念创新,进一步提高战略的科学性;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围绕制度、机制创新,塑造有活力的微观主体结构;围绕政府职能创新,健全和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对陕西发展的支持,以加快陕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南部三市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但也受到经济水平、行政区划、专业人才、发展矛盾等因素制约。发展生态旅游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以竞合模式为动力促进区域合作、以人才培养为后劲提高区域软实力,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陕西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全省形成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做好公益和基础设施工作,才能实现陕西省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的水源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资源状况对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从制度上保证陕南水资源的量与质,是必然的选择,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则是其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国内外实践和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陕南水资源补偿机制应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以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水资源使用费返还等构建主要补偿基金;辅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引入国外资金和民间资金;给予永久性粮食补助等,以此三者的综合,形成陕南水资源的长效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用10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60万户,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这是解决陕南恶劣环境地区群众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要达到"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搬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笔者认为,应在搬迁工作制度化、规划选址科学化、工程建设规范化、搬迁安置项目化、资金筹集多元化、安置政策优惠化、社区组建新型化、移民致富产业化等八个方面进一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整体和谐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必须要解决动力机制不足问题。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资源、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需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力、市场引导力、公众监督约束力、环境文化推动力、区域生态补偿力、纠纷化解保障力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培育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做强做大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的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好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工作,创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