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 ,许多人因此看好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 ,实际上 ,印度的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传统文化的约束。这些因素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难以有大的改变 ,其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是一个人口1100万人(1998年)、面积18.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如果以国民生产总值来看其经济规模,则为30亿美元;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其经济发展水平,仅为280美元(1998年)。在10个东南亚国家当中,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低于老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总需求中的投资和消费角度出发 ,就印度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考察人口对印度经济增长带来的活力和机会。指出 :(1) ,人口增长与投资的增减各有自己特别的途径 ,人口增长没有带来投资的明显障碍 ;(2 ) ,人口增长刺激消费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 ,而且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消费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 ;(3)就印度来讲巨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潜在市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将成为21世纪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亚太地区是当前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在21世纪,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和蒙古在内的东北亚地区,我认为将成为世界上发展潜力和后劲最大、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原因是:1、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为本  相似文献   

5.
战后,拉美人口激增,势如“爆炸”。人口的激增不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给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拉美国家的人口经济关系大多不利于经济发展,普遍的问题是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尤其是8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遭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局面。为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通存在的人口和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多数人口学家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加以解决。这无疑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有必要从人口发展的数、质量关系及其与发展经济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从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这两个关系的状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解释东南亚四个高速增长经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过去的30年期间为何能取得高速的经济发展,首先根据有关经济增长和“东亚奇迹”的文献来考察导致各国经济业绩存在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并确认这些决定因素已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四国起了作用。本文的主要部分阐释这样的政治经济问题,即为什么这些国家在过去的30年期间都普遍实行了比东亚以外几乎任何其它地区所实行的更加“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自本世纪中叶起爆发新的一轮人口爆炸浪潮,近年每年人口增加8000多万人。人口增加过快过猛,不能不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失业问题严重;人口流入城市,城乡矛盾激化;粮食供应紧张以及资源耗竭和生态失衡等。缓解人口增长过快的困难,应包括两方面:制订适合国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解决就业、粮食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减少人口规模和压力。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衰退,俄罗斯人口急剧下降,并显示出有悖于世界人口发展普遍规律的一些特征。本文在对俄罗斯人口的增长、结构、分布和城市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走向对未来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概述] 1982年是菲律宾实行1978—1982年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菲律宾政府在日益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日趋加剧的国内经济困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付经济困境,如:(1)积极鼓励出口,特别是努力促进非传统产品的出口,使一些非传统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电子产品出口额达10.1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了23.2%,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出口产品出口收入锐降的损失;(2)继续执行自1981年起便已开始执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以使国内工业部门合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的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尽早转变以往的粗放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马来西亚的种族对立与收入分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有关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后半期以后便越来越关心于收入分配问题.其背景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有所增长,(可以说正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起的)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化却不断有所进展,贫困问题更加深刻化。人们已经对过去那种强调只要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便能够解决贫困问题的经济开发战略发生了严重的怀疑。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正如迈耶(Gerald M.Meier)所说的,目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经济发展的定义并不是单是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是在“不增加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字和收入分配不更加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人口迅速增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印度的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敏锐地认识到人口迅速增长的严重性,从上世纪末起就大声疾呼控制人口增长。1881年,迈索尔邦首席部长德万·格兰卡鲁在邦代表大会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迅速增长的人口可能妨碍生产并导致贫穷的增加。1915年,斯里·柏尔·克里西蒙·瓦特尔的《印度人口问题》专著出版,作者大力提倡限制家庭规模的扩大。1925年,拉古纳什·福勒罗·卡吴教授在印度开办第一个计划生育门诊部。1930年6月11日,迈索尔政府发布了在两个医院建立计划生育门诊部的命令。1932年,马德拉斯大学开始指导避孕服务。同年,印度妇女联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全球性特点.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基本人口过程,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老龄化的产生有其决定因素,也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老龄人口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矢量,其需求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发展.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将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积极的老龄化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化过程,缓和其消极后果,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区域性贸易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三国之间贸易互惠制度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发展的潜力。依照中日韩三国区域性贸易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运输距离以及贸易政策等变量设定为三国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贸易政策、人口和空间距离能够影响中日韩三国双边贸易,其中贸易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将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亚洲经济中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约翰逊(1988)和格雷戈里与汉森(1996)的协整分析法(cointegration methods)所得出的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的关系。然而,该研究发现,在日本、韩国和泰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仅以地理位置来探讨政治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赋予地缘政治新的内涵,一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大大超越了传统地理上的边界。东南亚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东盟长期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政策,域外大国在该地区争相扩大其存在与影响。东南亚经济最近10多年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与增长,其意义远远超出经济本身,将对该地区乃至亚洲新的地区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经济体量来看,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如今大国关系紧张的环境下,东盟成为各国积极合作的对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东南亚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东盟在过往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应对大国关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门。目前,印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占27.66%,全国人口的73%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等)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的比重仍然偏高,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这些工业的发展;同时,印度农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对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印度农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在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以期逐步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行政控制与许可证模式的外贸和工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使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把印度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8.
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是中国粮食战略的重要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食品多样化需求不断上升,大豆这一重要的农产品构成了中拉贸易的重要部分。南美生产者(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和亚洲购买者(尤其是中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中国对进口大豆的巨大需求使其拥有进口主导地位。南美国家的出口集中于少数几种大宗商品(初级产品),经济竞争力低;各国农业部门的政治经济结构差别很大,且没有实现有效的地区整合,不利于拉美政治经济稳定和中拉贸易的"双赢"发展。虽然过去10年南美地区出现了大豆综合生产体系,但它还远未实现制度化。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立场来看,这种产业链关系的治理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制度框架,以保证长期可靠的制度承诺。以全球价值链为导向对大豆生产进行更深层次的地区整合,可以让南美国家避免"再初级产品化"的风险,提升其贸易机会和工业化水平;南美国家农业部门整合成为更加协调、生产力更高的大豆生产网络,符合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但南美国家要实现地区政策协调还面临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NGO)的活动作为全球公民社会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发展和结构不仅影响着传统的政治治理结构,同时其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重建也同样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研究与分析俄罗斯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今天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而这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俄罗斯社会力量结构变化与非政府组织发展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州辖联邦主体。市内有俄罗斯联邦驻西伯利亚联邦区总统代表官邸,城市总面积为500·2平方公里。城市分为十个行政区。新西伯利亚市又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后列第三位),现有居民总数为140·49万人。进入21世纪,新西伯利亚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稳步发展。但是和俄罗斯国内总体上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的经济增长对于内在经济元素的增长,如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较其对于对外经济联系的增长更为有利。2004年工业总产值是2003年的110·6%(是2000年的127·9%)。在生产结构上,终端成品的生产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