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近代社会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就主导着整个世界。当代中国人以"中国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但是"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旁落西方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学术话语则已经陷入"贫困"和"失语"的境地。因此,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是主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在觉醒的当代中国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暴,继续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并热议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是"中国模式"带来的效应;也有学者认为这不归因于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我国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求对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制度的十三大优势,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早期建设时期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制"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之制"形塑了基本框架;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之制"的基本体系,并提出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的时代命题。"中国之治"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丰富了内涵。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得出的,具有严谨的现实逻辑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破除"历史周期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作出的重要决定,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杨雄琨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大声疾呼,倡导翻译;译介政治小说第一人;提出"翻译强国"的著名论点;确立译书"当首立三义;"主张由日文转译西文;通过译介倡导"小说界革命;对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阐述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之影响。因此,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的"6.25"讲话深刻阐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形势、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论述了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一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和新主题;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发展水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林建甫 《台声》2014,(5):45-45
<正>占领议场,和平落幕。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从最初的"反黑箱"诉求到"反服贸"、"捍卫民主"……最终还是要把问题交给大人们的世界,俗称"朝野协商"的密室里。这场"太阳花学运"是一个在网络上已进行两年以上的社会运动,学生们藉社交网络互相串联,此前打了好几场"以小博大"的"胜战":大埔强拆、反媒体垄断、文林苑强拆……直至3月18日占领台"立法院"议场,才一"战"成名。严格而言,这些年轻人已练兵许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国家肆意歪曲和误解日益升温的中非合作关系,不时抛出中国对非洲"新殖民主义"等论调。面对西方的诘难,中国需郑重指出:第一,"中国援非出于私心"的评论是罔顾历史;第二,"中国新殖民主义"的诬蔑属于无中生有;第三,有关"中非关系由政治化变为商业化"的指控属片面之词;第四,关于中国对非"惟‘能源’是图"的臆测更是与事实不符。必须指出的是,新时期中非合作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中非关系是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合作是互利的;中非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中非合作是开放的、包容的;中非合作面向所有的非洲国家。有鉴于此,中国应在如下方面加强中非合作:坚持合作原则,确定合作策略,扩大合作领域,以及完善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正>走进素有"绿洲"之称的民权县,一座气势磅礴的"中国冷谷"正在这里崛起,一幅产城融合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展开,一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创业热情正在这里升腾。特色产业演绎时代"蝶变"对于民权而言,制冷产业是最大的优势,也是重新崛起的基础。围绕"冷"字抓集聚,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民权的特色产业正在演绎着新时代的"蝶变",一座"冷谷"正在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了深刻的制度文化发展逻辑,即建立在国情实际基础上的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的动态平衡逻辑。以这一制度文化逻辑解读"中国梦",就会很清晰地明白,"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强化社会主义价值牵引,在新的高度达成理想共识;保证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相匹配,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为此,必须在理想与制度的张力中保持合理的平衡:必须坚持用实事求是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引领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必须坚持制度成长与理想共识相匹配来消除理想与体制的裂痕;必须立足政治关系和谐基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搭建理想实现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4,(4):57
<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入土为安"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墓穴价格昂贵已是老生常谈,民众感叹"死不起";另一方面,多地推出的生态殡葬、低价墓穴又遇冷,很多人并不愿意"便宜死"。抱怨"死不起"又不愿意"便宜死",又一道中国式问题的背后是传统使然。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在于一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发展"新经济";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我国发展"新经济";三是中共中央的<"十五"计划的建议>强调发展"新经济".在我国制定"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应从宏观上注重"新经济"的产业基地建设;"新经济"的高技术产业化;"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我们固然可以骄傲地展示"中国模式",我们自然也可以冷静地挖掘"中国经验",我们当然更可以谦和地洞悉"中国体验",在社会变迁中离真相再近一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世界所经历的巨大震荡是我们所关注的,13亿中国人民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是我们所在乎的。且看:只拥有"部分公民权"的同胞的中国体验里写满了忧伤;充斥着茫然的中国体验的"乐""痛"之间是扎眼的阶层分化的痕迹;焦虑、弱势、浮躁和仇恨的社会心态在细微、生动的中国体验的世界里相互交织;而国人道德滑坡、情感淡漠的集体意识深处背负着一段历史创伤的中国体验……至此,我们不禁长思:中国体验到底呈现了怎样的为我们所忽略的真相?中国体验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弥合与断裂?我们从哪里开始寻觅中国体验?我们又如何让那些并不轻松甚至难以言说的中国体验逐渐消散?本期,我们特邀五位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展开"中国体验"研究,并诚挚地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家寿 《长白学刊》2008,(2):137-140
一国文化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一定的冲击。构建我国文化安全战略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以新安全观为基础建设和谐的中国-东盟文化安全观;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区;用"墨子"思想应对文化安全所带来的问题;坚持文化"走进东盟"。  相似文献   

15.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6.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当今时代、引领世界潮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与社会变革并驱、全球性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其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深刻思想内涵。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很多努力,不仅倡导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还与亚洲、非洲、拉美多国探索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新时期,一要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以考察国际社会现实为前提,以中国文化精髓充实内核;二要加快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积极倡导践行新义利观,夯实新型合作基础;三要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信念。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头一年,沉寂很久的中国水墨画坛逐渐喧嚣起来,并发出了强烈的声音,成为画坛关注的中心,似乎突然之间成为"中国水墨画年"。水墨艺术 展览迭出水墨画成为画坛关注的焦点,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现代水墨画"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出版;一是围绕"笔墨"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其他的讨论也极为热烈;更为突出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围绕"水墨画"的展览层出不穷:2001年4月16日至23日,中央美术学院和兰州雅居楼艺术中心在中国美术馆以学术邀请展的形式主办题为"水墨本色"的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参展的。有张检、田黎明、周京秤等实…  相似文献   

18.
<正>"话语"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话语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壮大起来的,话语的每一次在场都确证着人的在场。中国这个"巨人",沿着"中国道路"阔步前行,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中国话语"要么"语力"不足,要么干脆"无话可说",陷入"失语危机"。中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第一次观念革命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了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突破了"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不断推动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这四次大的观念革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0.
在对"敬业"的含义和价值予以揭示后,采用文本细读法,对"敬业"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丰富内涵与多维表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热爱创作;忠于职守;勤勉和投入;专注和执著;相互切磋;适当节制。通过探寻中华传统文论中的"敬业"价值观,为当前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求话语支撑和理论资源,进而推动民族精神寻根和当前文化自信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