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天笑 《长白学刊》2005,(5):108-109
一、对受教育权"平等"的理解 什么是受教育权?首先,从权利主体而言,它应涵盖全体公民,即不分年龄、种族、信仰、政治经济地位,人人享有这一权利;其次,定义应当体现在由人类需要决定和支配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受教育权是现实世界人的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第三,受教育权反映在一国制定法中,是一项法定权利,公民是在法律之下享有这种权利(虽然有时法定权利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全部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受教育是全体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的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告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应当将有关事项依法告知行政相对人,以利于行政相对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行政告知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处的主体性法律地位,而行政相对人获得这种主体性法律地位直接导源于现代宪法中国家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和保护的理念。行政告知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互相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取得行政相对人认可行政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财产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 财产保险合同的概念 财产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就某项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而订立的载明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契约。 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相对应,又叫产物保险或损失保险,是保险人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产保险  相似文献   

4.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进行救济,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等。因此,课程标准构筑了公民与法律这一板块。教材下册从第九课开始,集中介绍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和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妇女、…  相似文献   

5.
孙明  于大水 《求索》2005,(1):52-53,28
本文在对委付制度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委付的原因、委付的法律性质以及委付行为的效力问题,认为委付通知是被保险人的要约,委付由保险人承诺而成立;保险标的的权利转移与否是被保险人获得索赔全损权利的前提;委付的效力主要体现在效力的内容和时间两个方面,并对委付行为效力的例外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常飞 《求索》2012,(3):161-163
新时期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地位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的农民转型,完成城乡二元体制中弱势地位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平等地位农民的转化。而要保障农民地位的转型,就要改变当前一些法律路径走向,即从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向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和素质平等的转化;从保护经济权益向保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全面保护的转化;实现从保障性法律制度向保障性与发展性并重的法律制度的转化;从赋予抽象权利向落实具体权利转化。  相似文献   

7.
自从权利概念在现代出现以后,个人权利就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中占据重要地位,比如健康权。健康权作为个人权利首先是人的道德权利,然后被法律所承认和创造而成为法律权利,前者是其得以成立的根据,后者则是其得以实施的条件,因而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勾画了宏伟蓝图。但是从法律的视角审视中国农民问题的法律政策却刚刚起步。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民在自身权利缺失和国家权力扩张的双重困境中沦为弱势群体,虽然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安排,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在农民权利保护领域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甚至空白之处。权利保护的不足正是造成农民弱势群体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文从农民弱势地位的成因及困境入手,从权利救济的人本发展观视角提出了我国农民权利救济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9.
傅跃建  翁小平 《公安学刊》2008,(4):32-35,97
随着被害人学以及保护被害人运动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研究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行的法律虽然为被害人设定了许多权利,但其实际地位远不如法律的规定。为此,有必要从刑事司法政策的角度落实被害人地位,实现其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行政相对人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人和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受益性行政相对人和受限性行政相对人;普通行政相对人和特定行政相对人等类型。行政相对人有如下特点:第一,除部分受益性行政相对人不受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外,其他的行政相对人特别是受限性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都依赖于行政行为的作出;第三,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的管理对象;第四,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等.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妇女是妇女群体中的弱者,其合法权益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为保障农村妇女权利的实现,首先应当回归其作为人权主体的宪法地位.同时,宪法应当平等赋予和保障农村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依据宪法精神来完善农村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权利主体利益的冲突、权利主体的不对等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解决二者的冲突就要遵循隐私权优先保护原则、涉及公共利益权利让渡原则和新闻自由权的抗辩原则,同时建议从两个权利的法律地位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两方面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以下简称保证保险)纠纷案件日趋增多,在已审结的保证保险合同案件中,人民法院对保证保险是一种保证行为还是一种保险行为认识不一.在法律适用方面,是适用担保法的规定确定保险人的责任,还是适用保险法的规定确定保险人的责任,在实践中争议较大,做法也不尽相同,确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登记的对抗力是一把双刃剑,以登记与否来确定权利的归属;而公信力则保护信赖登记的善意第三人取得不实登记的权利,以牺牲真正权利人的权利。登记的推定力是为了克服所有权取得过程中权原证明上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法律上的对策,斩断了登记名义人以前的一切权利关系,从而为物权交易创设新的权原起点。  相似文献   

15.
范俊丽 《人民论坛》2012,(17):82-83
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使用,但并没有真正确立空间地上权制度。法律规定存在未赋予空间地上权独立的法律地位、缺乏相应的登记规则以及权利冲突规则不合理等不足,为此需要立法明确空间地上权的独立地位、建立特有的登记规则以及合理的权利冲突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保险以定型化契约运作,对消费者投保人产生资讯不对称之情况日益严重。为平衡双方当事人之缔约地位,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应要求保险人尽说明义务以调整双方当事人之关系。保险人说明义务为契约附随义务,存在于契约订立前及存续期间。保险人应就交易成本、可能之收益及风险等与金融消费者权益相关之重要内容向投保人作出说明,方式以书面说明为主,口头说明为辅。保险人之说明行为应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违反该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寻求根本性的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各种文化权利的保护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归根到底,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实践,而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因此民族平等应该是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问题解决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石。在此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指导下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完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维娜 《长白学刊》2004,(5):109-110
先买权是指基于法律或合同的约定,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时享有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的权利.约定先买权因基于合同的约定,只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不能约束第三人.因此约定先买权应主要遵循合同自由原则进行解释和处理纠纷.而法定先买权系法律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而规定的赋予权利人的一种特定的权利,同法定的其他制度一样,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当事人即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而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这种法定权利的性质和效力,因其是特殊的法定制度(对合同自由原则的干涉),也就有必要探究这种制度与其他法定制度效力上的关系问题,以期在私法实践中做出公正合理的审判.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人把别人的物卖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并不知道卖主没有此项权利。这时应该保护原所有人的权利,还是应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利呢?为解决这个问题,《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正式承认善意取得制度。目  相似文献   

20.
亲子关系,尤其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作为家庭法的核心,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儿童权利公约》颁布后,国际正式承认儿童的法律主体性地位。儿童是自己权利的拥有者和行使者,而非仅仅只是法律保护的对象。父母作为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从具有家父权威转变为承担父母责任。亲子关系中的儿童与父母以及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存在冲突,平衡这些冲突应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以儿童最佳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对儿童的意见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