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国家政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思想包括国家政权建设的组织保障、作风保障、根本保障、体制保障、理论拓展等。认真回顾和梳理列宁国家政权建设的主要思想,对我国当代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绕苏维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两大任务,对苏维埃政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重要探索,形成了苏区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观,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深刻论述了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这一政权决定了人民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揭示了这一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突出了普选这一直接民主的意义和作用,确立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力监督主体地位。苏维埃时期,毛泽东的人民国家权力主体思想是对我们党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最初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形态,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源头和经验准备,对于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政权建设最早来源于对西欧现代国家建构等一系列现代化现象的经验提炼和总结,后被中国学者用于分析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及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将国家政权建设看作一个过程,探讨这一过程的动机、方式、微观行动者,及其中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的基层政权,可以将乡村社会中的国家政权建设分为四个视角: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治理结构、国家政权建设与村民自治、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政权、国家政权建设与村庄精英。四个视角基本可以涵盖目前关于乡村社会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研究的基本领域和范畴,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国家政权建设和乡村治理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政党政治严格界定政党对国家权力的介入和行使,并对执政党自身进行监督,保障国家权力按照程序和规范运行,从而实现法治化和社会的稳定。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基础蓝本,通过一系列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活动,最终将人民的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当前情况,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自制定了一九五四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经政务院批准。这个文件规定一九五四年政法工作的总任务是:进一步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加强和运用人民民主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种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在政权建设工作方面,文件首先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应在各级选举委员会统一领导下,配合完成普遍工作。及时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扬民主,提倡和支持人民羣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批评,进一步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同时并要系统地研究总结城市、工矿区政权建设工作为生产服务的经验;加强县的民政工作;继续整顿和改进乡政权,研究并总结乡政权领导和保障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中,提出了改革国家机关的理论。特别是在他生前的最后二、三年里,为改善国家机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改革国家机关,加强政权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在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重温列宁关于改革国家机关的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世充  朱梅 《传承》2011,(11):36-37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梳理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可看出,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权建设确立民族独立权和人民民主自由权、以经济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生存权与发展权、以宪法人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推进人权等。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成立,重庆人大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重庆市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改变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职能不分的状况,使政权建设的法制化有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农村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思想主张,如"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工农联盟是国民革命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将耕地无条件转给农民"、"农民协会在革命期间即是农村政权"等,为后来创建农村政权建设理论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也为民主革命时期乃至建国后的农村政权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权建设上 ,邓小平作了成功的探索。其基本策略是 :民主治国 ,把民主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目标 ;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注重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决定因素 ;治国先治党 ,以党的建设推动国家政权建设 ;高度重视接班人的培养 ,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政权代代相传的百年大计 ;批判地借鉴外国治国有益经验和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论列宁的群众监督思想李宗楼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监督,并根据俄国的实践,不断提出和总结了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的作用、原则、形式和途径等问题,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对苏维埃国家民主建设以及廉政建设也作也了宝贵的贡献。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12.
魏德卿 《前进》2002,(6):25-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新时期做好审计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灵魂。审计部门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审计人员都是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公务员。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审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郭细琴 《湖湘论坛》2006,19(4):85-86
梁漱溟先生关于政权的观点,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他对于国家政权的基础、职能、组织机关以及国家政权建设方面均有阐述,并且躬身实践,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实验区建立了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乡村关系是关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命题,有两种实践进路:一种是国家与乡村之间的"现代—传统"关系,表现为通过现代城镇及社区取代传统乡村,通过"资源下乡"和升级达标任务改造传统乡村,通过现代认证和个人权利保障解构传统乡村;另外一种是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政权—社会"关系,人民公社时期的国家政权建设完成了组织载体层面的建设,但现代治理规则层面的建设还没有彻底完成。后税费时代的当下,国家进一步对政权建设的组织载体进行强化,并不断将现代治理规则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在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既需要对支撑"发展主义"的"锦标赛"体制进行反思,也需对行政体系推动国家政权建设的趋势进行反思。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起联结国家与乡村的"中间层",夯实国家权力与乡村权利的平等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历来为学界重视,以"国家政权建设"为视角和框架来分析和梳理乡村政治研究是近年来比较受到重视的一种.但以此框架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建设,要注意词义与分析对象的贴切.当前的乡村政治发展,并非完全套用"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所能理解,以"以治理变革或转型"来替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说法似乎更为妥贴.  相似文献   

16.
“国家政权建设”是西方学者解释欧洲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的主流范式,西方一些汉学研究学者使用这一范式作为理论背景来研究20世纪中国的地方政权与基层社会。本文对这一范式能否适用于中国地方政权研究进行讨论。国家政权与地方政权在中国缺乏宪法意义上的明晰界定,而中国地方政权结构与能力的多样性,使得“国家政权建设”失去了西方原初的内涵。故本文主张用“地方政权建设”来解释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地方政权性质、结构及行为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村级建设探析王国勇我国农村村级组织是社会主义中国基层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村级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 ,政风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政风的涵义和主要特点 ,联系黄炎培老先生的历史周期率探讨政风发展的规律 ,并对制约政风的主要因素及不良政风的层次进行了归纳和剖析。最后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定位于法治、高效、民主和廉洁。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俄国社会阶级和政党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实行多党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且确定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国家政权中实行多党合作制的构想,极大地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政权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乡镇处于县村之间,是连接国家和农民的“二传手”。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权建设的好坏,既关系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我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因此,加强乡镇政权建设是我国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然而,目前乡镇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