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巴西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别问题张凡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部门或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幅员辽阔的国家还常常发生经济重心在地区间转移的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在部门或地区间有所侧重,实行某种倾斜政策,以期经济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得以起...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其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既取决于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及所能吸收的劳动力数量,又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即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养活多少非农业人口。独立以来,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印度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和引导这种转移。然而,从总体上看,印度农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东盟在地域上相连,又同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80年代至今,双方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作为同一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东盟在资金、技术、出口等方面有着相同的需要,在很多方面相互竞争。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金融危机前中国和东盟经济实力现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的1996年,东南亚十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共达7301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490美元;进出口总额6943亿美元;外来直接投资累计约为1400亿美元,除黄金外的外汇储备达1…  相似文献   

4.
前言 80年代,亚洲各国和地区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从进口替代型到面向出口型的工业化战略的转换。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中南美各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经济增长能力也有限。而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因此必须获得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为此,韩国、台湾60年代中期开始将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转变为实行以出口为中心的面向出口工业化政策。面向出口工业化首先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行。亚洲各国和地区属于相对劳动过剩经济,廉价的劳动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劳动成本提高和国内产业的高度化而不断衰退,为了取得廉价劳动力,趋于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她的经济之所以得到高速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关系。农业在泰国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劳动力的75%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一向占泰国总产值的比重最大。在泰国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始终占绝对优势,在泰国十大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就占了六项,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提高一国的储蓄率和引进外资是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的两大手段。东盟国家基本实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它们本身具有一定数量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较强。跨国公司能够、也愿意在投资过程中转移成熟的,有时也是过时的非核心技术和工艺,这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东盟国家来说,无疑是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再分配,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现象。在本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家一般都强调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肯定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才逐步意识到劳动力不受限制,盲目流动的危害性。本文拟通过对东盟国家劳动力流动状况的经济分析,试图说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性质,并概括东盟国家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模式,以期有助于我们分析东盟各国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亚洲地区从《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对三个世界理论的攻击,看阿党 关于世界划分的主要论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初探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 经济背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亚洲美元市场建立的背景亚元市场初剖发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是转移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开始,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亚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或地区的外资普遍大幅度衰减。随着近期经济的复苏,在今后2至3年期间内,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胜 《南亚研究季刊》2009,(3):60-63,68
本文指出印度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是印度主要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并指出不适宜的工业化战略、农业生产效率很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是导致印度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托达罗模型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印度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最后指出了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的泰国货币贬值,进而波及到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次危机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相对集中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影响,本文仅对此作初步分析。           一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印度等南亚国家的金融状况。1991年印度曾发生过国际收支危机,当时印度的经常项目逆差接近97亿美元,外汇储备为1141.6亿卢比,只够维持半个月的进口款项。1990-9…  相似文献   

14.
拉美与东亚发展模式的差异及启示杨斌冷战结束后,趋于缓和的国际局势为各国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亚非拉地区,拉美国家独立最早,民族工业较为发达,曾以经济发展快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独领风...  相似文献   

15.
李瑞霞 《东南亚》2007,(3):45-48
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其中热点区域是东盟和中国。从历年来中国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来看,亚洲客源约占总人数的65%,其中,东盟10国约占总人数的26%。①云南旅游业是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云南旅游业与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其它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对云南其它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包括日本、中国、"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东亚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这指的是除日本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分析和预测未来东亚经济发展前景时,应把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加以区分。本文以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要论述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农业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而且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在一个农业部门庞大而落后,而工商业部门规模小而比较先进的二元经济国家里,这种经济发展通常被看成是该国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一般说来,要进行这种转变,农业就必须完成以下几个任务:它必须为工业部门的发展增加粮食供给;它必须释放一部分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工作;它必须以出口收入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杨秀齐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谋求的主要目标。产业革命以来,人们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展中国家中也出现了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东南亚国家的就业趋势二战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它们为了发展本国民族经济,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挥充足劳动力的优势,使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步缩小,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这使得第一产业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领域之中。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受经济运转周期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各国劳动就业市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97年,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