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的治国目标最终在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治国目标确立之后,中国在实践上面临着一个“法治道路”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中国选择了一条“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本文拟对中国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政府推进型”法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旧中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法治建设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缺乏民主的基础和法治的土壤,中国只能走政府推进型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它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以及我们以怎样的原则来坚持这条道路,这些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让我们沿着党的《决定》的思路与逻辑,对其作一个初步的解读。一、中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崭新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政府与“宪政中国”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士青 《学习论坛》2006,2(11):74-77
法治政府是一种以良法统治为要义、以行政权规制为基本原则、以公民权利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政府模式,它对宪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宪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宪政的重要保障."宪政中国"之构建必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关键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决策,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4,(32):1-1
正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贯穿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红线,是管总的东西。在走什么道路这  相似文献   

6.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至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说明了国家对法治建设理论和路径认识的成熟与升级,"一体建设"不仅仅表现为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中的既相辅相成,又相克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以矛盾观分析和理解"一体建设",对于正确理解中央的法治精神以及指导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喻中 《唯实》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重要论断为建设法治中国规划了新的路线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法治国家勾画了一个整体性、纲领性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一是要求国家机构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构在法律设定的权力、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强势政府”也是法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表现得很软弱,假如政府搞得很弱势,啥也干不成!”近日,在广东“两会”上,深圳市长许宗衡直言,“深圳市政府就是要表现出强势,这是一点不含糊的。”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强势政府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一个软弱的、没有权威的政府,绝非民众之福,就如我们的某些近邻那样。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建设法治政府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理论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篇章,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直接作用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从理论逻辑来看,法治职能是政府各项职能的立足点。在中国,法治政府理论经历了从“法制政府”到“法治政府”的深刻转型过程,这种变化也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点与改革需要。从历史逻辑上看,法治政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法治从一种政府治理的工具式手段转变为今天渗透国家治理各部分的自觉选择。从现实逻辑上看,法治政府建设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体工程,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立场,依法行政是其核心命题,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杨素云 《唯实》2008,(4):66-70
法治政府建设从其实质和内容讲,必须符合一定的伦理道德要求,以善治作为自己的伦理价值目标。一个善治的法治政府,必须首先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府,是一个严于自律的、能够有效实现社会管理的有限政府。因此,法治政府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诚信、公正和责任,具体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唯实》2010,(10):61-64
法治政府应是一种状态,其职权要由法律规定;法治政府还应是一种行为模式,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其行为必须合法,非经法律授权,不可具有并行使某项职权。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法治政府具有独特的经济作用,它可以提供有效的经济制度,并有效地执行这些制度;它可以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层政府是政府法治建设的难点所在,基层政府时常处于立法不足与政府法治、传统势力与法治理念、发展速度和应急措施与程序法治的“二难”矛盾中。应当增强良法为治,恶法非法的理念;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环境;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在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诸多发展创新。适应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解决从政府职能定位到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决策、执法、监督、公开等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实现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治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是政府与人民合作下的"依良法而善治"的政府。法治分为实体法治和程序法治,相对来说,程序法治特别是行政程序法治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要实现行政程序法治,首先必须要有行政程序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典化方面作出努力,同时,要强化公民的程序意识,以求突破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瓶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奇耀 《理论学刊》2012,(12):94-97
民主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属性。法治政府内含民主并保障其实现。法治政府的民主、人权等价值主张反映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变迁及其相应的社会实践之中,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服务等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能够概括并揭示我国政府在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主的保障和建构。制度化的民主法治政府在不断追求理想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矛盾和不足相伴而生,因而,强化其量的规定性,研究政府民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与体系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在于"依法行政"。邓小平在"法制"概念内阐发了深刻的"法治"思想,形成了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总体设计,实现了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他强调人人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为我国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邓小平法治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理论原创性价值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继续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陈立永  杨逸隆  王力 《湘潮》2015,(2):52-53
建设法治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和走向。生活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理应将法律教育提高纳入成长发展的范畴。不过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法治素质在内的公民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发展态势,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和教育模式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高校科学应对。鉴于此,高校务必要以建设法治中国为平台和契机,加强青年学生法治素质培育的理论研究,拓宽法治素质培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切合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做好法治素质培育目标和内容的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多维的法治素质培育体系;发挥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巨大优势,更新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法治培育形式,以此推动高校学生法治素质培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