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给全球电影产业带来巨大影响。探讨金融危机环境下电影观众的特殊心理需求,创作满足观众需求的好电影,温暖人心,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激发生存和奋斗的勇气,可以为电影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发展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对小成本电影与微电影从产生、发展优势、问题等方面做对比分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寻找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满足电影人、市场、观众三方的需求与利益,为我国的电影市场注入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备、叫好又叫座的新兴资源。  相似文献   

3.
暴力叙事、喜剧叙事、紧凑叙事和情感叙事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四个最主要的叙事美学特征。它们以直观真实为基础,以客观真实为特质,低调简单,干脆果断,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净化了观众的心灵,陶冶了观众的情操,符合低碳美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电影与青年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青年是电影观众的主流,电影也着重讲述青年的生活以及内心的精神状态。中国百年电影史有着一个系列的青年形象,他们都同时代保持密切的关联:三四十年代的电影青年形象是迷茫的,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难以真正找到生存的出口;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激昂的,革命的气氛一扫旧时代社会的阴霾,满怀激情地融进特定的新时代;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个性的,在思潮涌动中试图找寻到自我;而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电影青春形象裹挟在“网络”环境的时代特征之中,进行着爱情的种种感受与消费。  相似文献   

5.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类型片,也是外国电影观众最感兴趣的中国电影类型片之一。惊心动魄的武术打斗场面成为这类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武侠电影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武打场面至今让观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强。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考察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来女工的生存状况。研究发现:经济不景气导致外来女工收入增长幅度下滑,就业稳定性下降,基本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不利的经济环境也给外来女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有所增强。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外来女工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7.
谭可可  辛敏嘉 《求索》2011,(8):215-216,37
3D电影视觉操纵所表现的非现实的虚拟世界以其极富隐喻意味的美学意境,契合了观众隐然中认知的外界变化,以及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判断与情愫,进而使观众实现了审美体验与"超现实"的心理愉悦。的确,3D电影虚拟世界的视觉操纵其正面影响值得肯定,但如果因此就对其大唱赞歌不免过于乐观了;对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足够的警惕,寻求相应的对策,并加强非现实的虚拟世界的管理仍旧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李润竹 《人民论坛》2022,(Z1):117-119
电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主旋律电影越来越为市场和消费者所重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面对消费市场竞争激烈、观众选择日趋多元的现实难题,主旋律电影需要优化前期调研、内容制作和宣传发行的全流程传播策略,提高影片质量,满足人民需求,为我国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中国销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评出了去年中国电影十大新闻。其中第一条就是电影上座率大幅度下降,仅城市观众全年就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六,现在电影观众已从前几年的每年近三百亿人次降到二百亿人次。这种电影市场的萎缩也是一九八四年以来中国电影事业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观众为何减少? 据各方面专家分析,电影市场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上文化娱乐形式丰富多了。‘文革’期间舞台上只有几部‘样板戏’。中国人的文娱生活几乎只有电影。而现在,戏剧、舞蹈、音乐等文艺演出比较丰富多彩,各种群众娱乐活动亦很频繁,电影已失去了它以往独佔市场的特殊地位。近年来,电视机在城市和郊区趨於普及,是电影市场萎缩的另一个原因。大城市的电视台现在几乎全天播出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夺走了大批电影观众。许多营业录像播放也引走了不少电影观众。据统计,在全国十八万个电影放映场中,  相似文献   

10.
诗画传统的两个特质:诗画相通和诗画风格,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和表现之中,使得中国电影在西方大片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依然能够留住一大批电影观众。中国诗画传统作为中国艺术的结晶和积淀,将为中国民族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IP电影热已经成为电影圈的流行趋势。IP概念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发酵而来的。目前电影市场存在多种多样的IP电影,形成多重的美学现象。IP在大众消费的需求下应运而生,IP电影热成为电影投资、制作、产业发行的必然产物,IP电影热的兴起是一个转机,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把握好这个机会,多借鉴好莱坞电影,注重电影供给侧改革,将重心转移到专业化电影上来,以创作优质影片为目的,而不仅仅是制作纯碎的视觉冲击,更是要制作出心灵感应和精神感化的优质影片。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经济从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但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在信心提振下的"弱复苏",各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和实际产出还非常弱,人们甚至担心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风险存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其深层原因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全球环境资源约  相似文献   

13.
李渔 《观察与思考》2006,(19):62-63
《世贸中心》是今年第二部关于“9·11”事件的电影,前一部电影是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93航班》。但《93航班》的公映却曾遭到了许多美国观众的抵制,因为它将当时的灾难鲜血淋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而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世贸中心》却给观众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因为它以一种沉默的方式折射了美国人在“9·11”事件中所受到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生发、需求与传播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电视新闻需要实现质的飞跃。电视新闻应加大对新闻本体的解读,为观众提供"澄清"和"解惑"的信息,同时应致力于新闻群组开发、信息环境经营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影的观众每年是以百亿人次计算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会拥有超过一亿人次的观众。对于那些在影坛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电影艺术家们,政府、社会和观众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这种荣誉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影的两项最具权威性的褒奖上,即现在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电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普及性的电影月刊,也是中国销路最大的几种杂志之一,每期销售额一度达到过近千万册。一九六二年,这家杂志根据广大读者(也就是最积极的电影观众)普遍而强烈的要求,发起并举  相似文献   

16.
邱娥国电影故事片《阳光小巷》在南昌首映后,好评如潮,很多观众都说:“电影很感人,我们是流着眼泪看完电影的……”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回味是深远悠长的。我们收集了部分观众与电影产生的共鸣和他们的真知灼见,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7.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4日,韩国电影《太极旗》在上映39天后,成了韩国第二部观众人数超过千万的电影.仅在此前的一个月,另一部电影《实尾岛》在韩国电影史上首次创造了观众人数突破千万的纪录.  相似文献   

19.
童刚 《今日广西》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产值以超过30%的复合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5年则呈现出了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文化体系仍存在不少短板。中国电影发展如何一方面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有效保障观众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具有更多的人文内涵、审美内涵,具有经典性品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