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具有严谨、完整、统一、自然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司法文书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写作现象。本文试就几种常见的错误倾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以期引起同仁的注意,共同改进和提高司法文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司法文书中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文书中使用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本文列举实例,分别论证了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在司法文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3):38-39
在所有公文中,裁判文书的署名是比较有特点的。虽然加盖法院的公章。但裁判文书署的却不是单位名称。而是法官个人的姓名。虽说我国是法院独立审判而非法官独立审判,但这署名却忍不住流露出本性:司法从技术上讲就是件个人的事情,无法集体做,所以裁判文书上都是个人署名。近代唯一的例外是“文革”时期,不署名。咱们国家还让法院盖个章,美国法院的文书只要法官签名就是正式文书。  相似文献   

4.
公安文书现存的三大块(即:公安行政公文、公安事务文书、公安司法文书)分类法违反了文体分类的相称性原则。公安文书的分类应从社会应用文的总体层次中去把握,以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公安文书的性质、功用为依据。公安文书可以分为行政文书,司法文书两大类。行政文书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司法文书包括侦查文书、预审文书、交通文书、治安文书等。  相似文献   

5.
司法文书中选用的材料同一般文学创作选用的材料区别较大。本文针对司法文书具有鲜明的法律个性和诸多特点,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司法文书中材料的积累、获取真实的材料、选取典型的材料、为表达主旨选择材料及援引法规、法条必须与事实材料保持一致等五个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微博直播庭审到裁判文书上网,2013年中国司法公开的推进力度可谓空前,国家的司法活动变得史无前例的公开透明,阳光司法从未像今天这样灿烂!  相似文献   

7.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5):46-47
上期说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奏折。这篇奏折写得非常精彩,长于叙事,将一件曲折复杂、头绪众多的案件讲得清清楚楚。不仅讲了案情本身,而且将冤案形成的过程与原因也讲明白了。要说法律文书的叙事,都应该学学这篇奏折。关于案件的奏折实际上就是审理报告,只不过报告的对象是皇帝,不是审委会。审理报告是广泛运用于司法领域的文书,是向上级和组织汇报案件审理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文书。  相似文献   

8.
徐娟 《人民政坛》2014,(2):42-43
在2013年底召开的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启动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各高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平台联通按钮,标志着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与31个省市区高院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的裁判文书实现联网。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09,(5):36-36
张千帆在《南风窗》2009年第7期载文《回到司法改革的真问题》,司法改革10年不能说没有成就,但是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的归责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改革方向。一种归责方式,是将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简单归咎于司法改革本身,主张法官“放下法槌、脱下法袍”,回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办案。  相似文献   

10.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2009年至2011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代表书面意见的方式每年都有新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变化又取得了哪些效果?10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张贤训就此接受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两岸共同签署《互助协议》以来,祖国大陆与台湾区际司法合作与互助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裁定认可的大陆判决无既判力、“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适用范围窄、不认可大陆法院出具的离婚调解书、欠缺判决的认可与执行机制和两岸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机制等。因此,有必要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单边立法与共同签署的区际协议同时,解决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问题,扩大两岸法院认可与执行民商事裁判的司法文书、明确管辖权范围,将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处理两岸民商事管辖权纠纷的重要制度,使得两岸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更顺畅。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定社会时代背景的体现,这种体现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痕迹,还是印证着那个时代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其宗旨都是在考作文的同时也考做人———就是让青年与社会的脉搏一同跳动!  相似文献   

13.
裁判文书公开的核心目的是让司法裁判接受各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最高法院近日在广西柳州召开司法公开调研会,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成为会议热点。最高法院司改办透露,中国裁判文书网有望在年内投入运行。裁判文书公开之所以备受关注,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它全面反映了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和作出裁判的理由,是不服裁判提起上诉、申诉的依据,也是生效后法院执行工作的依据,更是社会各界对裁判进行监督的依据。举一个著名案例,即可见没有裁判文书的窘境。聂树斌被以强奸杀人两罪执行死刑,10年后,2005年发现另有真凶,聂树斌的母亲到石家庄中院和河北高院申诉两年,法院都以没有裁判文书为由不予受理。直到申诉两年后,神秘人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分别寄给聂母一、二审判决书,申诉才真正进入程序。  相似文献   

14.
信息超市     
《新疆人大》2010,(3):27-30
落实代表建议法院司法救助富蕴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关于司法救助工作的建议,督促一府两院认真办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7月,富蕴县人大代表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部分群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开考,依然延续了前几年的热度,而且招录范围有所扩大,那么首次面向工农民招考是2010年最大的特点。同时,更加重视考生的实践经验,这是2010年公务员考试当中的积极变化。一方面一线的农民工人也放开了身份的限制,可以参加这样的考试。  相似文献   

16.
黑小兵 《人民论坛》2013,(8):152-154
当前司法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包括司法体制现状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司法公信力主要包括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提高法官作出权威性判断的能力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要强化司法终局性,减少生效裁判的不稳定性;增强司法独立性,保障司法公正;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的本质在于公众自发地信服与认可司法过程和结果。过度放大司法公开、公众参与的作用容易逾越法治的形式,在实质上以情理代替法理。司法走向专业化、精英化、职业化是提升司法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过分强调"融情于法"存在异化为"迎合民意"的危险,会加剧司法公信力的式微。裁判文书公开制度与指导性案例制度分别对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起到倒逼和激励作用,但可能加剧防卫型司法现象。舆论狂欢的反面往往是以法官为代表的官方话语的集体性失语。司法公信力的形塑应当从对民意的迎合走向对民意的弥合,在个案中由法官通过裁判文书的法律说理与逻辑推演,使正义被看见。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13,(4):42
某区人代会期间,代表在审议《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就"全年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543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代表认为,裁判文书上网是落实审判公开的有力措施,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达到司法为民的目的。但也有代表认为,裁判文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司法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改革路径之争一直持续不断。尤其是在2009年司法改革进入“第三季”前后,学者关于司法职业化与大众化之争甚为激烈。我认为这场争论的焦点基本上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司法职业化虽然是改革前十年的共识,却一直停留于空喊口号。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台声》2008,(6):39-40
2008年4月16日,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司司长丁露表示,自2008年起,台湾居民可报名参加大陆司法考试。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涉台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若干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实践需要依法做出的一部重要司法解释,是继1988年,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若干重要司法解释后的又一重大司法举措。一个月之内,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两项惠台新政簧,共同构建两岸司法界服务经济和造福社会的交流合作平台,表明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司法的交流合作,两岸司法的交流合作必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